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泽朋
全球第一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生产的第五代战斗机F-35,在2035年前将产出超过3100架。除了主要的购买国与资金提供者美国外,英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挪威、丹麦、澳大利亚和土耳其也为其开发提供了43.75亿美元经费,总研发经费将超400亿美元。靠着F-35,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真的是在躺着赚钱。
洛克希德·马丁是一个全球性航空航天公司,其核心业务涉及航空、电子、信息技术、航天系统和导弹。洛马公司控制着世界防务市场40%的份额,其营业额大部分来源于美国国防部、其他美国联邦机构和外国军方。洛克希德·马丁目前是世界第一武器生产商、全球营业额最大的国防工业制造商、美国空军第一大军火采购商,LMT.N公司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业绩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7.4亿美元,同比增长8.19%,净利润17.1亿美元。
“战”功赫赫
在整个二战期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前身洛克西德共生产了19278架飞机,占二战期间美国飞机制造总量的60%。其中包括2600架文图拉,2700架B-17飞行堡垒(波音授权制造),2900架哈得逊和9000架闪电,表现最为抢眼的还属P-38闪电式战斗机,因其完美的性能和超长的航程,P-38在太平洋战场上被应用得最为广泛也最为成功。
1943年4月13日,日军的一份密码电报被截获,美国海军的密码专家很快将其破解,电报的内容令他们喜出望外,电报称山本五十六将飞往所罗门群岛布干维尔岛前方的一处空军基地,动身时间就在五天以后。美军将领认为,派出战斗机击落山本五十六的座机将重创日军。
当时,唯一可以执行猎杀山本五十六任务的只有P-38“闪电”战斗机,美军第12和339战斗机中队在瓜达康纳尔岛部署有18架P-38。P-38的两大优点使它成为执行此任务的不二机种,第一,它的火力强大,装备四挺50口径(12.7毫米)机枪和一门20毫米航炮,与二战时的多数战斗机不同,它的枪炮安装在机头的位置,能够对敌人迎头展开致命攻击。第二,它的航程可以达到1100英里,而瓜达康纳尔岛至拦截点来回的距离刚好接近1000英里,这是决定性的优势。根据战斗计划,美军第339战斗机中队长约翰·迈克尔少校率领18架P-38参与攻击。在发现目标后由4架P-38攻击山本座机,其他参与掩护。然而在攻击过程中,P-38遭遇了护航的日本零式战机的阻拦并与它们交火,最终山本的座机被击中,坠入丛林。
在欧洲战场上,P-38依然表现出色。在中途岛海战之后,美国陆航开始派遣战机进入英国参加波列罗计划。第1飞行大队的P-38以冰岛为中转站飞到了英国。一架P-38在冰岛外围执行任务时击落一架Fw 200。这是第一架被美国陆航击落的德国空军飞机。第82飞行大队的26架P-38F击毁了31架敌机,帮助夺取了制空权。
“臭鼬”模式
1943年,洛克西德公司33岁的天才总工程师克拉伦斯“凯利”约翰逊,挑选了23个最好的设计师和30个机械工程师在一个恶臭的塑料工厂旁边创建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创新灵魂——臭鼬工厂。
臭鼬工厂的创新无处不在,大到整个工厂的组织结构的创新,小到某个产品、技术的创新,在这些创新动力的推动下,臭鼬工厂一路披荆斩棘。臭鼬工廠是一个决策者直接领导的独立部门,领导层可以迅速作出主要的技术决定,不需要向上级部门汇报。如此一来,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整个工作过程也不会受到其他部门的打扰,流程简单而顺畅。这种扁平化的管理结构,保证了臭鼬工厂可以快节奏地高效工作。
创新精神加上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使得“臭鼬工厂”创造了多个军工制造传奇,U-2高空侦察机,SR-71高空超音速侦察机,或是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每一个的名号都是如雷贯耳。
2016年7月“臭鼬工厂”又将目标转向了飞艇领域,准备研制一型价廉高效的重型航空巨无霸。
飞艇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虽有短暂的辉煌,但因灾难性的“兴登堡”号事故而被束之高阁,虽然其他国家不间断地建造飞艇,但都无法进入航空军民业务的主流。
凭借新的材料科学和改造后的制造工艺,“臭鼬工厂”提出了LMH-1混合动力飞艇概念,并于2016年制造P-791号验证艇。P-791的技术指标很诱人,货舱可以装载20吨货物,未来设计定型后可以装运500吨。油箱容量达5000加仑,加满后可以飞行1400海里。采用三体结构的艇体高6米,艇体内充满氦气,可以提供80%的升力,其余的20%依靠机翼和发动机。
LMH-1虽然体型庞大,但相比飞机,不需要占地面积巨大的机场来支持起降。艇体底部设计有四个大型的吸盘,可以在多种地形地貌条件下进行起降,沙地、戈壁、水面或者松软植被,都不会有影响。
针对飞艇最重要的安全问题——艇体蒙皮表面出现微孔导致漏气,“臭鼬工厂”专门研制了一台微型机器人“蜘蛛”。“蜘蛛”采用分体式结构,通过电磁吸力分别吸附于蒙皮内外。开动后,“蜘蛛”用激光对蒙皮进行扫描,发现微孔后就立即用设备对其进行修补。使用“蜘蛛”扫描的效率,大大超过以往人工使用灯具照射蒙皮的旧方法。
浴火重生
在1995年3月合并前,洛克希德·马丁还是两家独立的公司——洛克西德公司和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先来了解下前者,洛克西德公司是美国老牌航空航天制造企业,由洛克西德兄弟于191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塔巴巴拉市创立,前身是Alco水上飞机公司,后更名为洛克西德(Loughhead)飞行器制造公司。
由于经营不善,洛克西德公司于1921年倒闭。阿伦·洛克西德不甘失败,后于1926年,与杰克·诺斯罗普(诺斯罗普公司创始人)、肯尼斯·杰伊一同重新开办了洛克西德公司(名称改为Lockheed)。1929年洛克西德公司被卖给了底特律飞行器公司。
大萧条期间,底特律飞行器公司倒闭,罗伯特格罗和科特兰格罗兄弟以四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洛克西德公司部分股权,阿伦洛克西德当时筹得了五万美元,但是认为资金太少而没有参加拍卖。后来该公司历经波折,直到二战爆发后,凭借P-38战机和B-17轰炸机才确立了日后的龙头地位。
马丁·玛丽埃塔公司的历史(于1961年创立)虽没洛克西德公司悠久,但在洲际导弹、运载火箭和宇宙飞船研发领域也曾是业界巨头。其产品包括“泰坦”系列、“和平卫士”系列洲际导弹、“潘兴”系列战术导弹、“宇宙神”系列运载火箭以及小斗犬空地导弹等。
1995年3月,两家公司“强强联手”,合并后组成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并后的新公司实力大增,新公司在航空、航天、电子领域均居世界前列,有人认为其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战斗机制造商。同时在航天方面,它将控制美国全军军用卫星的生产及发射业务;在导弹方面,它是美国洲际导弹的主要制造商,同时将在战略导弹系统、战略导弹防御系统、战术导弹系统,反坦克导弹及机载电子设备方面拥有强大优势。
战网“编织”
进入新世纪,随着“网络中心战”明显渗入到军事中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美军在自身转型中将核心方向定位在全球信息栅格(GIG)之后,洛·马便大力加强“网络中心战”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并针对美国国防部采办的所有物品必须能够组成网络并与GIG兼容要求,在南弗吉尼亚成立了“全球视景综合中心(GVIC)”,為国防部“网络中心战”提供测试网络的“基地”。
该中心占地4645平方米,建筑与基础设施均考虑到既便于与外界包括政府、工业部门和研究院校的联合,又保护竞争者或政府部门之间的秘密合作。此外,它能够与洛·马和美军的安全计算机网络连接,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保证“网络中心战”各项测试任务顺利进行。GVIC作为这艘“旗舰”的中心节点,与公司的20多个站点实现了连接,最终将客户和合作伙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业务逐步扩大到网络中心战分析、联合能力认证以及综合评估工作。
由于洛·马是全球范围内唯一采取了如此有针对性的大胆投入的公司,公司对GVIC的应用运行寄予厚望,要求他们能够根据用户和合作伙伴的需求调整工作方向。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美军对“网络中心战”的武器装备需求,洛·马正在进行具有长航时、大负载和大空间的无人机开发。现在使用最广泛的无人机例如美国空军的“捕食者”、陆军的“猎人”、海军的“先锋”以及英国的“不死鸟”等,都必须预先编定任务程序或由控制中心遥控指挥。
而由洛·马领导的武装战斗旋翼无人机(UCAR)集团在2005年9月完成了可用于UCAR传感器的机载和地面演示试验,旨在验证能够与有人/无人地面/空中系统自主协作的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可行性。一旦这个项目进入实用阶段,其军事用途以及使用价值将远远超过使用的各类无人机,成为“网络中心战”更为优秀的战场“节点”。
创新中心
尝到创新甜头的洛·马公司在臭鼬工厂的基础上成立了“创新中心”,该中心专门为美国执行军事任务和国土安全建立作战观念和网络中心战提供解决方案。创新中心使得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可以在关键时期帮助客户面对复杂而不可预测的全球环境。
创新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快速原型制作、联合实验,深入分析先进的指挥控制、通信和信息系统、联军规划、后勤、监视和侦察导弹防御以及国土安全等,通过一系列的模型和仿真技术,重点研发“网络中心站”的解决方案,向指挥官、政策制定者、作战人员,分析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用于评估和实验新的作战概念的参考。
其中一些研发工作旨在降低现有产品和工艺的成本,比如该公司努力让F-35战斗机更加经济适用。休森的团队反复表示,当政府的战斗机订单量逐渐增加到可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水平后,公司相信可以将这款战斗机最常见型号的单位成本压缩到与冷战时代战斗机制造成本相当的水平。F-35战斗机为洛克希勒-马丁公司贡献了约16%的营收,因此针对降低F-35生产成本的技术研发是公司最大的一项计划。
此外,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近年来越发重视先进制造技术,将先进制造作为与先进航空、纳米技术、机器人、科学发现、量子并列的6大新兴技术领域之一,加强了在增材制造、先进材料、数字制造与先进电子的开发,并且积极参与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NNMI)中的相关制造创新机构,与客户一同加速从实验室到生产的制造创新,带来可衡量的商业价值。洛·马实施制造创新的主要部门是工程与项目运营事业部下工程部中的先进制造分部,核心技术方向有先进材料——包括先进聚合物、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和轻质现代金属,洛·马参与了美国轻质材料制造创新机构和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创新机构;国家增材制造创新机构;下一代电力电子制造创新机构、集成光子制造创新机构和柔性混合电子制造创新机构;以及数字制造与设计创新机构。
技术致胜
与其说洛·马以技术更新引领着军事变革的潮流,不如说其技术贮备和研发能力给予其更多赢战机会,特别是“网络中心战”的战略转移,使洛·马在本世纪初这场由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领导的军事变革中稳操胜券。“网络中心战”的终极全景是把各类武器平台通过全球信息网络构成一个整体,在指挥中心,人们能够看到一幅无缝衔接的全球范围内的敌我态势图,这就要求军工企业必须具备生产同时满足多种需求的武器平台能力。
此外,洛·马每年所编写的软件代码数量曾超过了微软公司,使得微软公司与洛·马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一些美国政府国防项目上进行合作,如美国海军下一代核动力航空母舰软件和国防部信息安全系统等项目,旨在帮助美国空军对其位于北美的某大型空间指挥和控制中心进行技术升级,以及共同开拓利润丰厚的联邦政府机构技术服务市场。
洛·马在战场实验室里研制的传感器、数据链、系统等可以在第一时间被加装到原有的武器平台上,凭着这种由技术渗透促成新武器的平台,洛·马公司的研发工作呈现了螺旋式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洛·马会把每年研发预算的50%拨给全公司的科研发展部门,使其得以与桑地亚国家实验室保持平等的研发伙伴关系,从而介入最尖端的机器人技术和纳米技术的研究中。而这些在今天还没有充分为人们所认识的技术很有可能是公司未来的立身之本,并使其在技术领先的状态中影响着武器制造业的变革。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除了可出产更多F-16战斗机外,手中已掌握了美国和英国近2600架F-35战斗机的订货承诺。这种低成本、多用途战斗机有着光明的未来,并有着丰厚的利润回报,整体上甚至会赶超F-16家族。与此同时,依靠其在海军武器平台、太空情报侦察技术、C4ISR和导弹防御方面的技术优势,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被认为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几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系统整合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