中和仁慈当医生,温文尔雅做教育

2017-05-31 00:09《中国当代医药》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34期
关键词:挫折教授医生

《中国当代医药》

初冬季节,本刊记者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约见了现任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的韩振蕴教授。韩教授曾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科研和教学及管理等多個岗位工作多年,翻阅了她的简历后,原本想着见到的是一位严肃的老中医,没想到映入眼帘的竟是一位温文尔雅的中青年学者。韩教授看到记者的惊讶表情后不由一笑:“门诊经常会有患者说,原本以为出诊的专家是一位年长的、甚至看名字也像是男士的大夫,没想到是这么年轻的女专家!”

在接下来的访谈中,韩教授始终面带微笑地讲述了她作为一名中医医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行医育人理念。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韩教授那温暖的语言、儒雅的气质、学贯中西的学识、与时俱进并充满关爱的行医和教学理念,一次次让记者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牢记“以患者为中心”

韩振蕴教授首先谈到,作为一名医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我们知道,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医生的品格。唐朝大医孙思邈在他的《大医精诚》中就提到:‘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愚‘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时至今日,品格与修养仍然是一名医生需要首先去完善的‘基本功。就像我们社会上经常讲的‘想立足于社会,要先学会做人那样。作为一名医生,首先需要学习医者所应具备的品格与修养。那么,医生的品格与修养应该体现在哪里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医者通过自己的品格和修养的外化行为,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帮助。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作为一名医生,换位思考与了解患者的想法和意愿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只关注疾病本身,要治好患者的疾病,需要先了解患者的想法,悉晓患者的痛苦之处。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治疗措施,患者的依从性就会比较好。同时,有一位善解患者心结的医生,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就医心态,帮助患者没有负担、没有顾虑地就医。这样的心态对于疾病的恢复是非常有利的。比如,我在行医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什么都不在乎的患者,如有一个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都升到180/110mmHg了,还不想吃降压药,我就很严肃地‘吓唬他:‘病房现在就躺着一位比你还年轻、血压还不如你高就脑出血昏迷的患者,你不规律性地服降压药,说不定哪天也是这种结局,随后患者就乖乖地去吃药了。相反,遇到那些得了一点儿小病就害怕得要命的患者,则必须以很轻松的态度去宽慰他们,告知其治疗方案已很积极,按照目前方案踏踏实实地服药就可以了,并告知其疾病的发生和预后常识等。当患者明白了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也就坦然对待了。

二是要谨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有一句话叫做:治病的人,而不是治人的病。说的就是作为一名具有时代理念的医生,需要以患者为本,从多元的角度去帮助患者,而不是仅仅注意着患者目前罹患的疾病。19世纪美国的特鲁多医生曾经说过: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话非常好!他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医生,仅仅治愈患者的疾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知道怎么样去帮助患者,怎么样去安慰患者,这些都是学问。我们需要与患者沟通,通过帮助和安慰患者,让患者对治疗方案产生信心和认同感。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正如第一点所说的,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才能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三是要掌握与患者沟通的语言艺术。医患沟通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同样的意思,出自会表达的医师口中,患者会欣然接受;而出自一个不善表达甚至面带愠色的医师之口,接受度便会大大降低。记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原司长孙塑伦老师就曾语重心长地讲过这么一句话:说什么话往往不那么重要,怎么说反而更重要。我一直品味这句话的含义,受益匪浅。所以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医患纠纷,其实一部分就是医患间没进行良好沟通所导致的。比如遇到一些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他们本身就多疑,找了多家医院、多个医生,就是不相信医生们给出的正确服药方案;这时候,我就会以非常自信的态度拿出较多的时间去和患者交流和解释,明确地告诉患者:‘一定要听我的,你就按照我制定的方案去吃药,两周到一个月我保证你会有所减轻,你一定要相信我……欣慰的是,我通过耐心劝说,挽救了很多几乎崩溃到要去轻生的抑郁症患者。所以说,医术的高低有时不仅体现在技术上,了解患者的心理、掌握和患者沟通的技巧往往更重要!”

注重“天人合一”整体观

韩振蕴教授强调,作为一名中医师,除了以上几点,还需要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运用到诊疗过程中。要“因时、因地、因人”且有针对性地细化每一位患者的治疗方案,这其实就是当今强调的个体化治疗。针对每位患者的状况,给予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法,最终让患者回归“中正平和”的身心状态,这便是理想的治疗效果。

她认为,这种理念体现在中医养生方面也是如此,什么季节、什么样的人应该吃什么食物,应该怎么调整作息时间,都大有学问——这并非像一些养生节目宣传的那样,什么样的病就应该吃什么样的食物或药物。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或疾病状态不同,对寒热温凉的感受不同,体现在治疗上,中医师就需要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去决定具体需要用哪一种治疗原则,所以才会出现中医讲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说。

韩教授还说:“要想成为一位中医大家,就应该掌握起码的哲学思想。中医的‘天人合一观念有着极为深厚的中国哲学土壤,如《易经·说卦传》中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这里面说,易中的六爻也是圣人根据天地人三才相参而画的。中医界里历来都有‘医易不分家之说,易经的哲学极大地影响着中医的哲学,两者都是参乎天地、通彻古今的学问。又如《道德经》和《中庸》当中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些儒道两家最重要的典籍也将‘天人合一作为需要实现的目标。”

韩教授认为:“作为现代人,我们需好好挖掘和理解中医‘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近来我们时常讲中医养生,但事实上,中医不但可以养生,还可以养心、可以养性,就看我们能不能得到它的精髓。”

医学生要懂得付出

谈完了如何做一名医生,韩教授又聊起了她对目前医学教育的看法。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她在医学教育方面有着更深入的思考。韩愈《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此她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学教育工作者,解惑是最低要求,授业是起码的标准,做到传道才是合格的;也就是说,教授学生分几个层次,解答疑惑、传授技能、塑造灵魂;医学教育更要不断地强调重视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关于教育后辈,我们每一位中医人都应该有责任帮助他们不断进步。论语里说‘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就需要在不断完善自身修养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成长,做一个合格的领路人。”

那么,学习中医学的医学生在品格方面的要求有什么不同呢?对此问题,韩教授特别强调,中医学生需深刻理解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努力践行中国传统哲学中修身养性方面的内容。“我们中医文化和中国哲学息息相通,而且中国古代哲学是非常博大精深的,对于如何做人,如何修身养性都有极为详尽的指导;同时,中医文化和中华文化,一直讲求“和”与“中”的智慧,这些智慧不仅可以帮助中医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和运用中医,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善人格。其实,我们古人在做人方面的智慧是非常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比如,如何在与人相处当中保持“和”与“中”,如何与人相处得和谐,这些在经典中都可以找到答案。所以,希望我们中医院校的学生能多多汲取国学知识,探询中医与国学所蕴藏的真善美的精髓。

韩振蕴教授进一步说:“具体来讲,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应教育学生讲礼仪,知书达理。无论是哪种身份,做人还是最重要的,作为学生也不例外。我国历来便是礼仪之邦,但在目前的校园里,常常会看到一些学生见到老师不予问候,甚至是躲避。出现这种现象,不得不说是我们教育的一种失败。其实,每位老师都喜欢积极主动、善于沟通、知书达理的孩子。学生越是躲避长辈,往往从长辈这儿得到的就越少。长此以往,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与成長都是不利的。从另一方面讲,也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基本品质教育,真正成为‘灵魂塑造师。”

韩教授接着剖析说:“现在的孩子们往往成长于长辈为其铺设好的道路上,经历的挫折少了,便不懂得如何为别人付出,为别人铺设方便的路。在我们古人对大医的要求中,懂得付出,甚至是不求回报地付出,是非常重要的品质。正如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到的那样,‘凡大医治病,必富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脑,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近两年在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除了诵读医学生誓言外,还安排了诵读《大医精诚》中这段话的环节,目的就是要让新一代的中医师从开始进入研究生教育前,就知道行医的基本准则!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那种懂得付出,并最终与整个社会实现共赢的人。让孩子们懂得付出,懂得奉献自己,走出狭隘的自我的小圈子,找到一片新天地,从付出中体会到快乐与价值,不仅可以改善他们空虚的心灵状态,也可以让他们更早、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关注医学生的精神健康

在采访中,韩教授还谈到了近年来许多学生无法承受压力、难以接受失败的问题:“记得一位从事研究生教育工作近20年的长辈和我说过,现在的许多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关怀中,所有的道路都是父母等长辈为其铺设好的,他们在鲜花和掌声一路成长过来。所以当他们遭受挫折时,往往没有办法承受,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挫折教育,我非常赞同她的观点。现在的孩子需要知道人生不仅会有顺境时的得意与风光,也应有逆境里的忍耐与坚持。他们需要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学会在逆境中成长。我希望以后大学里面多多开展这方面的教育,让大学生的人格更具有韧性,在面对挫折时可以把挫折转化为满弓前的张力,化挫折为力量;而如何进行挫折教育,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要结合社会上的各种问题,采用演讲或讨论等多种形式教育学生,让他们明白遇到挫折时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解决。”

韩教授还将话题延伸到了当今学生普遍存在的精神空虚感。“在我的了解中,现在好多同学都觉得空虚,不想学习,没有真正可以奋斗的理想与目标。我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许多同学在上大学前有其明确的目标,但在上了大学之后,便失去了像高考那样拥有彼岸世界的梦想,便会放任自己;还有些同学初高中时就喜欢打游戏,在上了大学之后,没有人管教,便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也有些同学抗压能力不够强,在遭受挫折之后,容易走向崩溃。对于孩子们来说,大学是他们最宝贵也是最有价值的时光,应该多学习知识,多学习如何做人,多学习如何与人相处,而不应该封闭自己,让自己的精神陷入空洞的漩涡中。大学生将要成长为真正有担当有责任的社会人,因此就要多和长辈、同辈沟通,学习在社会立足的基本能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是我们大学生活的全部,我们重视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促使他们逐渐成长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韩教授微笑着最后说:“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够热爱生活,对生活与学习都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对我们周围的人都有一颗热情的心。虽然这话听起来有点儿像心灵鸡汤,但这样的心态对大学生平时的生活和学习非常有帮助。保持热情与积极的心态,可以让他们每天都有动力去工作学习,不断进步。如果他们每个人都热爱生活,懂得付出,心胸更加宽广,同时拥有精致的生活情趣,那么他们最终便会知道,生活本身处处拥有美,生活本身也充满温馨。”

猜你喜欢
挫折教授医生
Holism in Education
挫折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终身不遇
你擅长在脑海里列表吗?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
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