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发展的师范生实习支教提升发展对策

2017-05-30 23:29王利绒
高教学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师范生

王利绒

摘 要: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作为教师教育培养的核心,一直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其中实习支教作为提高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忻州师范学院实习生进行调查发现:在支教过程中存在高校和地方中小学未形成合作关系,导致实习支教活动遇到了发展瓶颈,籍此,提出基于协同发展的师范生实习支教提升发展对策:完善实践环节,建立师范生个人成长档案;创新指导模式;整合校地资源,建立资源类的教研平台;创新实习支教形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顶岗实习支教;师范生;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9-0054-03

Abstract: The practical skill of normal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education, which has been the focus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normal universitie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methods is poverty alleviation replacement teaching practice, which can improve the skill of normal students. The investigation in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shows that there is no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loc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process of voluntary teaching, which leads to the bottlenecks of development in teaching activities. Therefore, we suggest that they set up a kind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model via these four measures: First, the practice of links and the personal profil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Second, different schools should create their own guidance model. Third, we can combine the schools and local teaching materials as well as establish the resource-based teaching platform. Fourthly, universities should innovative the form of voluntary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establish the scientific evaluative system.

Keywords: in-post teaching practic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師范生教育实践能力作为教师教育培养的核心,一直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其中实习支教是提高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2007年7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创造性地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师院校和中小学要不断创新师范生实习支教的途径和方法,积极探索三方合作、协同开展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的有效机制[1]。2016年教育部又发文《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该文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展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鼓励引导师范生深入薄弱学校和农村中小学,建设一批示范性教育实践基地,在师范生教育实践、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发展等多方面建立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2]。在上述背景下,本研究探讨了基于协同发展的师范生实习支教提升发展对策。

一、师范生实习支教中遇到的困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进展情况,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某师范院校210名支教生进行了调查,总结了在调查中发现的实习支教过程中存在的困境。

(一)支教生岗前培训教育与实践脱节

根据调查,大部分高师院校将实习支教活动安排在第五、第六学期,学生在大一、大二已经修习了教育基础类课程、学科教育类课程和教育技能类课程并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技能训练,尽管高校实行实习资格考核制度,即实习生在实习支教前必须通过相关课程学习和技能考核合格方可参与实习支教活动,可在调查中仍有实习生反映在校期间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考核合格并不能很好地胜任在支教学校的教学工作。

调查中显示44.93%的学生认为影响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因为“缺少观摩学习的机会”,其背后的实质是师范生无法深入到真实的中小学课堂,他们在大学所学到理论知识是陈旧的,技能训练是过时的,这使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背离了目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发展的轨迹。究其原因,部分高师院校的教法教师基础教育的基层经验还停留在他们上学的阶段,没有及时更新经验,严重制约了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效果。在调查中,28.99%的调查者认为“自身学科知识薄弱”,其实质是传统师范教育课程开设门数少、内容陈旧、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导致教育理论知识不系统、观念落后造成师范生的理论知识和能力无法满足现代中小学教育的需求。

(二)高校与基地学校未形成合力

调查中显示高师院校和实习基地学校都为实习生安排指导教师,但是由于目前支教多采用“混合编队”形式,高校安排的带队教师很难满足各个学科实习生的专业需求,再加上实习地点分散,巡回指导和远程指导也并不能全面地为实习生提供有效的指导,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师院校教师主要负责岗前培训,岗前技能考核和岗后提升,实习基地教师负责岗中指导,指导工作的形式孤立,并未形成合力,双方很少有合作交流,在指导工作中存在沟通不畅,甚至彼此从未见面,严重影响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基地学校没有为实习生安排指导教师,一方面,农村学校师资匮乏,有些科目甚至没有专职教师,很难谈到对实习生的指导;另一方面,基地学校对师范生培养认识不到位,现有的实习支教政策未对基地中小学有所政策倾斜,某种程度上没有激发基地学校的积极性。

(三)双赢目标实现并不理想

实习基地学校以农村中小学居多,本身师资力量薄弱,有些科目比如英语,音体美等课程没有专业教师,师范生以“专职教师”的形式上岗,不仅缺乏理论指导,而且缺乏专业的教学实践指导,这样势必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有些基地中小学只是将实习支教生作为该校师资不足的补充,实习生成了“代课教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生的专业发展,同时也对该校的教学效果造成影响。 而且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困难,其一:高师院校和实习基地学校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对接,造成师范生对实习基地情况不了解,出现实习生所授课程与自己专业不符合,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同时也不利于实习生的教师专业发展。其二: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目前实习评价主体单一,只注重结果评价,没有将过程性评价纳入评价体系,在调查中发现实习生很希望得到实习同伴和中小学生以及其家长的评价。

二、协同发展下的顶岗实习支教的提升发展对策

为了应对以上困境,笔者提出基于协同发展的校地合作支教模式,以期解决目前支教过程中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高师院校和实习基地学校要建立合作共赢的長效机制[2]。协同不同于协作,协同强调多个主体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共同努力,产生1+1>2的效果。有些学者认为,协同学习是学习系统中,认知主客体以及它们之间交互形成的学习场之间的协同关系与结构,从而获得教学协同增效[4]。一般认为,指导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实习生完成支教工作,帮助其解决支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忽视了在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和实习生之间“教学相长”,无论是高校的指导教师还是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在完成对实习生的指导工作过程中势必会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教学反思。实习支教过程中,高师院校和基地中小学之间应该搭建良好的资源平台和信息反馈平台,推动实习支教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双赢”。

(一)完善师范生教育实践环节,建立师范生个人成长档案

在支教实践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让实习生很难适应真实的课堂教学。为此,完善师范生教育实践环节,建立标准化的教育实践规范这一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同时也是加强高师院校和基础教育的合作,组织师范生到优秀中小学实地观摩见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远程观摩见习,让实习生感知真实中小学的课堂,促进师范生积极思考目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如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开展模拟真实课堂教学活动,如备课、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等模块化教育课程,指导教师评价其表现;通过开展教学实践、教研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师德师风等专项技能训练等实践活动来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同时,高师院校和基地中小学也应该加强合作交流,互派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合作教研,高师院校可以邀请优秀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到高校开展专题讲座,高校教育类课程教师也要经常深入中小学课堂进行调研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将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也把中小学学科前沿知识、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弥补了理论和实践融合不佳的遗憾,同时教育实践中的实践内容、专业成长记录、评价等内容都将作为师范生成长记录归档,建立师范生个人成长档案,个人成长档案包括实践计划、实践方案、听评课记录、总结与考核等内容,这样不仅方便指导教师通过查阅实习生个人成长档案了解实习生情况,也是师范生从职前培养到职后培养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同时也有利于实习支教中统筹协调学科专业,匹配基地中小学置换岗位,解决支教过程中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二)创新指导模式——“双导师制”

意见中明确指出教育实践要全面推行“双导师制”,高校和中小学要选拔优秀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据调查,目前的实习支教指导工作推行也是“双导师制”,即由高师院校和实习基地中小学选派优秀教师担任,但是校地之间的指导教师缺乏合作,导致指导效果不佳,为此本文提出创新指导模式,即成立导师工作坊,充分挖掘高师院校、基地中小学以及片区中小学的优势资源。如图2所示,当学生在支教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向带队教师、指导教师或者学习同伴提出帮助,由于实习生专业和学科结构的差异导致实习支教生的知识结构多样性,势必会对指导教师造成挑战,如果指导教师解决不了,可以将问题汇总到导师工作坊,由导师工作坊根据学生的问题选择指导方案,该工作坊是由高校专家、基地优秀教师和城区优秀中小学教师组成,指导方案不仅针对有困惑的实习生,同时对基地学校在职教师也有一定的帮助,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此可以选择多种指导方式,比如,定期巡回指导,也可以利用教育实践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进行远程指导。将提高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和完善在职教师的教育反思结合起来, 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基地中小学的积极性。

(三)整合校地资源,建立资源类的教研平台

《教育部关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建立“权责明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3]。本文提出应整合高校、片区中小学和基地中小学优秀资源,建立资源类的教研平台,支持服务实习支教工作。中小学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将理论知识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吸收多学科的新成果,创新中小学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协同教研,对实习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培养。利用信息技术开发资源类的教研平台,定期对实习生开展培训,加强在实习生实习支教过程中的指导,实时跟踪指导,全程参与培养,积极利用优秀资源,促进师范生的职业发展。通过调研,总结实习生在执教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将专题研究制作成微课供实习生随时学习。针对实习生个性问题,可以通过直播等形式进行 “一对一”辅导。实习生可以在正式支教之前通过担任特级教师小助教等方式参与到实习支教过程中,缩短实习支教的适应期。

(四)创新实习支教形式

实习支教的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在调查中,很多实习生反映实习支教时间短,刚刚进入状态,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一方面是由于师范生适应时间过长,另外一方面支教后续工作不到位,78.26%的调查者表示愿意继续对支教期间的学生进行后续学习辅导,72.95%的调查者表示如果有网络在线支教,他们愿意尝试。可见实习生对目前的支教时间和支教后续工作不太满意。为此本文提出创新实习支教形式,采用线下支教和线上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以现有的实地支教模式为主,网络支教为补充形式,“互联网+支教”借助互联网技术,打破时空限制,让不同地区不同时差的教育资源实现了交融,一方面可以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养成教育,引导师范生树立终身从教的信念。以互联网作为媒介,通过远程实时上课、实习生录课以及在线互动教学模式,开设农村中小學由于师资问题无法开设的课程。同时也可以通过在线点评实习生的上课过程来提高实习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互联网+”支教的模式势必成为未来支教的趋势,高校应顺势而为。

(五)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基于在调查中出现的评价主体、内容单一化,注重结果,轻视过程的现象,本文提出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明确考核评价的标准。第一评价主体多元化,以指导教师评价为主的情况下,兼顾自我评价、学习同伴评价、支教学校其他教师评价以及学生评价和学生家长评价,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实习生进行评价。第二评价内容多元化,从实习生的备课、授课,课后反思,参与协同教研、自我提高实践水平的态度等方面展开评价。第三评价方式多样化,通过听评课、学生成绩、课后总结反思等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客观评价实习生。第四建立优秀实习生评选制度,适时给予表彰奖励,在入党评优就业推荐中优先考虑,鼓励实习生认真完成支教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Z].教师[2007],4号.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Z].教师[2014],5号.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Z].教师[2016],2号.

[4]祝智庭,王佑美,顾小清.协同学习:面向知识时代的学习技术系统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6(4).

[5]翁素贤,林晖.资源互用、合作指导——师范生实习支教“双导师制”创新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

[6]汪小红,黄兴帅.校地合作平台上师范生实习支教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17):164-165.

[7]刘珊.提升高校顶岗实习支教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探究[J].高教学刊,2015(12):82-84.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