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楫勇进在中流

2017-05-30 10:48陈奇
党的生活·青海 2017年1期
关键词:青海生态发展

陈奇

日历翻开新的一页,我们挥别激情澎湃的2016。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一天,一月,甚至一年,或许只是沧海一粟。

2016年,注定是一段被铭记的时间。因为,这是新的伟大接力的开局之年,这是冲过新刷起跑线的飞奔之年,这是580万青海儿女抖擞精神、向着伟大梦想挺进的奋进之年。

去年,从昆仑山巅到可可西里,从三江源头到河湟谷地,从广袤草原到街区小巷,580万高原儿女不会忘记,总书记对青海的关怀和厚爱。

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去年夏天。

8月的青海,绿茵葱笼,雨洒尘埃。习总书记穿着雨靴、迎着蒙蒙细雨、踏着泥泞的道路,从海西到海东,再到西宁,去了盐湖、走访了长江源村、班彦村,考察了扶贫产业。

此次青海之行,总书记在“3? 10”重要讲话“三个扎扎实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是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是治青理政的总方略。其中,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重要基础,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是重大责任,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是本质要求,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根本保证,统一于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进程之中,统一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之中。

为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2016年8月24日下午,省委第一时间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省委书记王国生在主持会议并讲话时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上下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总书记视察青海时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继续改革创新、埋头苦干,努力在生态文明先行区、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中不断创造新业绩,回报党中央和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2016年9月9日,省委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共青海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从6个方面32项具体措施对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

2016年9月12日,省委中心组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交流会,王国生书记主持会议,带头发言,强调要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在真抓实干上见成效。大家踊跃发言、交流体会,发挥了领导带头、以上率下的示范带动作用。

2016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后,省委第一时间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会精神,对全省贯彻落实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点燃了青海580万高原儿女干事创业的激情。这种激情是蓬勃向上的朝气,是积极进取的锐气,是不断创造的活力。

正如省委书记王国生要求的那样:“各级干部要以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为强大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真抓实干、进一步奋力追赶,形成决策部署围绕‘四个扎扎实实来展开,举措行动围绕‘四个扎扎实实来安排,督查考核围绕‘四个扎扎实实来检验的浓厚氛围,用实际行动把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稳中求进奋发有为

总书记继提出“把青海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之后,在视察讲话中发出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麗新青海”的动员令。这与“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高度一致,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契合,为青海发展描绘了新蓝图、树立了新标杆、确立了新目标。

“富裕”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我们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得向往,推动共同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各族人民。因此,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须抓紧抓好的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总书记在视察讲话中深刻指出,青海地处西部高原,发展底子薄、任务重,发展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夯实发展的基础设施、优势产业、科技人才、生态环境基础,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2016年,面对新常态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省委、省政府直面问题,沉着应对,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积极化挑战为机遇、转潜力为实力、变困境为佳境,走出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三五”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解放思想、凝聚人心。当前,“四个全面”为“十三五”发展布局导航,“五个发展”理念引领我们迈向新的征程。紧扣“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特别是“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响攻坚战,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增速稳中有升

——2016年前三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增速稳中有升,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处于中上游位次,部分指标在西北名列前茅。有效投资带动明显,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日趋明显,开放发展持续推进。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2016年以来,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格库铁路、格敦铁路、格尔木机场改扩建、祁连机场等项目加快推进。果洛机场、花土沟机场正式通航,牙同、川大等9条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西宁“内环外网”交通格局初步形成,我省实现大电网全覆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

——青海特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513”工程全面启动实施,2016年以来,我省出清18户僵尸企业,钢铁煤炭行业年度去产能任务完成,商品住房库存面积较2015年底下降23.8%,降低工业企业成本39.8亿元,增长动能加快转换,千亿元锂电产业季度的构想正在变为现实。

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2016年,我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展开,制定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经营性项目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和项目投资管理办法。以此为牵引,具有青海特色的“四梁八柱”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扎实推进。

2017年要召开党的十九大,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理念是行动先导,理念如同大脑,指挥着脚往哪儿迈、劲往哪儿使。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定要充满信心、保持定力,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全局,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和问题,努力开创发展新境界。

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利用我省重要的生态地位,发展绿色经济、生态产业;利用独特的资源禀赋,推动传统产业持续走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借助对口援青、省部会商、省院合作机制,汇聚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推进绿色能源示范省建设,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特色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持续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还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找到自身发展与科技大势、科技创新与发展优势的结合点,做到高度契合、不断突破、敢为人先、奋力赶超,推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的道路,进一步加强产业流程、技术、工艺等创新,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良好开局昭示辉煌未来。

守住“青海蓝”,保护“高原绿”

有人说,“在青海,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还有人说,“在青海,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虽然有点夸张,却是青海人发自内心的骄傲。

诚哉斯言。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绿水青山即是金山银山。青海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等要求,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来不得半点闪失。青海省委、省政府深感责任重大。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贵在行动。

我们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扎实工作。相继出台青海省党政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方案、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创建生态文明先行区等40多个生态方面的意见办法,取消三江源地区州县GDP考核指标,增加生态经济林等9项体现绿色发展的指标,做实做细生态保护考核目标,以考核指挥棒引领生态保护工作。

青海从过度放牧治理起,草原禁牧2.45亿亩、草畜平衡2.29亿亩,核减超载牲畜570多万只羊单位,为76万多户农牧民发放了草原生态保护奖补资金,让10万牧民,转身从事草原的保护与治理,把生态优先理念牢牢扎进每个农牧民心里。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在禁牧16万多亩草场、减畜31.6万个羊单位的同时,发展以舍饲圈养为主的生态畜牧业,打造成“高原牦牛繁育基地”,带动全县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3.69万人下降到5000多人,成為全省牧区走出贫困的第一县。

立足长远,实现绿色发展。柴达木有世界最大的镁工业基地,过去盐湖工业主要生产钾肥,含氯化镁等成分的老卤水直接排放,人称“镁害”。新建设的金属镁一体化项目瞄准废物再利用,高标准高起点。如今,盐湖开发通过“绿色开采、分级提取、综合利用”,走上“抓住镁、发展锂、走出钾、整合碱、优化氯”的循环经济之路,钾资源利用率由27%提升至74%,实现绿色发展。

青海始终不渝地把维护好国家生态安全的重任扛在肩上、铭记心中、践于行动,重大生态工程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城乡面貌有了新的改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我省启动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全面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工作。据中国科学院最新评估显示,三江源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提升,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水资源量增加近80亿立方米,相当于增加了560个西湖,水源涵养量增幅达6.25%。植被覆盖度增加,产草量整体提高30%,土壤保持量增幅达32.5%,三江源区草地整体退化的趋势得到遏制。百万亩黑土滩治理工程成效显著,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不到20%增加到治理后的80%以上;生物多样性增强,目前三江源区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藏羚羊数量恢复到7万多只,斑头雁数量从不到1千只增加到目前的3千多只。近年来三江源核心区雪豹频现,各大水域花斑裸鲤等50种高原土著鱼类资源明显恢复,反映了三江源作为世界高原动植物资源库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是对世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贡献。

此外,我省深入推进五大板块治理工程,开展“碧水蓝天行动”和“家园美化行动”。去年1至10月,西宁、海东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3.3%,全省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8.2%。2016年前三季度,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中,煤化工产业、钢铁产业和有色金属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同比下降52.6%、49.9%和53.8%。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高耗能行业比重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天空蓝”成为青海人的新骄傲。

从海拔2000米左右的青海东大门到西南端海拔5000多米的可可西里,河湟谷地、环青海湖地区、柴达木盆地,跨越上千公里的大地上,生态环保的“名片”一张比一张亮丽。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未来,坚守生态安全红线,保护高原碧水蓝天依旧是我省各有关部门和各族群众的共同使命。

坚持民生改善提升幸福指数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期间,就做好民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中了我省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字字力重,句句情深。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只有把民生改善的重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以人民利益为依归,改革发展才有含金量。

省委书记王国生强调,要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青海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不仅关系到发展目标和发展动力,也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

青海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身,发展基础比较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更加艰巨。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省委省政府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按照共建共享的要求,注重坚守底线,织牢民生安全网的“网底”,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注重突出重点,政策举措有所侧重,对重点群体和重点地区进行倾斜;注重完善制度,形成系统全面的制度保障,使制度更加公平、普惠和可持续;注重引导预期,促进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预期,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又成为各族干部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以着力保障基本民生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去年,省委、省政府继续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小财政办大民生的路子,主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加大对民生方面投入力度,促使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等民生改善持续推进,为全省老百姓送呈了一份份暖心的民生“成绩单”。

去年7月1日起,我省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标准在现行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350元。这是我省自1986年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以来的第11次调整,调标增资额为历年最高,较现行标准提高了48%,比《失业保险条例》实施初期的标准增长了近9倍。

我省“双创”工作再掀热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次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我省开展医养融合和农村牧区散居困难老人代养服务试点,全面推开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健康青海2030”行动计划》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面开展,酝酿起草《青海省老年人保障条例》,全面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将高龄补贴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达到90-160元。

去年,我省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整工作,落实综合医改分工任务等一大批暖心实策将陆续落地,普惠群众。

一张广域的、更加密织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在我省更加公平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层层铺开。

截至2016年10月底,全省52.09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6459.47万元;全省37.2万应参保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9977名重度和中轻度残疾人代缴养老保险费166.2万元,切实减轻了低收入和无收入贫困人口的负担。

财力再紧,保障民生力度不减弱。让6个县摘帽、400个村退出,11万名贫困人口精准脱贫、10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青海师范大学新校区、省级“三馆”投入使用,全省六州所有学生和西宁、海东两市贫困家庭学生实现15年免费教育……

一件件摸得着、看得见、群众获得感强的“实”字头大事,就像一串串“金钥匙”,打开了生活中一扇扇幸福的大门,让农牧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带来的温暖,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为百姓描绘了幸福路线图。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夯实从严治党之基

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风政风,党内政治生活对于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基础工作,是全党的重大任务。”同时指出,要着力担当责任、着力贯彻党的原则和规矩、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着力发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表率作用。

省委书记王国生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管党治党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省委把从严治党作为治青理政重要保证谋划推动,省委常委会及时分析研判反腐倡廉形势和任务,研究决定重大事项;从省委全会、省纪委全会开始,落实“两个责任”,述责述纪述廉活动已在全省各级党委、纪委中普遍实行;下发《关于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向基层延伸的通知》召开视频会议从八个方面对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工作做出了全面具体安排部署。

我省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把坚定政治信仰作为“总开关”,把坚持民主集中作为“总原则”,把落实党管干部原则作为“总抓手”,把严肃党章要求作为“总规章”,把“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总载体”,通过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有了明显加强,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一些基层组织党内政治生活仍存在形式化、平淡化、简单化倾向,有的党组织抓学习教育失之于虚,不扎实,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失之于软,不严管,制度建设失之于宽,不规范。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深刻理解和努力践行习总书记“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要求,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严字当头,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党内生活严一尺,党员干部就强一丈。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对于我们集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于一身的青海尤为重要。

“有群众反映三天办不成一件事。是不是咱们的党员干部还存在廉政勤政方面的苗头性问题?”海东市乐都区交通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哇玛在听到群众意见后迅速約谈当地公路运输部门负责人。2015年以来,像这样层层约谈监督、层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主体责任的情况在我省各级党政机关已成常态。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工作开展得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和短板?下一步该怎么抓?”

由省纪委常委带队的7个调研检查组先后深入8个市州、8个省直单位、7个省属国企和部分经济开发(试验)区管委会、群团组织、高等院校、新闻单位开展检查调研,使“两个责任”向市县区和乡镇组织及各部门行业领域基层党组织进一步传导。

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管党治党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从市州到县区到乡镇,各级党委都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一把手”和班子成员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发挥了“一岗双责”作用。

全省各级党组(党委)落实主体责任的保障机制已建立并完善:从市州到县区到乡镇,各级党委都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体系构建、责任内容细化、责任考核督查、责任追究入手,全面落实了管党治党责任,并层层签到了村支部,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初步形成以县(市区)党委为龙头、乡镇党委为关键、村党支部为基础,县乡村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三级联动”正风肃纪、从严治党的大环境、大气候,使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得到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风雷兴未艾,快马再加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用“四个扎扎实实”统一思想,引领工作,紧盯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切实按照“131”总体要求,敢于担当,不辱使命,奋力开辟青海“十三五”发展新天地,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猜你喜欢
青海生态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大美青海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青海行七首(录二)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