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蓄力科技新突破

2017-05-30 10:48:04
北京支部生活 2017年2期
关键词:科技领域诺奖科学家

曾有人说过“中国科学家得诺奖就是做梦”“中国注定与诺奖无缘”,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现在这种说法已不攻自破。但又有一种声音出现了:这次获奖只是特例,下一次获奖将会遥遥无期。真的如此吗?关于中国科技发展的争论又激烈了起来。

2016年的“科学突破奖”,中国科学家王贻芳作为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也是中国科学家首获该奖。“科学突破奖”的单项奖金高达300万美元,堪称科学界“第一巨奖”,远超诺贝尔奖。

中国连续在国际级科学奖项上实现突破并不是偶然,这其实是中国科技领域悄然向世界先进水平赶超的一个必然结果。我们从以下一些体现科技进步的数据中也可略见一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15年科学报告:面向2030》中显示,2013年,中国用于研发的投资占全球20%,仅次于美国(28%),超越欧盟(19%)和日本(10%)。中国的科研人员数量约占全球总数的19%,僅次于欧盟,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二位。

2014年,中国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9%,为13312亿元,比2013年增长12.4%,处于世界第二位。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则预测,中国的研发支出将在2019年前后超过欧盟和美国,跃居世界首位。随着中国对科技领域创新投入的不断提高,许多领域的科技成果与产出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将帮助中国在未来获得更多的国际级科学奖项。

在基础研究的论文与期刊方面,国际权威期刊《自然》的发行者自然出版集团,提出了一套衡量国家或研究机构基础科研产出的指标,其中,加权分数计数(WFC),是最重要的评判指标。2014年12月的结果显示,美国的WFC排第一,18643。中国第二,5206。德国第三,4077。

从欧洲、日本、韩国、中国和美国这五大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数据看,2014年五局共收到230万件发明专利申请,其中最多的是中国,高达92.8万件,占了40%!其次是美国,57.9万件。这是中国连续第四年居于发明专利申请量第一的位置。从增速看,中国也是最高的,比2013年增加12.5%。

诺贝尔奖一般有20-30年的滞后期。我们的近邻日本,2000年以来,有16人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这是因为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奉行“科技立国”,加大科技投入,重视基础研究,大力培育人才的结果。目前中国科技发展的基本态势是全面追赶,重点突破,局部领先。可以预见,几十年后也会出现中国科学家获奖的高潮。

据《参考活页》公众号

(本栏责任编辑:陈宁)

猜你喜欢
科技领域诺奖科学家
聚焦诺奖
假如我是科学家
Why there is few women succeeding in STEM科技领域:阳盛阴衰之探寻
残雪,为何能成诺奖热?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36
Why there is few women succeeding in STEM
诺奖也征服不了的好莱坞
电影(2018年8期)2018-09-21 08:00:02
屠呦呦获诺奖引发哪些思考
中国卫生(2015年11期)2015-11-10 03:17:28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