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项目来源于市场需求,项目的经济性即所形成目标的有用性可通过分析其目标的价值或有用性获得最终的评价,从而判断该项目对投资人是否有利或可行,所以全面准确地认识资源成为正确把握项目经济性分析的前提和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习惯于对项目管理的人、物、事三类情况或人、财、物等常规要素做研究,只进行所谓常规资源约束条件下的项目经济性分析,而对那些表现为环境与社会影响的时空与(需求)信息等资源,则往往囿于其自身价值在市场交换或交易过程中表达形式的特殊性和刻画方面的难度——不易进行非常规资源约束条件下的项目经济性分析,而忽略了它们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约束作用或影响效果。
五大资源要素
按项目构成要素中资源约束性的内在规定,任何项目都受到资源的约束和限制,因此人们有必要深入认识和发掘各种资源对项目的约束和影响效果,重视不同资源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事实上,作为项目可利用的各种资源所涉内容虽极为广泛,但最基本且常用的还是人、财、物、时空与(需求)信息五大主要类型。
人力资源要素
作为资源各要素中最核心和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要素,人是能够利用目标资源转化为特定资产项目的关键性基础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要素通常以人力资源(或用工)数量的多少及劳动力的价格(薪酬或工资)等形式来表现。
财力资源要素
项目中的财力资源要素主要指在实施与完成项目——将一般资源转化为有特定目的新资源载体过程中,需要和能够把握与控制的货币资金或可转化为货币资金的具有价值形态的有价值货款价值量的多少,它是项目经济性分析中最集中也最为重要的资源价值(性)体现,是对其他资源要素做经济性分析所最终要转换达成的目标性结果与根本依据,否则难于进行项目经济效果与价值的判断。因此,财力资源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项目能否将各种资源要素在市场上做价值转化以便进行项目经济性分析的关键。
物力资源要素
物力资源要素常指构成项目的资源是否表现为机器设备、房屋、土地等实物形态和无形资产的技术、专利等非实物形态的资产,该要素在资源约束中本身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作用,也是项目能否在物质技术条件下实现其功能与作用的重要标志。若必要的物力条件在拟建项目中已存在,则可作为有价值的资源直接计入项目的投入,否则常需先通过有价货款在市场上进行的转换来获得。现代成熟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即依质量、进度和费用三大具体工作标准——以人、财、物等有限资源要素做常规资源约束条件下的项目经济性分析。
时空与信息资源要素
时空与信息资源要素主要指构成具体项目或其管理过程中常以一定市场(需求)、自然生态的环境与社会影响效果等非价值形态来表象,并涉及在一定范围内沟通和连接、传递各个资源要素状况的信息。这些资源以往是人们从事项目及其管理时不重视,而今在强调项目要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下常有一票否决效果的影响因素。这些要素作为项目管理过程中必然发生和发展出的外部成本(代价)和产出(效益),因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非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有限的可衡量性,成为目前项目经济性分析中最难进行价值判断的重要约束性资源要素,是当今项目管理真正的难点,由此带给项目完整的经济性分析——包括非常规资源要素在内的全资源要素投入条件下项目的经济性分析以巨大的缺憾。
两种经济性分析模式
常规资源要素条件下
一直以来,人们只关心拟建项目整体产出的总价值量对比其所投入常规资源要素(人、财、物等)总资产价值量之间增加、保本或减少三种情况表达的关系,以得出项目投资在市场上是否增值、保值或贬值的经济性判断。
为此,项目在常规资源要素条件下进行的经济性分析,经数十年的发展已形成思路清晰、模式简明、操作便捷的两类基本模式:一是绝对经济效益的差值分析式——项目经济效益(△)=项目总收入(产出)价值-项目总成本(全部投入)价值,其结论有大于时(>0)项目价值增值,等于时(=0)项目价值保值,小于时(<0)项目价值贬值的三种情况之一。二是相对经济效益的比值分析式——项目的经济效益(η)=项目总收入(产出)价值÷项目总成本(全部投入)价值,其结论也有大于时(>1)项目价值增值,等于时(=1)项目价值保值,小于时(<1)项目价值贬值的三种情况之一。
此时项目经济性分析的基本模式和主要形制可按范围与权属及操作过程的不同分为图1所示的两层三步骤。
两层即按投资(或项目管理)者权属范围的不同,各立于投资者(或项目自身)与各级政府两个层面来对项目在不同范畴内的经济效果及其影响做分析。把站在微观市场层面(国内市场边界),以投资者(或项目自身)从企业财务角度对项目进行的狭义经济性分析称为项目的财务效益分析或评价;把站在宏观整个地区经济层面(以国家海关经济边界为限),从国家或地方政府角度对项目进行的广义经济性分析称为项目国民经济分析或评价。
三步骤构成具体可操作的程序:①对各种投入资源的经济性分析,即将与项目有关的资源统一转换为具有相同形态和特有价值量、便于进行比较判断的资产,形成财务的资金来源与应用账表。②把实际投入的资源总量与未来具有相同形态特有价值量的产出做绝对(相对)效果的对比——经济效益分析。此为进行项目全部经济性分析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核心环节。其间既要按一定的比较原则和具体标准的要求做不同层次、不同阶段间单一方案可行或多方案的比选(从优秀或满意方案中做筛选),也要对拟议中的项目在不同资源约束性条件下的不确定或风险情况做单一方案可行或多方案比选后的进一步分析论证,以使项目增强在资源约束条件发生变化时的适应性。③通过对项目经济可行方案的比选,做出有关项目经济性的最终结论。
全资源要素条件下
在资源全要素条件下进行的项目经济性分析,投入的资源要素增加了非常规的时空和信息,因此此类资源如何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价值表达就成为运用常规资源约束条件下项目经济性分析的关键。模式之一是把非常规资源的价值量转化为市场认可的有价资产,使項目管理全过程能完整地考虑这些资源与常规资源同处某一具体项目中的经济性(效果),从而避免此前需做资源缺失的补救或资源遗漏的平衡等维持项目进展的问题。
近年来,人们开始探索非常规资源转化为市场认可的有价资产的途径,目前主要是初步厘清了解决该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其中之一是形成了外部非常规资源内部化的解决方案,即把由项目在常规资源要素条件下未考虑到而由其他资源要素引出的外部成本(环境生态、社会和市场等付出的代价)内部化,也就是在项目前期的经济性分析中,预先把治理和预防项目可能有不利效果发生的费用转化为事前(项目立项时)的基本投入,从而把非常规外部资源的价值转变成项目最初总成本的一部分——内部成本。如此之后再按照常规资源投入条件下项目经济性的两层三步骤分析模式,即可实现全资源要素投入条件下的项目经济性分析。
至此,有关项目经济性分析才初步具有了全过程、全资源要素的完整性意义,这对投资者和项目管理的利益相关方从全局高度和总体观念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投资项目的经济性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对各级政府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也有特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