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理大学因该校的公共关系专业第一志愿率低、新生报到率低,校党委把“取消该专业2017年招生计划”搬上了议事日程。消息一出,立刻成为公关圈里的热点话题。
这并不是中国公关界第一次涉及“取消公关专业”的话题了。2016年,具有“中国公关本科教育黄埔军校”之称的中山大学,其公共关系本科专业和硕士专业正式取消和停招。而早在1998年,公共关系学科一度从教育部专业目录上被拿了下来,停止目录内招生,直到2012年,才重新回到教育部專业目录中,而且是从传统的新闻传播学学科被迫调整到公共管理学科之下。取消、停招,公共关系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可谓艰难、曲折。
从80年代初引入中国到现在,虽然一路坎坷,但是30多年来,中国公共关系的实践、理论、教育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专业化水平日益提升,学科体系得到确立,公关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是2008年以来,北京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两次大型公关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大批公关人才迅速成长起来,也标志着国家公关传播成为了重要课题。如今,处于快速转型发展期的中国,公共关系的需求更是渗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
然而,在高校建设“双一流”的背景下, “大理大学欲撤销公共关系专业全国学子请愿”的消息,引发了学界和业界的热烈讨论。但值得注意的是,舆论焦点很快便从最初的集体请愿,转变为对公关教育如何走出困局、公关行业如何发展的探讨,以及对我们所处时代、国家战略及公关人价值的思考,不得不说是中国公关发展的一大进步。
对于公关行业来说,一所院校一个专业的去留并不足以说明行业发展的现状,但是对于公共关系本身而言,作为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如何培养出高素质、高起点、高能力的人才,才是中国公共关系教育和行业发展的关键。正如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陈先红会长在《呼吁加快中国公共关系学科建设与发展》一文中所说,在中国,我们太需要“不当总统,就当总统顾问”的高级公共关系人才。对此,不仅需要公关同仁做好理论系统建设,更要研究中国公关事业面临的新机遇、新发展、新挑战,以便从更宽阔的视野,更高端的站位、聚合各界力量,从战略的高度布局公关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