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超伦
摘要:老挝与中国山水相连,是中国与东盟联系的重要桥梁,在中国与东盟的交往和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老挝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贸易关系,本文对老挝的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现状以及老挝的贸易与投资风险等三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贸易与投资;老挝;投资风险
[中图分类号] F75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17)01-0067-06
一、老挝贸易
(一)老挝贸易现状:总量、结构、贸易的基础
近十年来,老挝的对外贸易发展较快,2013年老挝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老挝目前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主要贸易对象国包括中国、越南、泰国、日本和韩国。表1对2008~2013年老挝贸易的进出口总量进行了说明: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老挝“七大”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几年以后,老挝的经济呈现出了在波动中增长的趋势。受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老挝的出口增长率呈现了负增长,但在随后的2010年和2011年,老挝经济实现强力反弹,2010年的进口增长率和出口增长率分别达到了41.02%和65.90%,涨幅惊人。近几年来,老挝的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图1呈现了其近几年来进出口总额的增长趋势。
表2则反映了在老挝的进口贸易结构中,最主要的商品为机械产品、运输产品以及金属和矿产品等。由于老挝的工业在“七大”以后才从整顿或重建的状态开始逐步发展,老挝国内对机械产品和运输产品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产品进口量最大。近几年来,由于国内的矿产工业的快速发展,其对矿产品的进口需求量在逐年减少,从2010年的5.05亿美元降低到了2014年的2.11亿美元,图2对老挝2012~2014年进口商品的主要结构及趋势进行了描述。
另一方面,老挝出口商品的种类主要集中在依托其资源禀赋优势的产业相关产品上,主要出口商品为金属、木制品、矿产品以及纺织品,其中金属产品、纺织品和木制品的出口近年来较为稳定,蔬菜产品和矿产品的出口近年来增幅较大,分别从2010年的8800万美元和6700万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1.97亿美元和4.89亿美元。老挝的木制品出口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老挝木制品的出口目前是其出口商品中最为稳定并且国际认可度较高的商品。表3和图3对老挝近几年的主要出口商品种类情况进行了描述。
受到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老挝的出口产品以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采矿业、水电业、木材制造业以及旅游业构成了老挝贸易的基础。近二十年来,老挝主要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扩大对外贸易。老挝经济起步较晚,起点也不高,其国内工业体系中轻工业占比较大,且缺乏一个完整的工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因此进口商品多为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制成品,如重工业产品和精密仪器等,出口产品多为丰富包含本国资源禀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二)老挝与中国贸易的现状:总量、结构、贸易的基础
近十几年来,中国向老挝出口了大量工业产品,而老挝只是向中国出口简单的农产品,因此,中国在双边贸易中大多是产生顺差的一方,表4对2010~2014年老中双边贸易总额进行了比较分析,2013年中方贸易差额达到 7.12亿美元。虽然2010年和2011年老挝在双边贸易中差额为顺差,但很快又恢复了逆差的常态化趋势,且比之前的逆差额更大,增速达到了 383%。老挝国内的生产和生活用品进口需求量很大,尤其对中国的相关进口产品依赖性较强。由于老中双边贸易往来的不断加深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日臻成熟,双方的贸易额在持续稳定的增长,图4表明了这一趋势。
由表5可知,老挝自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机械产品、运输产品等工业制成品, 这也同中国与老挝之间的经济水平的差距相吻合。老挝从中国进口的工业制成品金额逐年稳定增长。2014年,从中国进口机械产品金额达到3.65亿美元,运输产品金额达到1.68亿美元。进入21世纪以来,老挝从中国进口的商品种类和数量都有了较大提升,但占比较大的依然是工业产品。这也反映了中老之间贸易的不对称。
老挝与中国最初建立贸易关系时,双方的贸易结构比较单一。2005年之前,老挝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主要为蔬菜产品;但在2005年之后, 随着老挝经济的大幅度改革, 老挝出口到中国的商品种类增多,尤其是矿产品和木制品的出口增速较快,2010~2014年间,老挝出口到中国的产品数量和种类都有较大程度提升,木制品出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表6对近年来老挝出口到中国的商品结构进行了描述。
(三)老挝与中国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
RCA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即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alassa Bela)于1965年测算部分国际比较优势时采用的一种方法①,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产业贸易的比较优势。一般认为RCA>2.5表明该国该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 1.25从2012年中国与老挝各行业的RCA指数看,双方产业的互补性较强。老挝在木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植物产品上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在矿产品、 纺织品原料以及纺织制品、 塑料橡胶及其制品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中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中,除了纺织品产业,基本上与老挝的比较优势产业错开,在鞋帽、雨伞、人造花产业,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产业以及杂项制品行业具有比较优势。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杂项制品行业和老挝的木制品行业竞争力非常强,老挝木制品行业的RCA指数高达16.9832,是老挝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最大的贸易行业。
二、老挝的外商直接投资
(一)老撾的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及特点
2006年以来,老挝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增幅明显。在老挝实施了资源合理开发、人才引进战略,并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以后,其吸引外商政策的红利得到了更大程度的释放。2006~2014 年,老挝利用外资项目达到2185个,总金额为179.54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老挝经济发展重要的引擎和动力。表8是2006~2014年外商每年在老挝投资的项目数量以及金额。另外,从图5我们可以看到,2006~2010年外商对老挝的投资额出现飞速增长,2011年后外商在老挝的投资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
老挝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不稳定增长的趋势特点。不同时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变化较大,投资规模、投资项目数量以及实际投资总额都有很大的波动性。但总体来看,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不仅项目个数,而且投资金额也大幅上升。在投资领域方面,外商在老挝的活动日益活跃,从实体经济的行业——农林业、手工业、建筑业到服务业,旅游、咨询、金融都有外商的积极参与。
(二)老挝投资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老挝具备适宜投资的宏观环境,主要表现在其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拥有较为宽松的政策、法律环境以及政府承认私有权,投资者可以通过政府批准后转让股权。但值得注意的是,老挝的通货膨胀率较高,近十年来平均通货膨胀率达到7.8%,提高了投資成本,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另外,老挝市场规模较小,贷款利率较高,企业竞争比较激烈。
法律环境:自1975年建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以来,老挝逐步开始研究创制符合社会主义要求和本国国情的法律法规。虽然存在较多历史遗留问题,但近年来,老挝法律不断健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经济贸易法律体系尤其是投资法的修订和完善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国投资者在老挝投资还享有中老双边优惠政策以及区域组织内的多边优惠政策。
社会环境:老挝是由49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和多宗教信仰造就了老挝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佛教对老挝社会的影响最大,在佛教思想熏陶下的老挝人民温和友善,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始终保持一份虔诚。
老挝语是老挝主体民族老龙族的语言,是老挝的官方语。虽然老挝教育整体水平不高,但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老挝教育情况不断改善,已形成从幼儿园到高等学校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
(三)老挝的重点行业概述
老挝自然资源丰富,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逐步形成了水电、采矿业和旅游业等几大支柱产业。其中水电业和采矿业的发展最为显著,对GDP增长做出的贡献从2006~2010年的平均1.2%变为2010~2015年的平均3.5%。老挝的支柱行业包括以下三个:
水电:老挝全国有20多条200千米以上的河流,老挝境内的湄公河长度为1877千米,水电资源丰富,老挝政府高度重视本国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要将老挝建成“中南半岛蓄电池”的目标。未来几年,水电资源开发依然是老挝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采矿业:老挝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目前老挝已经发现有铁、铅、铜、金、锌、钨、锡、锰、铝土矿、钾盐、石膏、高岭土、叶腊石、石英砂、宝石、石灰岩等多种矿物资源。随着老挝政府实行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老挝矿产开发产值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大,矿产品出口在老挝出口总额中位居前茅。
旅游业:旅游业本就是带动老挝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近年来,老挝政府更是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便利措施,如增设通关口岸、延长签证停留期、免除部分国家签证以及提供外国投资优惠政策等。
三、老挝贸易与投资风险分析
经济学人信息部(EIU)的风险评级机构设定了10个风险评价指标,每个指标的评价分别设定A到E共5个等级,其中A为0分,表示风险最小,E为100分,表示风险最大。EIU在2013年第四季度对东盟新四国和中国进行风险评级(情况见表9),由此我们可以对老挝和中国的投资风险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老挝所有指标评级打分都高于中国,且得分较高,这意味着在老挝投资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大。下面着重对在老挝投资面临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分析。
(一)政治风险
1. 国际NGO组织活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大坝委员会等NGO在老挝异常活跃,它们往往代表着某些社会阶层的利益而干扰国家正常的政治和经济秩序。
2. 大国角逐升温。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和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与老挝的关系更加密切,次区域影响力不断增强。一方面,老挝地处中南半岛,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下,老挝正在经历国内政治、经济、民族、对外关系的激烈变化,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区域外各大国东南亚外交的重要领域。
(二)经济风险
1. 通货膨胀风险。高通货膨胀率不仅使得跨国公司的收益预期下降,还会给东道国的宏观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导致外国资本流入减少。
2. 外债偿付风险。2012年,老挝的负债率为32.9%,高于20%的警戒线;国际公认的债务率安全线为100%,而老挝的债务率曾经高达1688.4%,目前仍然高达384.6%。
3. 金融体系风险。老挝的外资银行、涉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比较少,资本市场也刚刚起步,金融体系不完善、不健全。表10和表11表明了因为老挝国内不稳定的通胀率和不够完善的金融体系,老挝国内金融机构数量较少,只有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在2010年才成立了首个证券交易所。
(三)经营风险
1. 公共服务风险。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首先体现在其公共服务的规范性、快捷性、便利性、安全性以及官员清廉度等方面。老挝的出口通关所需的平均时间为6.3天,比泰国的1.3天整整多出了5天;企业在老挝的生产经营手续繁琐;政府清廉度较低。另外,老挝的医疗卫生状况不是很好。老挝政府官员存在比较严重的腐败情况,由表12可以看到,2014年老挝政府清廉度在世界上177个国家中仅排在140位。
2. 社会文化风险。在老挝生产经营的外资企业如果不了解当地的宗教和民族文化,存在语言障碍,缺乏沟通交流,就很难将企业文化融入当地社会,由此引发的社会文化冲突往往会导致投资受损或失败。另外,老挝的劳动力素质偏低,老挝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为3.3%,比世界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3.8%还要低0.5%。表13指出了老挝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发展健全的情况。
四、结语
革新开放以来,老挝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不断探索和进步,取得了比较喜人的发展成绩。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与老挝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贸易额在近年来攀升迅猛,世界各国对老挝的直接投资领域不断扩大、直接投资金额逐年增加。目前,外商投资涵盖了老挝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以水电行业、采矿业和农业为主要投资领域。虽然老挝经济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经营风险还比较大,给外商在老挝进行经济活动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只有进一步进行各领域的改革,完善经济法律体系,才能使老挝经济发展更加健康、可持续。
参考文献:
1. 顾丽姝:《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 李小元、李锷:《老挝社会文化与投资环境》,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版。
3. 郑铭戈、陈嵩:《老挝经济社会地理》,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版。
4. 柴尚金:《老挝:在革新中腾飞》,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5. (老挝)叶旺:《老挝对外贸易结构分析以及政策建议》,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6. (老挝)THAMMAVONG KHAMTAN: 《老挝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成因分析》, 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7. (老挝)万赛:《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发展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8. 万妮达:《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问题研究》,《商》2015年第11期。
9. 李好:《未来几年老挝投资环境及投资建议》,《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责任编辑:杨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