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勇
摘 要:自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沿线大部分国家积极响应并掀起合作共建浪潮。但印度国内有部分人士对此较为抵触,甚至提出印度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将使印中贸易逆差越来越严重。本文就印度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顾虑,基于2006年~2015年中国与印度双边贸易的相关统计数据,采取贸易关系相关指数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促进中印双边贸易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中国与印度 双边贸易 贸易结合度 显性比较优劣势 贸易互补度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5(b)-067-04
自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并已得到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和支持,目前已有30多个沿线国家与我国签订了共建协议。但作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邻国且具有重要地缘战略意义的印度,至今未作明确表态,甚至其国内不少人士提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必然会加大印中两国贸易逆差,应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1 印度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顾虑
1.1 贸易结构互补性不大
中印两国人口状况相似,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存在着特定的资源禀赋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两国基本都是利用各自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禀赋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基于以上的分析,印度不少人士认为从贸易结构上来看不仅不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同时还可能会形成相互竞争状态,会使印度处于不利的贸易境地。
1.2 区域发展战略存在竞争性
基于地缘政治等因素的考虑,印度也在走强国复兴之路,提出了自己主导的周边发展战略,譬如“香料之路计划”和“季风计划”。尤其是2014年莫迪政府推出的“季风计划”就是以环印度洋地区国家的贸易往来史为依托,以印度为主力,共同开发海洋资源,加强环印度洋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等,此计划共涉及39个印度洋国家。该计划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存在重叠之处,由于印度部分人士持有区域发展战略“谁主导谁获利”的片面错误思想,使得“香料之路计划”和“季风计划”被部分人视为是印度对中国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利的“反制”措施,印度将利用其自身主导的区域发展战略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进行“竞争”,从而获得利益的最大化。
2 中国与印度贸易实证分析
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结论的真实性,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UNcomtrade),商品的分类方法以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次修订标准(SITC Rev.3)为基础,仅以1位数为准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包括10大类商品(如表1),并最终根据以上分类方法得出中国和印度2006年~2015年各类商品的贸易数据和相关指数。
2.1 中国与印度双边贸易状况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和印度友好关系的深入发展、人员往来的增加和两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印两国经贸往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从两国的双边贸易总额来看(见图1),2006年~2015年中国与印度的贸易总额从248亿美元上升到716亿美元,增长了2.88倍,具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快速上升阶段,从2006年的248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51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54.4%。第二阶段为下降阶段,从2008年的518亿美元降低到2009年的433亿美元,下降了16.3%,主要原因是受2007年以来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的影响。第三阶段为快速回升階段,从2009年的433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739亿美元,年平均增长35.3%,主要是受2009年金砖四国的形成和2010年印度大量进口中国机器设备的影响。第四阶段再次下降阶段,从2011年739亿美元到2012年的664亿美元,下降了10%。第五阶段为缓慢增长阶段,从2012年664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716亿美元,年平均增长2.6%,主要是受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以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拖累,进入了缓慢增长期。从前面十年的发展来看,中印贸易的发展是起伏不定的,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中印贸易发展应当寻求新的机遇和发展契机。
2.2 中国与印度贸易结合度分析
贸易结合度指数主要是通过两国之间的贸易数据计算来衡量两国之间的贸易依赖程度,它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TCDab=(Xab/Xa)/(Mb/Mw) (1)
(1)式中,TCDab是指a国对b国的贸易结合度,Xab是指a国对b国的出口额,Xa是指a国出口总额;Mb是指b国进口总额;Mw是指世界进口总额。如果TCDab>1,说明a、b两国在贸易方面存在密切的关系,如果TCDab<1,说明a、b两国在贸易上较为疏远。
如图2所示,2006年~2011年中国对印度的贸易结合度大于或等于1,2012年~2015年中国对印度的贸易结合度小于1,这说明前一阶段中国对印度的出口水平高于同期印度在世界进口市场中的份额,而后一阶段中国对印度的出口水平低于于同期印度在世界进口市场中的份额,并且在2007年贸易结合度达到最高点1.2之后,基本呈现下降趋势,直到2013年之后才略有上升。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2008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双重影响。2006年~2015年印度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一直都是小于或等于1,说明印度的出口水平高于同期中国在世界进口市场中的份额,并且2006年~2015年期间除了2010年略有反弹之外,其他时间都是在逐年下降,2015年更是降到了十年来的最低值0.3。总体来说,中国对印度的贸易结合度要大于对印度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这与中国是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是相吻合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印度对中国的贸易也面临着逐渐疏远的趋势。
2.3 中国与印度贸易比较优劣势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的一种分析方法,一般用该产业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来表示,同时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可以较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或劣势。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公式为:
以上两式中,RCAkxa是指a国在出口k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ka是指a国对世界市场出口k产品的出口额,Xa是指a国对世界市场的总出口额,RCAkmb是指b国在出口k产品的显性比较劣势指数,Mkb是指b国在k产品上的进口额,Mb是指b国的进口额,Wk是指世界市场k产品的出口额,W是指世界市场产品的总出口额。
当RCA数值大于2.50时该产业具备较强的比较优势;当RCA在0.80~1.25之间该产业具备中等比较优势;当RCA在0.8以下则处于比较劣势。
如表2所示,中国在10大类产品中,2006年~2015年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说明此三类产品具有中等比较优势,其中杂项制品在2012年和2013年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接近于2.50,说明此类商品具备较强比较优势;2006~2015年食品及活动物、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动、植物油脂及蜡、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和未分类的其他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均在0.80以下,说明这七类产品处于比较劣势。印度在10大类产品中,2006年~2015年食品及活动物、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杂项制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均大于0.80,但小于2.50,说明这六类产品具有中等比较优势;2006年~2015年饮料及烟类、动、植物油脂及蜡、机械及运输设备、未分类的其他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基本在0.80以下,说明以上四类产品处于比较劣势。
根据国际贸易商品分类标准的划分,SITC0-SITC4属于初级商品,SITC6和SITC8属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SITC5、SITC7和SITC9属于资本密集型制成品。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具有显性比较优势产品集中在资本密集型制成品和劳动密集型制成品,而印度具有显性比较优势产品集中在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制成品。虽然两者在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上存在一定的交集,但仍然还是有区别的,譬如SITC8中中国显性比较优势要大于印度,而SITC6中印度的显性比较优势要大于中国。这说明两国在商品贸易结构上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2.4 中国与印度贸易互补度分析
贸易互补性指数(TCI)是衡量一个国家与另外一个国家贸易互补关系紧密程度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上述(4)式中,TCIkab是指a国与b国在k类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指数值越大,则两国K类商品的贸易互补性就越强。(5)式中TCIab是指两个国家所有商品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如果两国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大于1,则两国的贸易互补性较强,如果两国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则两国的贸易互补性较弱。
如表3所示,从2005年~2016年,中国出口与印度進口在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等方面有较高的互补性,而且比较稳定,但在食品及活动物、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动、植油脂及蜡和未分类的其他商品等方面互补性较低。印度出口与中国进口在食品及活动物、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动、植油脂及蜡、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和杂项制品等方面有较高的互补性,尤其是非食用原料互补性指数一直都在3以上,互补性非常大,但近年来一直呈现下降趋势;饮料及烟类、机械及运输设备和未分类的其他商品等方面互补性较低。
就综合贸易互补指数而言,如表4所示,2006年~2015年,中国出口与印度进口的贸易互补性综合指数一直保持在0.5~0.7之前,说明这十年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双边贸易互补性不大。而2006~2015年,印度出口与中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综合指数基本大于或接近1,说明印度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互补性比较强,但总有波动。
2.5 结论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可以发现。
(1)中印贸易关系发展趋势呈现不温不火,且处于相对不平衡状态
受到国际经济形势低迷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两国的贸易总量呈现增长缓慢,且有下降趋势,贸易差额不平衡,中国始终对印度保持贸易顺差,差额幅度日益扩大。另外从贸易结合度来看两者贸易关系也是不平衡的,印度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了中国对印度的依赖程度,而且这种不平衡正在逐年加大。
(2)两国显性比较优势产品结构虽有重叠,但互补性仍然较大
从进出口商品结构、两国贸易比较优劣势的分析结果来看,两国贸易优势货物虽然在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SITC5)、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6)、杂项制品(SITC8)存在一定的重叠,但两国的贸易互补性仍然较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两国相互进出口总量来看是有区别的,中国出口到印度的主要是机械与运输设备,而印度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二是即使两国贸易中有一部分商品是同类的,但从具体品种来看也不尽相同,譬如说中国对印度出口的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中以钢铁及金属制品居多,而从印度进口的以原材料分类的制成品是纺织纱线及制品、非金属矿产制品及有色金属等初级产品。可见,从中国出口到印度的商品主要为资本密集型制成品,而进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另外从贸易互补度来看,印度出口与中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综合指数大于中国出口与印度进口的贸易互补性综合指数,也就是说,中国对印度的互补度比印度对中国的互补度要高,从而说明加强两国的贸易关系对印度来说更为有利。
3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印贸易关系发展建议
3.1 寻求共同利益点,对接两国区域发展战略
虽然中印两国都各自提出了自己的区域发展战略,但我们发现两者的影响区域和发展路线基本是一致的,目标和利益是共通的,不存在相互竞争的现象,而且“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主题词就是“贯通”,即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推进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这恰好与印度的发展需求不谋而合。因此,中印两国应秉持开放、包容、合作的态度和平等互利、求同存异原则,积极建立友好的磋商谈判机制,对接两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为两国的强国复兴之路谋取共赢局面。
3.2 扩大两国互補贸易,寻找新的发展契机
从前文的实证分析中可以发现,虽然中印两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在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还是有较大的互补空间。两国贸易存在一定的竞争是难以避免的,合理的竞争关系也能促进两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进步,所以这并不可怕,也不用过分担心。目前中国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印度也在进行重大的经济改革,这对双方来说都将释放出大量的产业空间和市场。中印应加强“一带一路”的合作,根据合作项目进行各自产业布局,积极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取长补短,这将促进两国互补贸易的不断扩大。
3.3 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下的合作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印两国合作步伐不断加快,金砖五国合作,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印度加入亚投行并成为亚投行第二大股东,中印两国还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框架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并已初步达成了取消两国之间接近一半贸易商品的进口关税等内容,一旦RCEP合作框架协定能达成的话,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将会由此诞生。另外,2014和2015年两国首脑先后完成互访,并就推动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从中可以发现,中印两国早已有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因此中印应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探索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合作机制,拓宽在货物、服务、技术等多个领域的贸易渠道,加快双边贸易谈判,为早日实现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奠定扎实基础。
3.4 加大两国间的相互投资
一方面,中国具有较为发达的装备制造业,而印度在农产品、矿产、电影服务业、IT业和生物制药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国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国内产能过剩行业的转移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而印度工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急需在基础设施领域吸引外商投资。两国存在良好的相互投资的基础和意愿,所以中印应构建互信,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积极开展农业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外包、电影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和投资。
参考文献
[1] 杨希,燕王笛.中俄贸易互补性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7).
[2] 张俊娟.中韩贸易结合度及互补性分析[J].商业时代,2007(20).
[3] 杜秀红.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印货物贸易结构分析:2002-2014[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6).
[4] 黄英,王淑妍,王艳红.中国对印度经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改善途径[J].对外经贸实务,2014(9).
[5] 林民旺.印度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及中国的政策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