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05-30 10:48颜炳辉黄新郑欣陈涵
中国商论 2017年14期
关键词:金融扶贫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颜炳辉 黄新 郑欣 陈涵

摘 要:随着“四个全面”战略不断推进,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的任务迫在眉睫。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近在眼前,金融作为助推脱贫的攻坚力量,必须加强发挥其必要作用。金融精准扶贫应该有机结合产业扶贫和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落实精准施策,为按期完成脱贫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本文通过对金融精准扶贫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目前农村的贫困原因以及精准扶贫现状,探讨适合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此外,通过政策支持、示范带动、创新模式和加大考核四个角度进行扶贫策略分析,针对农村贫困户提出相应的金融扶贫政策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 金融扶贫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5(b)-020-02

201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上年的7017万人减少至557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上年的7.2%下降到5.7%,年度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任务超额完成。但是,距离2020年农村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还存在差距。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坚决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从而为2020年全面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目标打好基础。精准扶贫不再是粗放式的扶贫,它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金融扶贫,是要通过金融的手段实现扶贫的效果,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直接金融扶贫,由金融机构直接向贫困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其二,是间接金融扶贫,由金融机构向产业提供金融服务,通过产业的发展,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但是,在金融扶贫的过程中,资金的合理应用一直是难点。实现金融扶贫资金的优化配置,从而减少金融资金的错配是金融扶贫考虑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金融扶贫现状,针对农村贫困原因提供金融扶贫具体措施,为实现全面脱贫提供重要参考意义。

1 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金融扶贫这一政策纷纷展开学术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有研究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针对金融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发现其目前存在的困境和缺陷。其二是针对金融扶贫模式展开深入研究,分析传统模式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提出相应的创新。

针对金融扶贫政策实施效果,王鸾凤、朱小梅和吴秋实(2012)通过研究湖北省农村金融对扶贫的影响,发现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持续扩大,信贷投放量不断增多,而服务主体单一;信贷结构不断优化,金融创新能力增强,但农村金融排斥严重。限制金融业对扶贫工作发挥作用的是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低下,而造成农村金融服务抑制的根本原因是产权、保险、信用制度的不健全[1]。李智军(2014)认为,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贫困的地域分布和特征呈现出新的格局,经济发展的减贫效应弱化及“滴漏”式扶贫思路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扶贫要求,反而导致减贫速度放缓、贫困人口再次增加的现象[2]。邓坤(2015)对四川省巴中市3县1区在2011年1季度~2014年2季度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涉农贷款这一主要金融扶贫惠农工具对当地农民收入的影响,发现涉农贷款占比增加并不能提高农民收入[3]。

针对金融扶贫模式,周强(2015)在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扶贫进程的背景下,提出具有独特优势的P2P网络小额信贷扶贫模式,有望成为“互联网+”时代农村金融扶贫方式的发展方向[4]。吴霞,胡铃和陈雯瑾(2015)认为好的制度设计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是私募债、众筹以及公益P2P网贷三种金融扶贫模式成功的主要原因。扶贫工作最大的难题不是缺资金,而是如何利用资金培育产业“造血”机制[5]。吴义能,叶永刚和吴凤(2016)针对我国以贷款为核心的传统金融扶贫理论设计上存在的重大缺陷,提出了综合扶贫金融工程的概念,并通过七大模块破解传统金融扶贫的困境[6]。刘旭,胡艳芳(2017)针对河北省自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探索出符合河北省实际的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对于纵深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程,助力河北脱贫攻坚具有重要作用[7]。

虽然国内学者已经有了深入的研究,但是较少有学者针对农户的贫困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扶贫资金的有效运用方面没有展开详细探讨。本文从分析贫困原因出发,针对具体问题展开金融扶贫分析。

2 金融扶贫现状分析

在十三五规划要求中,重点提到要积极发挥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种扶贫资源和项目,开拓创新新的资金渠道进行扶贫开发。此外,政府也针对金融扶贫工作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意味着金融扶贫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金融扶贫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发展歷史,但是从总体上来看,金融扶贫水平比较低,各方面建设也不完善,提升和进步的空间很大。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在农村中逐渐普及,网络科技支持农村金融扶贫的条件也逐步成熟,“互联网+”为金融扶贫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

当前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第一,政策支持。相当一部分的贫困地区开始实施“金融扶贫进村”行动,推进金融精准扶贫主办行制度,通过扶贫再贷款、财政风险补偿金等多种政策组合,提高金融机构扶贫积极性。各地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服务对象,通过走访贫困乡镇,积极搭建平台对接金融机构与贫困人口,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扶贫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大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第二,示范带动。部分地区建立特色产业金融精准扶贫示范村和金融扶贫示范乡镇,通过“光伏扶贫”项目等将扶贫资金投入新型产业,为贫困地区增加就业机会。第三,创新模式。利用政府的扶贫贷款,积极参与到“公司+农户”模式的“带资入股”等新型信贷产品中去。此外,各金融机构结合贫困地区产业特色,实施产业拉动、企业拉动和项目拉动,形成开发性扶贫模式、“银行+村委会+征信+贫困户”整村推进信用模式等一批效率高、效果好的产品和工作模式。第四,考核机制。通过将金融扶贫纳入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与薪酬绩效考核挂钩。此外,建立金融扶贫现场月度督查制度,对银行进行定时监督。

3 贫困原因及金融扶贫策略分析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户的贫困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因为缺乏劳动力而贫困,家庭成员都年老或者残疾。第二类是因病致贫,有的甚至长期患病,或者突患疾病和重病。第三类是资源缺乏致贫。虽然农户想通过种养来发展生产生活,但是自然环境较差,客观环境不能提供良好的种养条件。第四类是缺资金和项目致贫,部分具有劳动力和经济头脑的农户虽然可以进行生产生活,但是由于资金缺乏无法展开前期投入。第五类是劳动力文化素质差致贫,部分贫困地区劳动力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接受教育的条件有限。而且,有文化知识的青年都在外打拼,很少能留在村里建设家乡。第六类是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的返贫现象。如图1所示。这一类现象反而更加严重,特别是在扶贫过程中,如果我们只注意到眼前的扶贫效果,忽略了后期存在的贫困隐患,就很有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在帮助农户自主脱贫的基础上,也要加强各种技能培训,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预防各类自然灾害的产生。根据对某县相关的调研结果显示,六类致贫因素在贫困区大致有以下比例。

针对贫困地区的贫困原因,金融扶贫必须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要有效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加强扶贫贷款的安全性,建立风险补偿资金保障扶贫贷款安全运行。为提高金融机构积极性,应综合运用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税收优惠、奖励补贴等多种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其次,针对贫困地区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要设立专项扶贫再贷款,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再贴现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促进信贷资金投入。此外,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力度。创新金融扶贫信贷产品,拓宽抵押物担保范圍,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权、农业保险保单等抵押贷款,创新新兴抵押、质押的担保方式,加大贫困地区的旅游经营贷款投放。设立扶贫贷款绿色通道,简化手续,缩短流程,贷款利率执行优于同类贷款的利率水平。最后,继续加大扶贫贴息贷款的投放力度、适当放宽贷款限制。针对确实有贷款需求以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的贫困户和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阶段性资金困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地方龙头企业适当放宽贷款条件限制和数额限制,降低担保门坎和费率,加大扶贫贴息贷款的投放力度。同时,也要加大对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康复扶贫贷款等的投放力度。

4 结语

金融精准扶贫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心,全面实现脱贫目标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金融扶贫现状、贫困地区致贫原因分析,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为贫困地区解决就业、生产生活等问题进行政策建议。特别是金融扶贫资金的利用,如果没有得到正确合理的监管,腐败和形式主义就很容易滋生。因此,在金融扶贫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辅助的作用,但不能进行过度的干预。这样不仅可以优化扶贫资金的配置,而且可以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当然,目前部分扶贫的工作也在持续进行中,效果有待观察。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从贫困地区具体特征出发,而不是走形式、喊口号,那么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将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王鸾凤,朱小梅,吴秋实.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对策——以湖北省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06).

[2]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李智军.农村致贫机理与金融扶贫政策研究—基于河南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54个贫困县的调查[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03).

[3] 邓坤.金融扶贫惠农效率评估——以秦巴山区巴中市为例[J].农村经济,2015(05).

[4] 周强.“互联网+“时代我国金融扶贫创新模式及其保障机制探析——基于“宜农贷”模式的案例研究[C].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第十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中国软科学研究会,2015.

[5] 吴霞,胡铃,陈雯瑾.新兴金融扶贫模式力促贫困地区产业发展[J].金融世界,2015(12).

[6] 吴义能,叶永刚,吴凤.我国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对策[J].统计与决策,2016(09).

[7] 刘旭,胡艳芳.基于金融扶贫视角的河北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现状、困境及路径[J].河北金融,2017(02).

猜你喜欢
金融扶贫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江苏农村金融扶贫创新思路与对策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金融扶贫的具体实践及优化措施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金融支持民族地区县域扶贫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