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莹
多年来,中国承包商企业在全球,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承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建造”的品牌效应已声名卓著。随着近年来高铁、电力、太阳能等装备制造、施工机械企业能力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具备了在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更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集规划开发、设计咨询、投融资、建设、运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商转型。
中国企业应如何把握“建营一体化”的大势?他们在整合服务链方面的优势和短板在哪里?哪些行业或企业适合走“建营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带着这些疑问,《项目管理评论》记者专访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辛修明,请其解析中国企业服务链整合的机遇与未来。
读懂机遇才能把握机遇
记者:2016年,中国政府先后与30余個国家签署了推进“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文件,中国企业将深度参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项目。中国承包商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在哪里?
辛修明:从国际大环境来看,我国提出的 “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的普遍欢迎和支持,互联互通与产能合作均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高度契合,为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带来了新的机遇。
从国内支持政策措施来看,我国已陆续推出各种举措,如设立亚投行、丝路基金和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为中非发展基金增资等,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海外市场建设,更高层次地参与全球经济发展,为行业企业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开发以及投融资等业务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多双边基础设施合作机制不断发挥作用。如大家熟知的中非“三网一化”建设、中国—拉美和中国—中东欧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等多边机制,以及中沙基础设施合作备忘录等双边机制。
二是不断扩展的自贸区战略为企业进入市场、扩大业务创造了条件,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推进中日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中国—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中国—以色列、中国—斯里兰卡等自贸协定谈判和建设进程,推进亚太自贸区(FTAAP)建设。
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来看,整体需求仍然旺盛。一方面,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基础设施更新改造需求,地铁、机场、港口、电站等基础设施亟待新一轮的扩容升级改造;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电力、住宅、供水等领域的刚性需求强劲,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成为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在此趋势下,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方面的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国际产能合作的效率也会更高,从而进一步推动全球经济朝创新、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欧盟、非盟、拉美共同体等区域组织和各国政府积极发展交通物流网络建设,希望有效联系区域市场。
“建营一体化”势在必行
记者:您说过,中国承包商企业要转型升级,路要越走越宽,而不是越走越窄。相比于施工总承包、EPC总承包,“建营一体化”是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新趋势,这个“势”如何看?
辛修明:这要从两个方面看。从国际市场来看,因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规模大、资金需求大,各国政府要动员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在资金上确实有相当大的困难。因此,需要政府跟企业来共同投资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即采用PPP模式,由私营企业提供融资,先把基础设施建设好,经营一段时间以后再转给国家来经营。目前,PPP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青睐。除发达国家外,拉美国家也普遍采用这种模式(如巴西、墨西哥、智利等),并制定了PPP相关法律,非洲国家如尼日利亚,亚洲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纷纷推出PPP相关法案,采用该模式来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马来西亚也规定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通常采用PPP 方式实施。
从企业的自身发展阶段来看,近年来,我国企业承揽境外大型项目不断增多,规模明显扩大。但总体而言,合作形式仍以施工总承包项目为主,个别项目由于缺乏中方企业技术服务和支持,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推动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开展运营维护和长期技术合作,实现项目“建营一体化”是培育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竞争新优势、打开市场新局面的客观需要,是企业实施属地化经营策略的必然选择,是维护中国企业和中国装备形象的需要。同时,通过开展境外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和技术合作,实施“建营一体化”工程,既有利于实现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从以上两点看,“建营一体化”势在必行。
电力交通领域双管齐下
记者:目前,电站、铁路建设是较早实践“建营一体化”商业模式的领域。从成功案例来看,这两个行业的中国企业有着怎样的竞争优势?
辛修明:近年来,我国在推动“建营一体化”方面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如印尼巨港电站、柬埔寨甘再水电站项目等,效益好、影响大。此外,巴基斯坦萨希瓦尔燃煤电站工程、巴基斯坦Suki Kinari水电站等电站项目也正在建设当中。近来,铁路领域也有“建营一体化”项目,如埃塞俄比亚-吉布提铁路。总体来说中国在这几个行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储备和运营能力两大方面。
电力领域是探讨“建营一体化”最早的领域。水电建设方面,中国水电建设企业拥有了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输变电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专业技术积淀丰厚。中国先后与80多个国家建立了水电规划、建设和投资的长期合作关系,成为推动世界水电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火电设备装机容量世界排名第一,且已具备了批量生产超(超)临界成套机组的能力。输变电方面,中国掌握了在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UHV)核心技术,并实现了设备的国产化。
铁路建设方面,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为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运里程2.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中国高铁具有先进完备的高铁成套技术体系,成熟丰富的高铁建设运营经验,高度融合的高铁集成系统,安全可靠的高铁技术装备。目前,包括美国、俄罗斯、巴西、沙特阿拉伯、波兰、委内瑞拉、印度、缅甸、柬埔寨、尼泊尔等在内的十几个国家都希望加强与中国在高铁以及普通铁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资本运作决定走多远
记者:从单纯的工程承包商转型为集投资、建设、运营为一体的服务商,这种转变非常不易。您认为工程承包企业向“建营一体化”转变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辛修明:根据美国《工程新闻纪录》杂志(ENR)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中,中国有65家企业上榜,上榜企业数量依然蝉联各国榜首。中国交建首次进入前三,8家企业进入前50强。在9大业务领域的前十榜单中,中国企业在其中7个领域榜上有名。
从目前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全球业主的一些共性需求来看,未来进一步延伸服务链的难点在于如何降低融资成本和提升經济分析能力,提高项目经济可行性。资本运作及产业链整合的能力是关键。
当前,世界各国对基础设施的需求都较大,尤其是亚非拉一些发展中和欠发达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非常旺盛,但是普遍缺乏资金。我国企业在这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资本运作及融资能力,能够帮助业主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问题。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投融资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难题,包括融资面窄、融资额度受限、成本高、项目融资困难等问题。
因此,企业需要尽快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虽然施工总承包、EPC总承包业务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仍将是承包工程行业的主要业务模式,但应该看到,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走在前列的企业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全方位整合产业资源,培育全产业链发展能力,将迎来全面向好的发展局面。
此外,为鼓励企业更多推进“建营一体化”,有关金融机构将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在有效监管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建营一体化”工程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优惠出口买方信贷、优惠贷款可按规定优先支持由中国企业参与运营维护管理的项目,援外项目将优先考虑“建营一体化”项目。在部分自贸区的便利化安排上,也将优先支持参与运营维护或中、长期技术合作的企业和项目。
文化影响力需补短板
记者:中国企业正在不断加速走出去,由于对投资目标国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不足,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时而遭遇挫折。您如何评价我国企业海外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辛修明:整体来看,中国企业正越来越重视属地化经营,属地化水平也在稳步提升。目前,中国的承包商企业雇用的当地人员,总人数从2011年的57万人增长到目前的69.5万人,一些项目的当地劳务使用率达到90%以上,为解决当地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当地高端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的使用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的失败案例来看,无非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项目本身的问题,另一个是可以归结为文化冲突的问题,包括对当地政治、法律和社会方面的认识理解不足。对于非洲国家,其政治、经济、文化等长期受西方影响,而文化影响力恰恰又是我国企业在当地发展的短板,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属地化经营和履行好社会责任。
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我国企业能够秉持“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致力于与当地社会的融合。比如,在各国使馆经商参处及当地中资企业协会的的引导和倡议下,不少企业广泛参与了当地的教育培训、医疗服务、赈灾救援、环境保护和社区建设等公益事业,并努力打造出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样板。此外,企业也注重加强社会责任管理,打造精品工程,推行和提升员工责任,与当地企业建立商业伙伴关系,打造共赢体系,注重环境保护,追求绿色运营,加强社区关系,创造和谐共赢等,赢得了东道国政府和社会的赞赏。
风险防范关系项目成败
记者:风险管理是企业走出去的必修课。中国对外承包企业实施海外“建营一体化”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风险有哪些?
辛修明:中国对外承包企业实施海外“建营一体化”项目中确实存在着诸多风险,如何识别和防范有关风险关系着整个项目的成败。
首先,应紧紧围绕主业,避免盲目进入非主业或不具优势的领域,同时应严格遵守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履行报批程序,防范经营风险。
第二,项目建设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项目运营维护工作的成败。企业在项目建设前期要对项目设计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设备质量可靠性,以及主、辅助设备匹配情况进行充分论证、深入评估。
第三,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提醒和敦促业主重视可能存在的运营维护风险。为项目业主提供适应当地语言、文化环境的设备运行和维护手册等技术资料,保障备品备件供应,协助项目业主做好运营维护工作。在项目运营维护方缺乏运行能力或经验时,主动建议项目业主与有实力的中方企业就项目的运营维护或技术合作签订长期服务合同。
第四,应牢固树立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在项目上马前及建营过程中加强对政治风险和传统、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评估,制定安全防范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谨慎赴高危、高风险地区投资和承建项目。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将境外安全保障投入纳入企业成本,通过在项目营地配备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设备,聘请专业保安公司等措施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对派出人员进行安全风险教育培训,做到“不培训,不派出”。
联盟助力中企抱团出海
记者:2015年11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携手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成立“海外项目运营技术服务联盟”,帮助企业在产业链两端开展增值服务。联盟的成员单位主要包括哪些?成立一年来,联盟主要为企业“建营一体化”运营提供哪些服务?
辛修明:联盟优先选择交通(公路、铁路、地铁、轻轨)及电力(水电、火电、太阳能、风电)这两个重点领域,遴选出在设计咨询、建造、设备供货、运营维护方面实力较强、业绩较好、经验丰富的企业组建“联盟”。目前,联盟的成员单位在交通领域包括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车、中交建、中建及部分勘察设计院等企业,电力领域包括中国电建、中国能建、长江三峡、国机集团、通用集团、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大唐、华能、国电等。
联盟的服务职能概况为五个方面。一是经验交流平台。联盟组织召开工作研讨会,就我国企业在推动或实施“建营一体化”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和共性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二是项目对接平台,重点推动铁路、电力等领域“建营一体化”项目的实施。三是提供咨询服务。在“建营一体化”方面有服务需求的会员企业可向联盟申请提供服务。联盟可通过组织“专家会诊”、合同委聘等方式向会员企业提供设计、建造、运营、检测、维护等方面的服务。四是加大对外交流,推动国际合作。利用各类国际会议、出访、来访团组对接等活动,宣传和推介我国企业在“建营一体化”项目上的比较优势,展示我国企业实力,树立中国品牌形象。五是开展业务培训。通过开设讲座、培训班、研修班、内训班等方式,对行业企业的“建营一体化”管理人才进行培训,全面提升行业从业人员在项目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能力。
在企业落实“建营一体化”项目的过程中,联盟积极协助企业解决各类具体问题,并在项目规划、实施、后期运营及维护等各个环节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2016年6月底,承包商会工作组访问了刚果(布)和赤道几内亚,深入了解了企业在推动和实施“建营一体化”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了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