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支持农业的兴起和发展历程

2017-05-30 07:43:23吴雯婷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2期

吴雯婷

摘要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相对于工业化的食品体系,替代性的本地农业体系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其中,社区支持农业(CSA)是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该研究主要探讨了社区支持农业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及其在美国、德国、法国、中国等国家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社区支持农业; 食物替代体系; Teikei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2-0237-02

Eemergency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CSA)

WU Wenting(College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11)

AbstractIn the recent decades, food safety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all over the world. Alternative food networks and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have growing roles of consume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mergence of CSA and its development in America,Germany,France and China.

Key words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Alternative food networks;Teikei

在傳统社会中,农业是一个“相互连接、可持续的社会生态系统”[1]。农业生产者依靠土地谋生,同时也是他们所生产的农产品的消费者,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多是在同一空间内进行的。在工业革命之前,城市化率极低,在城市中居住的少数居民通常是在市场上直接与农产品的生产者进行交易,购买自己所需要的食品。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土地到城市居住,农业和整个食品行业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农场”逐渐向机械化和规模化的“工厂”转变,而“食物”成了其生产出来的“商品”。

虽然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农业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使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摆脱贫困和饥饿,但是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一方面,由于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品的使用,造成土壤退化、水体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另一方面,农民和小规模的家庭农场很难与全球化的寡头农业企业竞争,只能被迫接受由这些寡头操纵的农产品价格[2]。尤其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吃”已经成为了一件颇具风险的事情。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可以替代工业食品系统的其他生产流通方式。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产阶级群体的消费能力逐渐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日渐增强。另一方面,日益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也加剧了中产阶级消费群体对于主流农业生产和食物体系的不信任。由此,世界范围内的食物替代体系应运而生。

食物替代体系(Alternative Food Networks)与全球化的工业食品系统相反,代表着一种对食物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空间重构和社会属性重构的努力[3]。目前世界各地涌现出的不同模式一方面丰富了替代食物农业体系的形式,主要包括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农夫市场(farmers market)、消费者合作社(co-ops)[4]。

社区支持农业,是指一种消费者提前向生产者支付种植费用的交易行为。生产者在种植之前收到费用,消费者在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可以每周1次或者每周2次收到新鲜的农产品[5]。

社区支持的农业具有环保、安全、有机的种植过程,同时,CSA也要求消费者与农民一同承担分析、共享收获,并且建立公平互信的关系。CSA 的成员不仅知道他们的食品是在何时、何地、如何成长的,也知道是谁种植的。CSA 同时颂扬土地管理、 社区、 小农以及城乡合作精神,目的是依据一种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体系来再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与本土联系[4]。相对于全球化的工业食品体系,CSA模式是对于农民和消费者的“双赢”模式。一方面,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安全、健康的本地新鲜农产品;另一方面,生产者直接与消费者联系,可以省去中间商的层层盘剥,获取更高的利润。如果遇到灾害年份,还会由于消费者的共同承担,减少损失。

1CSA的兴起

CSA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日本,一些日本家庭主妇逐渐意识到化肥和农药对食物的污染[5]。因此,她们开始主动寻找合适的本地农民,并与其达成协议:规定生产者按照她们的要求,以有机种植的方式,直接向她们提供蔬菜和水果;而这些日本家庭主妇则预先支付高于一般农产品价格的货款。本地农民和家庭主妇之间建立的这种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称为Teikei,直接翻译,就是“共识”或“合作”的意思。Teikei最初的宣传口号是“在蔬菜上看到农夫的脸”[6]。

在欧洲,最早出现的农民和消费者的食物联盟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依据Rudolf Steiner的经济理念,Jan Vander Tuin在苏黎世建立的一家生态动力学农场——Topanimbur。Topanimbur建立时虽然还没有提出CSA的概念,但是其运行的理念已经与今天的CSA完全相同[7]。1985年Jan Vander Tuin与另外一位合伙人Robyn Van En在马萨诸塞州创建了北美地区第一家CSA农场。Robyn Van En是CSA理念提出的重要人物,她定义的CSA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Robyn Van En认为:“食品生产者+食品消费者+每一年度的彼此承诺=CSA和无数的可能性”。在随后的1986年,一位来自德国的农场主Trauger Groh在新罕布什尔州成立了“Temple-Wilton社区农场”[7]。

2北美地区CSA的发展

2.1美国CSA的发展

自从1985年美国出现第一家CSA农场开始,CSA模式迅速在美国各大州兴起。2007年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美国的CSA农场仅50家,而到了2007年已经爆发式地增加到超过12 500家[8],遍及美国所有50个州。美国拥有CSA农场数量最多的5个州分别是加利福尼亚州(953家)、德克萨斯州(883家)、肯塔基州(544家)、爱荷华州(487家)以及密歇根州(486家)[8]。

美国CSA的快速发展,与当地逐渐增多的环保运动和“慢食”运动密切相关。在美国,有大量公益性组织在帮助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对社区居民进行环保和食物教育。例如,纽约州的一个非盈利组织“Just Food”从1996年开始,先后为超过100家CSA农场提供过帮助,服务超过2万个家庭。不仅如此,Just Food还陆续支持纽约州的农场学校、社区食物教育以及食物评价等活动[7]。

美国的CSA模式分为农户发起、消费者发起和消费者与农民共同主导3种模式。农户发起的CSA中,消费者以会员的身份加入,大多数这种形式的CSA并不要求会员参与到农场的劳动中,但是需要提前支付1年的农产品费用,并且与农场共同承担风险;美国的CSA中有20%是由消费者主动发起的,这种形式的CSA是消费者组成联盟来寻找愿意参与的农户;第三种CSA模式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联系非常紧密,他们都可以成为CSA农场的股东或者经营者,一些农场会要求消费者参与日常种植、管理方面的工作[9]。

2.2加拿大CSA的发展

在加拿大,CSA模式在魁北克的發展程度远远好于其他地区。CSA在魁北克地区被称为生态农业项目(agriculture soutenue par la communauté),简称ASC。在魁北克有超过100个生态农业项目,其中包含了33 000个家庭[6]。

3欧洲CSA的发展

3.1德国CSA的发展

德国的CSA发展程度虽然远不及美国,但是却得到官方机构的大力支持。2010年在卡塞尔召开了一次有关CSA的官方会议,确定了德国CSA的官方称谓为“合作农业”(solidarische landwirtschaft),并且成立了“合作农业网络”[10],致力于鼓励和支持德国CSA农场的发展。Buschberghof成立于1968年,从1988年开始以CSA模式运营,是德国最早的CSA农场。到2012年,德国共有33家CSA农场加入“合作农业网络”[10]。

3.2法国CSA的发展

在法国,CSA的概念被称为小规模农业协会(association pour le maintien dune agriculture paysanne,AMAP)[11]。2001年第一家AMAP成立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欧巴涅小镇,成立之初只有40位会员。2004年该地区的AMAP就已经将近100个。2012年整个法国有5万个家庭加入了AMAP,服务的消费者大约20万[11]。

3.3英国和意大利CSA的发展

英国CSA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是英国土壤协会。20世纪90年代,英国的一些小农场就开始实行一种简化的CSA模式——“盒子计划”。“盒子计划”的会员并不需要像CSA会员一样承担农场种植的风险,只是像普通消费者一样定期收到农场送来的“蔬菜盒子”[7]。

CSA在意大利被称为“GAS”,翻译为“基于合作的购买小组”。意大利的第一家GAS出现在1994年,2015年有超过600家GAS[7]。

4中国的CSA发展

4.1四川郫县安龙村示范项目

从2003年开始,一些CSA的实践项目就在香港社区伙伴(PCD)基金会的支持下于广东、广西、贵州和四川等地开展。2006年1月,由成都河流研究会实施的“成都府南河上游安龙村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开始在郫县安德镇安龙村启动,环境专家及成都市各级政府希望在安龙村建立一种具有“生态效益、零污染”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让府南河水质得以改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成都河流研究会一方面鼓励安龙村的农民实行“社群支持农业”, 参与生态农业项目的11个农户首先建立了生态旱厕及沼气池,采取有机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承诺不使用农药化肥,改用沼气肥、堆肥及生物防治害虫方法进行蔬菜生产[12]。另一方面,他们帮助一部分感兴趣的消费者先到村里亲身体验有机农耕,增加对生态化蔬菜种植以及农户的了解后再决定订菜,希望有机种植不仅为农户带来收益,为市民带来健康食品,也有利于河流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至2009年消费者已经由最初的几户发展到现在的100多户,固定消费者60多户。安龙村现在有9个农户采取这一模式进行生产[12]。

4.2小毛驴市民农园

2008年,当今中国大陆最具影响力的CSA农场——小毛驴市民农园成立。小毛驴市民农园是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共建的产学研基地。小毛驴市民农园按照CSA运作模式,在种植上采用有机技术,并对份额成员进行宅配;此外,农园还参考市民农园运作模式设计了劳动份额,成员可以向农园租赁土地,并自耕自收有机蔬菜;农园要求成员提前支付份额费用,保证与生产者共担风险[9]。

参考文献

[1] SUMNER J,MAIR H,NELSON E.Putting the culture back into agriculture:Civic engagement, community and the celebration of local foo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2010,8(1/2):54-61.

[2] KING C A.Community resilience and contemporary agriecological systems:Reconnecting people and food, and people with people[J].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2008,25(1):111-124.

[3] COX R,HOLLOWAY L,VENN L,et al.Common ground? Motivations for participation in a communitysupported agriculture scheme[J].Local environment,2008,13(3):203-218.

[4] SELFA T,JUSSAUME R A,WINTER M.Envisioning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from field to plate: Comparingproducer and consumer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towar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food and farming in Washington State, USA[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08,24(3):262-276.

[5] WELLS B L,GRADWELL S.Gender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as caringpractice[J].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2001,18(1):107-119.

[6] HENDERSON E,VAN EN R.Sharing the harvest:A citizens guide to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M].Vermont:Chelsea Green Publishing Company,2007.

[7] Urgenci.The world of CSA[EB/OL].[2017-01-05].http://www.urgenci.net/page.php?niveau=3&id=The%20World%20of%20CSA.

[8] BROWN C,MILLER S.The impacts of local markets: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farmers markets and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CSA)[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8,90(5):1296-1302.

[9] 石嫣,程存旺,雷鵬,等.生态型都市农业发展与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兴起相关性分析:基于“小毛驴市民农园”社区支持农业(CSA) 运作的参与式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1(2):55-60.

[10] Solidarische Landwirtschaft[EB/OL].(2013-01-10)[2017-01-05].http://www.solidarischelandwirtschaft.org/angebot.

[11] MIRAMAP.Les AMAP en région | Miramap, mouvement interrégional des AMAP[DB/OL].(2012-11-12)[2017-01-05].http://miramap.org/LesAMAPenregion.html, checked on 12/11/2012.

[12] 鞠海鹰.CSA模式中消费者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成都郫县安德镇安龙村的个案分析[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