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中籼新品种荃优822选育及高产栽培

2017-05-30 04:34高俊香罗干黄建华高景春王宗启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2期

高俊香 罗干 黄建华 高景春 王宗启

摘要介绍了杂交中籼新品种荃优822的选育经过及主要特征特性。通过多年的栽培实践,总结出合理安排播期,施足苗床基肥,抓好育秧管理,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精确管水,综合病虫害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中籼;荃优822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504.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2-0015-02

AbstractBreeding process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um indica hybrid rice Quanyou822 were introduced.Through years of cultivation practice, the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cal points were summed up as follows:reasonable management,applying enough base fertilizer,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seedling management,timely transplanting,rational close planting,formula fertilization by soil testing, accurate water management,integrating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management.

Key wordsMedium indica;Quanyou822;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cal points

荃優822是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和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荃9311A”与恢复系“YR0822” 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生育期适中,株高适宜,株叶形态较好,高产稳产,抗病性好,米质优,制种产量高。2016年通过湖北省、贵州省品种审定,并于当年完成安徽省生产试验,即将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笔者现将其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期进一步推广应用该品种。

1选育经过

荃优822母本荃9311A是2003年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红莲型恢复系扬稻6号为亲本,选择柱头外露好的中9B、分蘖性强的自有材料222B,采用多亲本有性杂交、回交的方法,选育出遗传了扬稻6号优良性状的优良单株,同时与中9A测交,并分别标记成对。经过7年的成对回交,于 2010年春季转育成米质优、花粉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分蘖力较强、可恢复性好、合力强的优质三系不育系,初步定名为荃9311A,其对应的保持系定名为荃 9311B。2011年荃9311A通过了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1]。

荃优822

父本 YR0822是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自育的优质、抗病恢复系。2011年用荃9311A与 YR0822测交,F1表现较好,当年冬季在海南进行小面积制种,2012、2013年分别参加公司组织的中籼新组合品比试验,均表现突出。遂2014年分别推荐参加湖北省、贵州省的中稻品种区域试验及安徽省水稻中籼区域试验。2016年通过湖北省、贵州省品种审定(湖北省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6016),并完成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预计201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2主要特征特性

2.1主要农艺性状

荃优822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属中熟籼型中稻品种,正常年份全生育期136.3 d,比丰两优四号短1.4 d。荃优822有效穗数237.0万/hm2,株高115.1 cm,穗长25.2 cm 左右,平均每穗总粒数183.3粒, 每穗实粒数157.3粒,结实率85% 以上,千粒重27.9 g左右。其株型、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强,生长势较旺;剑叶短、较宽、斜挺;穗层较整齐,中等穗型,着粒均匀;谷粒长型,稃尖无色,有短顶芒;后期熟相较好。

2.2产量表现

2014—2015年参加湖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99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89%。其中,2014年产量为9.54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82%;2015年产量为10.43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95%。

2.3稻米品质

2014—2015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出糙率80.8%,整精米率62.5%,垩白粒率11.0%,垩白度2.2%,直链淀粉含量16.1%,胶稠度83 mm,长宽比3.2,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

2.4抗性

2014—2015年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4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2.93),中抗稻曲病(病指5.50),感纹枯病(病指48.00),感白叶枯病(病指50.00);2015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00),中抗稻曲病(病指5.30),感纹枯病(病指48.00),感白叶枯病(病指54.00)。

3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1播期选择

播期选择对于品种后期产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影响,就安徽单季稻区种植而言,播种早不但可能遭受“倒春寒”影响,而且会使抽穗扬花期遇上7月底8月初的连续高温天气,从而影响结实率,造成损失,而迟播易受秋风影响。因此,要合理安排播期,做到适时播种,充分发挥温、光、水气候资源优势,趋利避害。安徽省内、江汉平原及鄂东等地播期应安排在4月底5月初,鄂北4月下旬播种。

3.2苗床管理

可采用肥床旱育秧方式育秧,从而培育适龄多蘖壮秧,以“鸡爪苗”形态最佳。大田用种9.0 kg/hm2,秧田播种量225.0 kg/hm2。秧苗1叶1心施短奶肥尿素150.0 kg/hm2+15%多效唑对水525.0 kg/hm2,延长秧龄,促进根系发达。4叶期施尿素112.5 kg/hm2作分蘖肥,增加分蘖。移栽前5~7 d施起身肥尿素75.0 kg/hm2,促进秧苗产生新根,同时喷施送嫁药剂吡虫啉+阿维菌素、毒死蜱、稻瘟灵等,使秧苗带肥和药移栽到大田。播种后至移栽前以干为主,移栽前2~3 d灌水以便拔秧[2]。

3.3适时早插

合理栽插、适时早插使秧苗充分利用大田光能,增长大田营养生长期,及早活棵,增加低节位分蘖成穗。人工插秧秧龄期不能超过45 d,机插秧秧龄不宜超过25 d,以免造成后期分蘖不整齐或早穗现象。栽插密度为株行距17.0 cm×27.0 cm,肥力较好田块可适当扩大行距,每穴插1~2粒谷秧,22.5万穴/hm2,栽插方式为宽行窄株,采取宽厢窄行移栽模式(26.6×16.6)cm×53.3 cm(宽行走道),即栽8行留空行53.3 cm为走道,利于后期施肥、打药、晒田等工作,同时也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为丰产打好基础[3-4]。

3.4采取“前重、中控、后补”的施肥方法

根据荃优822的目标产量,结合不同生长期秧苗的生长状况和对营养元素的要求动态,在施肥上采取N、P、K配合施用,施氮要平稳,施磷要适当,钾肥宜增施,微肥可酌施,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大田底肥为45%的配方复合肥450.0 kg/hm2,移栽后5~7 d施尿素150.0 kg/hm2作返青肥,以促进分蘖。孕穗期施尿素75.0 kg/hm2作孕穗肥,延长后期功能叶的寿命,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3.5间歇灌溉、科学调控

科学调控水分,间歇灌溉能促进生根,使茎秆粗壮,增加根系活力,延长剑叶功能期,确保穗大粒多、粒重。稻田开好排水沟,浅水浅插秧,寸水护返青,薄水促分蘖,即采取浅水插秧,插秧后4~5 d灌5 cm左右的“跑马水”,保护秧苗。返青后浅水勤灌,促进分蘖,当水稻分蘖达稻田高峰苗(270万/hm2)的80%时,排水晒田控苗,露晒田1~2次,一般晒至田间开小裂,脚踩不下陷,泥面露白,叶片直立,叶色退淡为止,以促进根系深扎及控制无效分蘖,增强植株的抗逆性,使有效穗数苗峰控制在270万/hm2左右,为高产奠定足够的有效穗数基础。幼穗分化开始期浅水灌溉,孕穗期至始穗期保持干湿交替,以湿润为主。抽穗杨花期保持浅水层,满足生理用水,灌浆期采取间歇灌水,干湿交替[5-6],增加土壤氧气,以协调根系对水分与氧气的需求,增加根系活力,确保功能叶不早衰,提高功能叶的光合作用,促进后期正常生理代谢,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最终形成超高产。收割前7 d断水,切记不宜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籽粒千粒重。

3.6做好田间杂草防治

水稻播种前通过耕作和灌溉促使杂草稻种子萌发出苗,再采用耕作和除草剂灭杀,或采用移栽方法减少杂草稻发生。

在秧田期做好对杂草的防治,水稻秧田除草除稗的方式有:播种后出苗前3 d内用扫氟特喷雾土壤除草;秧苗现青后10 d内上浅水或保持湿润,施用农杀、秧田净、直播星、水星、小维农等;1叶1心至2叶1心期(10~20 d)上水2~3 cm,用农家富2号或者禾大壮加稻无草撒施;秧苗4~7叶期30 d内或在扯秧前3 d排干田水用杀稗王为最佳。主要优点是不需排水上水、不受水量的限制,只要保持田间湿润3~5 d,省工省时,还可收到极佳的效果,但要掌握在天气晴好时节播种施药。秧田土壤除草应注意以下几点:所播的谷种必须是催芽后有根有芽,否则不能用药;播种后,等厢面无渍水方可施药;施药后,应保持田间湿润3~5 d,效果最好。

水稻移栽田化学除草一般采用3步,即“一封(插秧前后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二杀(插秧缓苗后茎叶处理)、三补(分蘖期补除)”。插秧前土壤封闭,主要是在插秧前1~3 d整地拉板捞平后进行,不要在耙地时施药。插秧后封闭可在追施返青肥的同时,将除草剂制成药肥,采用撒施法进行封闭,可采用的药剂有苄嘧磺隆·乙草胺、苄·异丙甲草胺等。“一封”处理对田间杂草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当插秧缓苗,目标杂草出苗后,对于以稗草为主的田块,可采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600~750 g/hm2,于杂草3~4叶期喷雾;对于以稗草、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混生的田块,可采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675 g/hm2,加25%灭草松水剂3 750 mL混用,对杂草茎叶喷施。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除草应尽量在草龄的3叶及其之前,并且在施药前2 d排干田水,以保证药液充分粘着杂草茎叶。分蘖期补除,一般在前期封闭和茎叶处理不太理想的情况下,人工去除田间剩余大草。

3.7及时(适时)做好病虫害防治

在病虫害防治上及早进行田间预测预报,在各生育期采取药剂防治。在播种后秧苗期至移栽分蘖期加强对二化螟和蓟马等害虫的防治,后期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及时防治病虫害,重视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的防治。自秧苗期至收割前,全程加强对稻瘟病的监控与防治。稻瘟病用1 200 g/hm2药稻艳(三环唑)分别在分蘖期及始穗期防治叶瘟和穗颈瘟各1次。在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相距8~10 cm时用药克胜得惠戊唑醇480 g/hm2进行稻曲病的防治,并根据田间生长表现,稻飞虱达到防治指标时,用毒死蜱与阿维甲维盐1 500 mL混合施用,根据天气情况3~5 d后再次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 王合勤,陈金节,张云虎,等.優质籼型水稻新不育系荃9311A的选育[J].杂交水稻,2013,28(6):10-12.

[2] 张德文,杨前进,朱启升,等.抗病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明两优6号[J].杂交水稻,2011,26(2):79-80.

[3] 陈德珍,赵福胜,熊玉堂,等.Y两优6号超高产栽培技术[J].耕作与栽培, 2015,1:56-57.

[4] 王合勤,高胜从,朱昌栋,等.不育系荃9311A高产优质繁殖技术[J].杂交水稻,2016(3):20-22.

[5] 朱德峰,张玉屏,陈惠哲,等.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404-3414.

[6] 岳鹏,李宁,杨晓东.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北京农业,2014(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