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彬彬
摘要:在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中,我积累了宝贵创作经验。对浙中地区群众艺术多样性与内涵提升项目研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浙中地区群众艺术的文化。在此之前我已经对浙中地区群众艺术有过一定的基础研究。虽然没有现在理解的这样深刻,但却为我本次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给予了可供支撑的基础研究材料。在这段时间中,我通过对群众文化的了解,进一步根据他们自己身的特点进行研究与创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成果的归纳中或许只有简短的几句话,但却凝练了我们这近一年的工作精华。同时能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可持续的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地推进成果转化。最终达到一个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群众艺术;艺术多样性;内涵提升;作品创作
在本次项目实施之前,群众文化艺术事实上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舞蹈队、唱歌队、小品组等各种艺术样式与形式。最具代表性的节目要数金华传统戏剧婺剧的表演,极具地方特色。同时参加群众艺术表演的人数也是非常的多,而且群众们的积极性与热情很高。但是在具体的节目编排与创作上,都是自发组织成员进行编排,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创作”。在这种情况下编排出来的节目具有“原汁原味二的朴素的气息”。作为群众文化艺术本质上讲就是应该这样,让对群众文化感兴趣、有热情、能创作的爱好者参与其中。通过这个平台来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同时促进群众文化艺术的大众化。从这个方面来讲,群众文化艺术是很有活力、很有色彩、很有民众基础的。
一、群众艺术理论提升与艺术创作实践
通过前期对群众文化艺术的调研发现,群众艺术虽然要保持原汁原味儿的朴素气质,但不等同于不需要艺术的再加工与提炼。要让群众艺术作品具有一定艺术性、观赏性,同时还要具备能够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的作品。这就需要对喜爱群众艺术的民众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培训。通过培训的方式能够让这部分人吸收、消化一部分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后续创作排练的基本素养。让这部分人能够学会编创剧本、小品排练、二度创作的基本知识与技巧的学习。
在为群众第一次进行的戏剧小品培训中,我印象特别的深刻。在东阳市湖溪镇一个刚建好不久的群众文化礼堂,不是很大却很别致。当天安排了3个小时的培训课程,虽然天下着雨,走进礼堂发现下面做了很多人,目测能够有200左右。东阳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向前来学习的群众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我的简历,就开始了今天的正式培训内容。为了能够让群众艺术作品的品质提升,在戏剧小品创作理论的学习中主要进行的是表演基础理论的学习。在常规的院校表演基础理论的学习中,我们面对的学习主题是学生。学生在吸收理论知识的过程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毕竟学习表演的学生在考学之前已经有一定表演基础。那在表演基础理论学习的主体变为群众,而且在年龄上以50岁左右的人群。这部分人是没有经过表演的训练或者说是没有任何基础。要将纯粹的理论讲给这部分人,还要让他们大多数人能够听得懂听得明白的同时,让他们理解吸收和消化这部分表演基础理论知识是比较困难的。为了能够让群众利于理解这部分理论知识,在表演理论的学习中融入了实践中的例子来进行理论讲授。也就是在边讲理论知识边举例说明。这样的好处是在理论难以理解的时候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解释理论部分的内容,使群众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易于理解和消化。理论部分内容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授:其一,最基本表演理论认知就是真听、真看、真感觉。这7个字也就是我们学习表演的核心与关键。那么在导入表演的基本认知后,要让他们能够对表演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也就是要知道什么是表演?或者说表演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但回答起来却不简单。记得在我问出这个问题后,原本略显活跃的培训会场气氛瞬间凝固了。都被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有“难到”。但在培训现场还是有部分人能够给出“答案”,可是这个“答案”就显得不够准确。為了能够让准确的理论知识传达给参加培训的群众的同时,还要让他们能够听得懂。为此我简化了部分理论表述的术语而是应更加通俗易懂语言来表达理论知识内容。什么是表演?表演就是要能够塑造出活生生地、有血有肉地、鲜明地人物形象。其二,在出理论知识阶段,虽然为了能够让理论知识能够更易于培训主体吸收。但是纯粹的理论知识点还是要传授给她们的。接下来我对表演的“三位一体”、“演员的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构思小品的要素”、“剧本编创”等理论与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下面的群众听得很认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坐在最前排的一个学员,但凡是我讲的话,她都尽可能的记在了本子上。通过这个小细节也不难看出,群众艺术爱好者是很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渴望能够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更加的完美。而且在讲授的3个小时中,很少有人会离开自己的座位,这也足以说明他们的求知欲很大。为了能够让参加培训的学员尽快的学习到“真刀真枪”的专业技能,也就是说在离开老师的前提下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我重点讲“构思小品的要素”。构思一个完整的小品,首先要知道小品的基本结构,也就是开头——高潮——结尾。从观赏性上来讲,小品中必须要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情节设置要紧凑,人物关系相对要复杂一些。在创作上的角度来说,构思小品中的人物要来源于生活,要有典型的人物性格特征。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在构思小品的过程中,要将生活中的典型的人物统一集中在某一个人物的身上。使这个人物更加的典型化。在小品的时长上来说,一般情况下一个小品的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
总的来说戏剧小品的理论学习中,一定要理解理论知识点的核心。同时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创作。这个过程虽然不太容易,但是通过不段地摸索与表演理论素养的提升,实践创作出的作品终将会上升一个层次。最终提升群众艺术创作水平,使作品能够大放异彩。
二、群众艺术文学作品改编与创作方法
本次项目研究阶段共进行了2个文学剧本改编于创作。分别是:一部是改编自董陆明小说《拉锯地带》;一部是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之所以选择这两个作品,是因为在前期的调研与深入了解群众艺术文化的基础上,对于群众艺术作品目前迫切需要的就是作品的来源与创作的方法。同时这两个作品从历史年代上来说能够更加的贴近现阶段群众艺术文化学员的经历,易于他们理解与创作。从角色的角度来说也相对的能够让他们容易诠释出角色的性格特点。但在文学作品的改编与创作需要建立对作品一定的理解能力,同时还需要学会改编创作文学剧本的方法。谈到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小品或小型戏剧,不得不说说戏剧(话剧)的特点。重所周知,在表演教学中是以舞台表演为基本的教学手段,所以在改编的过程中要遵循戏剧表演的基本规律。在戏剧作品中,要通过短短的几个小时的演出时间,就要将整个故事作品的思想内容传达给观众,同时还要打动观众,使观众产生共鸣。所以,戏剧作品中的人物设置、矛盾冲突、人物关系之间的纠葛等等这些要素都要集中在一起来围绕着一个核心事件展开与发展的。也就是说一个戏剧作品要通过一个事实引发矛盾进而演变成激烈的冲突,从而上升为“事件”,最终改编场上人物的行动轨迹与人物关系。人物与人物相互之间的动作又会引发出新一轮的矛盾冲突,从而揭示出剧本的主题思想。
在进行文学剧本作品改编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类似这样的场景。男女主角先是在公司里因为意见不合发生的争执,男方觉得对方不可理喻暂时离开公司走到楼下。此时女方追了下来在路上继续争吵,进而吵到了男方的家里。这对于改编者来说,可能会觉得男女主角争吵的这场戏很精彩,想将这场戏改编成自己的小作品。但在改编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喜欢的这场戏有三个场景,于是就在舞台上营造出了三个不同的场景进行表演。表演之后会因场景设置导致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舞台场景营造略显凌乱,人物上下场衔接不紧凑,剧本结构松散。归结原因是因为舞台场景设置不合理所导致的。出现这样的问题该怎样调整?作为舞台表演,场景设置一定要合理,同时要符合舞台表演的创作规律。将三个不同场景同时设置在舞台上在常规的表演中是不可取的。如果将这个片段的场景合理化其实有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三个场景改成一个主场景。假设主场景设置为家里,去掉公司这个场景,人物上场的地点直接就是在家门口,由于争吵进而来到家中。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既然家是主场景,那么重要的戏份一定要在这个主要的场景中发生,同时衔接好屋内与屋外的戏份与人物的上下场。根据改编作品与剧情的需要,上述三个场景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个场景作为主要场景。
在这里还需要强调一点,就是在有多个场景的作品中,因为舞台场景设置合理化的因素要设置一个主要场景时,切记所改作品中的核心事件和内容的发生与其它删减的场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合理的设置。否则,可能会出现因舞台场景设置合理化的问题,而导致所改片段的内容与规定情境不吻合的情况发生。所以,在文学剧本的改编中,故事内容、人物关系、矛盾冲突、场景设置等都要以文学剧本提供的核心事实为依据进行合理的改编,同时还需进行不段地修改、加工、提炼、磨合,最终才可能改编出比较成熟的戏剧小作品(小品)。
在文学剧本的改编中,我们改编的片段也要符合戏剧舞台表演要素。要有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强烈的矛盾冲突与事件(对抗)、复杂的人物之间的纠葛等。那么,在实践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因文学剧本改编选择的不恰当,造成所改作品结构松散、人物性格不鲜明、人物关系交代不清楚、事件起因与发展不明确等问题。在以往的改编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以咖啡厅、家里客厅为规定情境的作品。在这样的作品中,通常都会出现同一个问题,规定情境制约了演员的行动。例如规定情境是在咖啡厅里面,男女主人公进来面对面的坐下,每人点了一杯咖啡。两人在谈论着将来结婚买房子的事情,刚刚开始气氛还算融洽,但在是否是全款买还是分期购买这个问题上两个人产生了分歧,进而发生了争执,最终女主人公以“你不爱我”为由生气地走了。从简单的描述中,能够看出整个事情是围绕着结婚买房来展开的,但因为这个规定情境的制约,男女主人公只能在座位上进交流,没有过多的肢体动作与行为动作,哪怕是在最激烈的争吵中也只是有一些肢体动作,而在戏剧舞台表演中恰恰又是以行动为核心的表演艺术。行动在戏剧舞台表演中是尤为重要的。在咖啡厅的男女主人公缺少的是行动,但行动本身是受规定情境影响的。哪怕是男女主人公想行动起来,因规定情境的限制,主人公也行动不起来。所以,选择文学剧本改编要根据戏剧舞台特点进行合适的选择与合理的改编,这是改编一个优秀的文学剧本片段的前提。
三、群众艺术原创作品编写创作
原创剧本的编写创作原则上是需要有一定的编剧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次课题的研究虽然是根据群众文化的特点进行剧本编创,剧本也是由本次课题组完成。但本次课题结束后如果在缺少剧本的时候该怎么办?所以,在原创作品的编写创作中,通过前期的创作过程与后期的排练,让群众艺术人员可以通过这参与剧本的二度创作。通过这个方式让他们能够尽可能的学习到原创作品编写创作的方式與方法。
通过前期的积累,本次共进行了2个原创作品编写与创作。一个是根据群众演员的本身的年龄与时代尽可能契合的作品;另一个是根据群众演员的特点进行创作的作品;分别是观察生活小品《四合院》和喜剧小品《神奇药水》;在创作之初事实上是想在作品的主题上进行更多的调整,但后来经过对本次课题的研究最终决定还是要把原创作品的编写创作内容与方法尽可能的传导给群众艺术演员中。同时,在艺术的多样性上让群众艺术演员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表演样式与形式。经过实践的磨合与验证,经过反复的修改。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总之,在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前提下,对作品的样式、形式进性大胆的创新与改革。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力与源泉,只有不断地创新作品、更新作品、与时俱进,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艺术的生命力像太阳一样生生不息。所以,本次课题的作品内容与样式上都进行的大胆的尝试,在对群众艺术的创作上积累大量宝贵的经验。
通过对该项目的研究,提升了我对专业技能与舞台演出技巧与经验积累;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与个人原创作品的编写创作能力的跨越;结合本次项目的实际应用,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能够培养市场所需人才,最终服务于群众文化产业。
在本次的课题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的同时,能够深入的理解群众文化的特点。也为我们能够可持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课题:“2016年度院级课题与教育教学改革课研究项目。项目编号HYY201614”
(作者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