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喇叭戏的艺术风格探究

2017-05-30 10:25李久
大东方 2017年11期
关键词:海城艺术风格

李久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地方文化特色建设;地方文艺的发展要结合群众,注重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流行在东北地区的民间曲种很多,喇叭戏作为海城、牛庄地区的民间小戏之一,既有东北文化的豪迈、乐天、自信共性,也有着地方曲种的特色主要表现为随意性、娱乐性等东北秧歌的特点,同时演员在进行表演时也有着较为显著的地域风格。

关键词:海城;喇叭戏;艺术风格

海城喇叭戏是流行于牛庄等地地方小戏,其起源时间已经无法考证,在相关地方志中记载盛行于明朝中期。作为海城地方戏的一种,海城喇叭戏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归纳起来主要有随意性、娱乐性,同时还具备秧歌的某些特点,我们姑且称之为秧歌性。

一、随意性与娱乐性的统一

喇叭戏起源于东北人民乐天的劳动情怀,在劳动中创造的热情。早期喇叭戏的创作艺人多数来源农村,其身份就是农民,长期从事农业活动,生活境遇也比较差。农忙时节,从事农业劳动,只有在农闲时节才自发进行一定的娱乐活动。当然,既是让其他百姓享受乐趣的同时也有着自娱自乐的情怀。一些听众在享受这种娱乐时,也充满了对这种艺术的向往。因此,喇叭戏有着自娱自乐的特点。

喇叭戏自娱自乐的特点打破了表演者与欣赏者的界限,所以喇叭戏的演员没有固定的格式,显示出极强的随意性:对话随意、表演随意、唱词随意等。演员进场出场随意,跳上跳下,演员与观众互相逗乐,相互互动。在表演过程中,演员表演有着随意陛,无论是装束还是表演都比较随意简单,一件布兜就可以代表各种人物形象,因此,民间曾经有过“大布衫子戏”的称谓。

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东北民间小戏多适合在室内演出。喇叭戏起源于乡野民间,演唱者也多数是农民,演唱内容也多是民间小事,贴近农民的生活实际,迎合了农民的审美情趣。海城喇叭戏简单娱乐,在农村有婚丧嫁娶、生日百岁等重大事件时,可以上门演出,加之演出时能与观众交流互动,甚至有的观众直接充当演员,增强喇叭戏的自由发挥空间,激发了演员、观众演出热情。

喇叭戏在表演的时候不仅要让群众享受到精神上的娱乐,还要让群众有更好的视觉享受。因此在旧时,民间戏曲有一定的娱神作用,在重大的祭祀活动中才能演出,以求神明赐福人间、风调雨顺,当然在娱乐神明的同时,其他参加祭祀的群众也可以在精神和视觉上得到满足。所以,喇叭戏的表演者自己也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在海城民间也把喇叭戏艺人称为“好乐的”。

二、秧歌性与戏剧性相统一

早期的喇叭戏就是从东北地秧歌中分离出来的,因此带有秧歌的一些特征,也具备海城当地的海城高跷的一些特性。首先表现在表演风格中,早期的地秧歌有很强的表演性,注重表演的故事情节,唱腔则以民间小戏为主,唱起来形成了“二小”的唱角雏形(所谓二小是“一旦一角”)。喇叭戏在与当地高跷秧歌结合之后,唱的主角也由“二小”向“三小”(“一旦一角一丑”)过度,并且这表演中增加了高跷特色,将高跷的“跷功”、“手绢功”、“扇子功”融入到喇叭戏的表演中,显示出一种“跷戏结合”的特色艺术风格。

明末清初,由于大清入主中原,打破了东北与中原文化的交流限制,东北戏曲文化与关内戏剧文化融合,相互借鉴。在此大文化背景下,海城喇叭戏于关内曲剧文化彼此交融,使海城喇叭戏具有戏剧性。在长期的戏剧演变历史中,戏剧性成为了喇叭戏表演时不可或缺的特性。这种戏剧性也表现在喇叭戏表演者在进行表演时往往会进行简单的装扮,用角色去烘托喇叭戏的戏剧情节,如在喇叭戏中常见的角色有“渔翁”、“傻柱子”等。

三、喜剧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诙谐幽默、滑稽可笑是海城喇叭戏表演的一大艺术特色。早期的喇叭戏创造素材多源自生活,口口相传,贴近劳动人民的生活实际。有的喇叭戏题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自嘲自讽,有的甚至即兴演出;有的内容多吸取民间笑话,用说笑的内容表达说唱的内容;有的演员善于运用体态语言,将幽默融入夸张的肢体语言中等等。上述特点不仅拉近了海城喇叭戏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也使人民群众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和视觉上的享受。所以,海城喇叭戏是深深植根于人民的民间艺术,也符合人民大众的审美情趣。

喇叭戏的演员多是农民出身,没有深厚的艺术功底,也不受传统戏剧唱词、唱腔的限制,因此海城喇叭戏在演出过程中有很强的灵活性。海城喇叭戏源自地秧歌,又不同于地秧歌。喇叭戏演出艺人,除了在特定场合独立演出之外,多数都是与东北秧歌一起演出,即由地秧歌打场后演唱喇叭戏的选段或演出喇叭戏全剧。高跷起源东汉,在明末清初盛行于海城地区,两种艺术形式自此结下了不解之缘。跷戏结合是喇叭戏一大显著特色,自从两者融合,喇叭戏的灵活性也加强了,既可以戏台演出,也可以街边演出,灵活性极大增强。并且在演出时间上也突破了之前的限制,白天搭台演出,晚上在戏楼、广场、屋内都可以进行演出。喇叭戏就是这样在时间与空间的灵活中发展壮大。比如“唱灯碗”,多在屋内的大炕中间表演,小孩子则围着炕四处乱跑,成人坐在炕上,形成“阶梯式座席”,点上油灯,喇叭戏就可以开始表演了。

四、舞台语言的地域特色

海城喇叭戏属于辽东半岛地方小戏,其舞台语言多以东北方言为主,在关东移民之后有兼收河北梆子、京剧韵白等特色。因为这些方言和舞台语言存在不很大的差异,加上喇叭戏艺人的流动性较大,未经过正轨的舞台语言训练,使得喇叭戏语言地域性特色明显:牛庄等地的喇叭戏演唱接近普通话,腔调婉约,这与生活在该地区的京剧、评剧演员有很大的关系;海城东南山区的喇叭戏,则多是本地方言、乡音,地域音色明显,腔调粗犷、原始。无论是哪个地方的喇叭戏语言都吸收了当地民谣、民谚等,都是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言语,无形中拉近了与老百姓之间距离,加强了老百姓对喇叭戏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作者單位:辽宁省海城市文化馆)

猜你喜欢
海城艺术风格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嫁给爱情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SUPPLEMENTAL DESCRIPTION OF MYXOBOLUS HAICHENGENSIS CHEN, 1958(MYXOZOA: MYXOSPOREA) INFECTING THE GILLS OF ABBOTTINA RIVULARIS BASILEWAKY: MORPHOLOGICAL ANDMOLECULAR DATA
海城河非均匀流水面线的推算研究
浅析《拜月亭记》中所体现的“南戏”艺术风格
纪念海城M7.3级地震成功预报40周年——出彩辽宁人
海城
海城的容颜和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