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到9月初,就有一批新生进入大学的学校,他们刚跨过高考这个门槛,从比较封闭式的教育环境来到比较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对于他们,离开家庭,到一个新环境,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及社会适应上都有着重大变化。
关键词:“90”后;大学新生;社会心理
一、研究对象
“90后”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年青一代。随着2008年9月第一批“90后”大学新生进入大学校园,他们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等问题备受关注。“80后”原本就是备受社会质疑的群体,而今“90后”也开始迈进大学校园,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90后”,比“80后”大学生引起的争论更多。笔者将工作中开展的新生小组等活动,从生理、心理及社会维度分析“90后”新生群体的特征。
二、“90后”大学新生的生理特征
生理上,新生一般在17~18岁年龄段,属于青春期后期,第二次发身期基本结束,是生长缓慢期,身体上的发育变化主要包括内在变化和外在变化,尤其是性的成熟。
外在变化主要表现在身高、体重、足长、大腿围等日趋定型,性机能上,大学生青春期的到来,标志着性成熟的开始。男性表现为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发音低沉、开始长胡须;女性表现为声音变高、皮肤光泽、体态丰满等。这意味着生殖器官的成熟。通过观察大部分新生对爱情充满憧憬,对异性有特别感觉,渴望与异性相处,但对性方面的认识缺不全面。
内在变化变现为各个器官系统日趋完善、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等,大部分新生由于胃液分泌活跃等而食欲大增,消化力加强,其次,由于神经系统的内分泌作用,新生的机械记忆会减弱,但逻辑记忆、理解记忆会增强。
三、“90后”大学新生的心理特征
(1)渴望独立却缺乏独立能力。独立,不仅是生活上、经济上的独立,还有工作学习上的独立。进了大学意味着脱离高三那种枯燥的学习生活,他们有自己想过的生活,渴望自由独立。但生活上,他们会急于熟悉大学生活,经济上渴望有独立经济,学习工作上表现为敢于尝试独立完成任务。但现实又不尽人意,笔者接触的新生中,大部分新生除大量咨询大学生活信息外,更多是倾诉自己不知如何安排生活的困惑;其次,他们渴望经济独立但经济来源主要依赖家庭,他们努力想得到经济上的独立,同时又遇上各种问题;在学习工作中,他们渴望独立完成,但过于自信往往使到结果不如人意。
(2)新鲜感与恋旧感交织。冈4进大学后,面对新环境、新同学及新生活方式,他们都充满新鲜感。但这种新鲜感维持不久,“90后”大部分都是独子女,加之新时代赋予良好生活条件,生活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及为人处事等方面都比较弱。新鲜感过后,新生一般会出现怀念家里生活和以前同学,甚至出现厌学、宅在宿舍、不愿意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子。一些个案中,他们入学不久就宅在宿舍,很少主动结识新朋友,不参加任何社团,深入地了解后发现,案主们并不非想如此,过去他们交友很多,入学后发现由于地区不同,差异性大,难以融入新群体,多次努力未果后不再愿意适应,这不是少数个案,只是程度不一样。
(3)心理受挫能力较低。心理受挫能力低,是相对于“70后”“80后”而言。新时代的发展带给了他们良好的家庭生活条件,他们不用太过担忧衣食住行的事,这也易导致心理较为脆弱。
一份对“90后”大学新生研究调查显示:关于“遇到挫折后”的心态调查表明中,大多数“90后”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新生的心理受挫能力较低,体现在大学适应性方面,如在学习安排生活、如何重新建立交友圈、重新适应学习方式上。笔者开展新生工作坊中发现,大部分同学曾在开学后情绪低落一段时间。
(4)创新意识强,易于接受新事物。“90后”新生的最大优点体现在创新意识及接受新事物方面。对比“80后”,“90后”的创新意识特别强,不喜欢循规蹈矩,渴望有所突破,在很多表演上或作品上都体现出属于“90后”的创意。在接受新事物能力上,新生在度过环境适应期时间比较短,而在电子高科技产品及新生科技上,他们的接受及学习能力表现突出。
(5)善于表达自我情感。与其说“90后”是个性张扬的一代,更不如认为他们是善于表达自我。在“90后”新生入学初期,他们无论在人际交往中,还是在自我认知上,都善于表露情感,特别在自我认识上,新生们很注重自己的真实情感,也习惯向他人表露。在笔者工作中,对面很多新生的心理咨询,不难发现他们易于表达情感及反思自我情感。可见,“90后”新生是一群真性情、善于表达和不喜爱造作的群体。
四、“90后”大学新生的社会特征
(1)社会适应。根据一项调查统计显示:89.4%的新生为独生子女;73.8%的新生从未出过远门;56.8%的从未住过集体宿舍;86.7%的不经常在家做家务,其中竞有超过40%的人基本上没做过家务。可见,社会适应能力程度可能与自身家庭因素有关。
笔者接触的很多案例发现部分适应不强的新生,在家很少承担家务,所以生活上常出现不适应。不难看出,由于“90后”群体多在独生子女家庭,家庭环境较好,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家长过分看重学习效率,而过分包办了子女的生活,导致了很多新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比较弱。
(2)社会交往。“90后”大学新生群体社会交往上有两个趋势,一是人际交往网络化,二是渴望异性交往。在信息话高速发展下生活的“90后”,电子信息接受能力强,人际交往中更喜欢选择网络,面对面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他们在人际交往上更喜欢用QQ、微信等新媒体,少面对面交流,一方面认为面对面要时间和地点的配合,另一方面,他们已经习惯用网络去与人交流,这更易表达自我。此外,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一方面对爱渴望较大,另一面渴望追求独立生活,离开家庭后,强化了这些需求,为此,在社会互动上,他们会易对异性产生好感,与中学不同,他们会更喜欢结交同性朋友。
五、总结与反思
从三维的角度分析“90后”新生群体,研究对象主要是工作中面对的新生,研究对象比较窄,代表性不高,于是为了弥补一些缺点,本文通过阅读文献,整理后分析撰写,但仍存在不足之处。选择“90后”新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是笔者对该群体接触较多,感触较深,另一面是本文希望通过对“90后”新生群體研究对他们适应大学生活等方面都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杨宇婷:1990年10月出生,汉,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辅导员,上海大学社会工作硕士,研究方向:社区管理和青少年社会工作
(作者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