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雷 李利军 韦兰用
摘 要: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已成为我国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主流趋势和基本导向,独立学院是转型高校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剖析独立学院的内涵和外延,解构应用型大学应有之义,独立学院转为应用型大学实现进一步发展具有转设为民办大学和转变办学方向双重任务。对转型脉络有清晰认识,以目标为导向系统改造,推动转设和转变办学方向协调发展是独立学院转型事业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大学;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6-0004-03
Abstract: To guide som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o transform to the applied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China's current mainstream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trends and basic orientation, and independent colleg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nsforming colleges. B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deconstructing what applied universities should acquire, transforming from independent colleges to applied universities has dual tasks to realize further development, which are transforming to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changing college-running orientation. Having a clear understanding on transforming context, changing goal oriented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anging of college-running orientation are the basic guarantees for transform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Key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applied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2015年底,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指出各地要结合本地高校改革意愿和办学基础确定转型试点高校,且应综合考虑民办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普通高校共有2650所,独立学院数量为275所,占普通高校总数近11%。这些事实突出表明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会是现今高校改革重要组成部分。
何为转型发展?转型被认为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方向转化;二是对原有结构进行变革;三是转型具有不确定性”[1]。而“转型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率先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提出,厉教授认为一个国家转型发展既要完成体制转换又需发展经济。借用这一定义,可以认为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是指独立学院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型”变,改造原有结构,既要完成体制转变的任务,又要使学校得到继续发展。这意味着转型必然有一个“原型”、一个转变的途径或过程以及“型变”后的结果。独立学院转为应用型大学的起点是独立学院,目的地是应用型大学。故此,认清独立学院的原型和明了应用型大学应有之义是有效进行转型设计,推动转型实践顺利实施的逻辑起点。
一、认识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根据这一界定,独立学院的办学主体、办学经费、办学性质等几方面与其他普通本科高校既有共同点也存有差异。然而,在我国现行学校教育体系中常将独立学院简单规整为普通本科高校,各类文件对普通高等学校总体进行描绘时常用“含独立学院”进行叙述。将独立学院简单归为普通高等学校类型进行管理和研究,容易掩盖独立学院自身的特殊性。为能够清晰认识独立学院的内涵和外延,将独立学院与其“母体”高校、高职院校、新建本科高校相互对比。
(一)独立学院与其“母体”高校
独立学院与其“母体”高校相比,在高考招生、办学实力等方面差别较明显。高考招生方面,独立学院通常是在本科第三批次进行招生,所以以往独立学院又常被称作“三本”院校,而其“母体”高校通常是在本科第一批次或本科第二批次进行招生。但2015年起,山东、浙江、福建等多个省份已将二本和三本合并招生,从高考招生批次上两者之间已不具绝对的区分性。
从办学层次上看,独立学院“母体”高校实施全日制本科教育,通常还举办研究生教育。绝大部分独立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个别学校如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等具有较强办学实力的独立学院也实施研究生教育。故而,虽然独立学院与其“母体”高校相比在办学实力上存在差距,原因在于独立学院产生的时间尚短,仅有不到二十年的历史,与已办学几十甚至上百年的高校相比,在辦学条件、文化底蕴、师资力量、资源积累等方面较弱。但无法否认的是独立学院与其“母体”高校在办学层次上属于同一层次,举办本科学历高等教育,由此广义上也可将其归为普通本科高校一类。
(二)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
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之间原本关联不大。独立学院实施普通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属于普通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院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一般处在专科层次。在学业标准上,“专科教育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本科教育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2]。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向上,高等职业教育更侧重于操作技能的培养,普通高等教育则偏向理论学习和研究。可以认为,以往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侧重点基本是错开的。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要达到一定规模的任务目标,鼓励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部分独立学院今后的办学方向将有可能往职业教育方向发展,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由此,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部分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将会在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方面产生趋同性。
(三)独立学院与新建本科高校
新建本科高校是指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由专科学校与其他高校合并升格、独立升格或者成人高校转制等方式而形成的具有全日制本科招生资格的普通本科高校[3]。独立学院与新建本科高校之间在许多方面极为相似,譬如二者皆是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形成或出现的产物,并且由于出现时间尚短,都还处在“新建期”。尽管部分学者认为新建本科专指升格而来的高校,独立学院设立之初就已是本科高校,两者不能一概而论。但是2008年以后部分独立学院转设成为独立的民办本科院校,新转设的学校面临的发展环境与升格而来的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环境类似。故此,独立学院也可以归入新建本科这一群类。
二、应用型大学应有之义
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学术泰斗潘懋元教授曾认为,在全国承担本科教育任务的大学当中,除少部分是研究型大学,其余绝大部分高校应该办成应用型大学。近年来,因国家政策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独立学院、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应用型大学成为了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归宿。
(一)应用型大学在教育体系中的位置
应用型大学并非最近新出现的事物,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便已出现本科层次技术教育。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而深入发展,高层次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应用型高等教育便应运而生。尤其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结构从一元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应用型高校的发展留足了余地。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教育体系整体分为7个层次,高等教育处在第5、6两级。第5级包括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第6级相当于博士研究生教育,第5、6级分属高等教育的第一、二阶段。同时,第5级有5A和5B两种类型,5A型又可细分为5A1、5A2两种。5A与5B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理论型,后者是实用性、技术型。5A1是学科性研究型高等教育;5A2是专业性应用型的高等教育。对照我国高校的特点,5A1类院校对应的是综合性的研究型高校,5B类院校对应的是高职高专。介于5A1、5B类型之间的5A2类院校既不专门研究高深学问,也不是仅仅强调操作性实践技能,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性教育,可对应为应用型大学。参考UNESCO的教育分类方法,说明在国际上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早已有应用型本科教育存在[4]。
(二)应用型大学的基本特点
参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5A1、5A2、5B三种类型高校分别对应我国的研究型高校、应用型大学和高等职业院校是较符合实际情况的。而从人才培养、教师队伍、课程设计和教学四个方面进行考察,三种类型高校具有明显差别。
研究型高校注重培养系统掌握学科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教师队伍基本特点是“双高”,即高学历、高职称,同时还注重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深度。课程设计以学科知识为导向,侧重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则以培养深厚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为导向。应用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体,以应用为根本,培养具有较强专业应用能力、能够直接适应社会相应职业和岗位需要的人才。教师队伍是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较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课程设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常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协调应变、独立工作等能力为目标,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及解决实际问题。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建设、管理一线的技能型人才,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向岗位需求设置课程,强调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侧重实践技能的培养,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总体而言,应用型大学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为5A2类型,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培养具有较强专业应用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拥有一批掌握扎实专业理论知识、较高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课程为课程设计主体,采用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这些基本特点决定了应用型大学与其他类型高校的不同之处。
三、转型道路:转设和转变办学方向
独立学院进行转型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通过转型而实现发展。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独立分支,独立学院出现的时间尚短,并非一种成熟的高校类型,而是我国通过吸收社会资源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产物,具有过渡形态的属性。自《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圍绕独立学院转设以及转设后的发展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从未间断。
(一)独立学院转型的外部环境
独立学院本身是一种过渡形态,现行办学体制主要有国有民营和民有民营两种类型。独立学院转型首先是办学体制的转变,通过转设为完全民营性质的民办大学继续发展。除了办学体制的转变,独立学院转型仍需考虑办学方向的转变。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和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现今高校改革的两种基本导向。在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中,职业教育体系发展到专科层次已经到头,接受更高层次教育需要通过“专升本”方式转入普通高等教育。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发展职教体系,需要打通职业教育向上延伸的通道,建立本科层次甚至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形成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行发展的态势,打造结构合理、脉络清晰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般认为,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有新建、现有高职院校升本以及引导部分高校转型三种方式。新建一批高校投入巨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则已明确提出原则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或并入高等职业院校,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或并入本科高等学校。现有高职院校今后难升本,这意味着承担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校并非当前已有的高职院校。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的责任最终落在其他类型高校身上。
(二)独立学院的转型道路
按照国家对高校结构调整的部署,高职院校不升本,不承担国家的本科职业教育任务。那么,本科职业教育的职责由哪类型高校来完成?我国现今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院校尚未形成规模,为了弥补这一空缺,需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现在国务院的《决定》把应用技术本科归于职业教育系统,正是符合培养高级职业人才的要求,也符合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5],部分普通高校将转入职业教育体系。根据《现代职業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关于教育体系基本框架的规划,应用技术本科属于职业教育体系,部分独立学院转型后将由举办普通本科教育转为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现办学方向的转变。
因此,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实质上包含两部分内容:在办学体制上进行转设;在办学类型上办成应用型大学,实现办学方向的转变。通过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大学以解决过渡形态的属性,同时转变办学方向,部分独立学院由普通教育类型转为职业教育类型以实现发展,这是独立学院自身条件和外部发展环境所决定的发展道路。
四、对转型发展实践的启发
(一)对转型发展脉络的清晰认识
独立学院转型发展设计的前提是对转型脉络有清晰认识,需要掌握转型发展出发点的基本状况、本质特征、现状,需要对独立学院的产生与发展趋势有深刻理解和认识。同时,要对应用型大学进行研究与探索,明确转型发展目的地的特点、内涵。随着对应用型大学内涵的理解逐渐深入和对国家指导政策认识的全面,显现出转型高校的覆盖面以及转入职教体系、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院校覆盖面指向是“部分”高校,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因地进行办学。因此,高校转型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把握转型脉络,在出发点认识清晰、目的地明确的前提下进行转型路径规划与选择是转型事业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
(二)以目标为导向系统改造
应用型大学是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目标所在,通过引导师生发展思路,整合力量,以目标为导向,在实践中进行系统改造。通过创新发展思路,与当地资源要素对接,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基本任务。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准绳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师资队伍结构调整,以“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为建设目标,聘请企业优秀技术、管理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同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挂职接受实践锻炼等等。在转型发展目标引领下对现有体系系统改造。
(三)转设与转变办学方向协调进行
独立学院转为应用型大学与其他进行转型的新建本科高校发展路径具有差异。独立学院本身是一种过渡形态的高等教育类型,从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大学,进而继续发展成为具有自主品牌的优质民办大学是独立学院发展道路的通途。在转设为民办大学的过程中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教育发展趋势办成应用型大学是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转设与转变办学方向是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双重任务,两者并不对立,可谋求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转设过程可依据办学方向的需要进行建设,转变办学方向的设计可依据转设的要求进行安排,致力于转型过程多重任务的良性共生、相互促进,推动转型实践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玉丰.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分析范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12/28/content_5028417.htm,2015-12-28.
[3]顾永安,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2.
[4]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29.
[5]潘懋元.独立学院的转型定位和发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