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国强
在过去近40年里面,我们逐渐打开国门,采取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逐渐融入到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数据上来看,我们从改革开放之初,在全球贸易体系里面排在第32位,现在我们是最大的出口国,最大的进口国。
同时我们从1993年开始,也是全球发展中国家吸引投资最多的,把美国这些大国都放到一起,我们也是排在前三位的引资大国。今年我们又是全球对外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也是前几名的对外投资大国。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也成功地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这样的外部冲击。今天我们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我们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影响力、话语权大幅度上升。
总体来看,过去近40年,中国的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成功的。但是我们今天说,回顾总结近40年,甚至更长的改革开放的历程,我觉得不仅仅是通过回顾我们成功的故事,来坚定我们的信心,可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回顾和总结,来更好地谋划未来。
过去我们讲成功,在开放领域我觉得有几点启示特别重要。第一,在一个全球化的背景下,开放是一个国家要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中国来说,我们既有封闭的惨痛教训,也有过去近40年开放,推进国家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全球化继续深化的浪潮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对外开放。我们的任何工作都要有全球的意识,要有开放的理念。
第二,开放的成功取决于正确的战略和得力的措施。世界银行也曾经评估说,中国是全球化进程中少数几个受益较多的发展中国家。我理解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肯定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另外一层是在全球化进程中,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受益并不多。也就是说,可能大家都在开放,但是在全球化进程中,获益是不一样的。我前几个月去了一趟非洲,发现非洲有些国家比中国更开放。但是其发展并不像我们这么顺利。
所以说,对封闭几十年的中国来说,我们强调一定要开放,开放就可以促进我们的发展。但是如果做横向比较,我们更要看到,开放只是一个必要条件,不是一开就灵。开放要想在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战略和得力的措施。我们过去恰恰是分析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挑战,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适合中国的开放战略。但实际上中国的开放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来展开的。它不是为开放而开放,它是为了支撑中国的工业化,我们怎么用好外部的资源,外部的市场,来设计我们的战略,来展开我们的开放。
我们在历史上有开放的时候,也有很封闭的时候。但是当地理大发现以后,当全球化逐渐开始形成的时候,特别是当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封闭让我们和工业革命擦肩而过。所以从洋务运动之后,我们都是在补工业化的课。今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们是世界上制造业大国,但是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并没有结束。
要实现经济起飞,特别是工业化,我们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实际上要解决两个缺口,一个缺口是外汇短缺,你有了充裕的外汇就可以引进先进的设备、高端的人才,让你跨越式地发展,把后发优势发挥出来。所以过去这么多年,我们的开放实际上都是围绕着解决外汇短缺进行的,我们称之为“出口创汇”。大家仔细回顾一下我们的外贸政策、引资政策,它不是说外资来了我们都欢迎,我们其实是做了选择的,选择那些出口型的、技术先进型的企业帮我们出口创汇。今天,我们的出口里面有一半左右还是外商投资企业来完成的。
为了实现出口创汇的目标,我们出口了出什么?中国真正丰富的资源就是劳动力。要把我们的劳动力卖到国际市场,换回我们短期的资源、能源、技术、设备等。过去这么多年我们采取的建特区、引进外资、加工贸易政策等,都是为了解决外汇短缺的问题。我们现在克服了外汇短缺的问题,有了三万多亿的外汇储备。
我們过去的成功是和我们围绕着整个国家发展的目标来设计开放战略、采取得力的措施来推进是密不可分的。
第三,开放战略必须与时俱进。它不是说我们过去做得很好,那就按原来的套路继续做,未来一定能成功。其实不管是发展也好,还是开放也好,我们自身在变,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发展的目标、比较优势、国际环境也在变。所以这么多因素都在变的时候,还可以固守原来的开放战略不调整吗?所以说我们今天是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每过五年要做五年发展规划,为什么经常做发展战略?就是考虑到内外部条件的变化,我们要因时而变。
我觉得未来开放战略,要从三个维度来思考,第一个维度就是国家发展对开放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我们过去追求的是快速工业化,要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外汇约束问题,才能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今天中国经济正处在发展的动力转换阶段,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能再靠生产要素的投入,而更多是依靠创新、依靠产业结构的升级来实现。
所以这就对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希望我们通过进一步的扩大开放,能够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全球市场,使中国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推进创新,来推动经济的结构升级,实现新旧动能顺利转换。
我们思考战略的时候,还有两个维度,首先你要考虑外部的环境变化,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和过去几十年相比,其实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具体地讲,我们还处在一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经济深度调整的阶段。时间过得很快,全球金融危机已经10年了,但是我们还不敢说全球经济已经走出了危机,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和危机之前的繁荣期相比,我们明显感到全球经济发展是回落的。带来的是全球竞争的加剧,保护主义的抬头。
但它也带来了很多的机会,有新的机遇。一个重大的机遇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着新一轮技术发明的浪潮。各国为了走出困境,发展经济,关键是两条,一个是经济进步,一个是技术创新。大家都抓住新技术的机遇,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战略,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都有它的战略。中国也有自己的战略,都是着眼于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下,我们怎么能够抢抓机遇,怎么能够抢占技术进步的制高点。
这里面就蕴含着很多创新,通过创新来形成新的产业、新的模式、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同时用新的技术来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除此之外,我们还面临着通过海外并购来获取技术、研发能力、品牌、销售渠道,提升我们在全球分工地位的机遇。还有全球性的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基础设施产品扩大出口的机遇等等。
所以在这个变化了的世界经济环境下,既有很多新的挑战,也有很多新的机遇。全球除了技术进步带来经济的变化,还有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正处于加速变革期。目前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二战以后形成的,总的来看通过贸易投资自由化做大了蛋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为它适应了生产力在全球布局的内在需要。但是这个体系也有很多问题,这种多层次、碎片化、低效率以及包容性不足的问题大家看得越来越清楚。所以全球都有共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但是对改革有共识,对改成什么样没共识。这既是挑战,也是我们新兴大国的机遇。
我们要考虑的另一个维度就是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我觉得是两个层面都在变化,一个就是我們从一个经贸小国迅速地成为了一个经贸大国。我们的国际影响力大幅度上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个影响力它是个双刃剑,我们如果善用自己的影响力,就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塑造形势,创造机遇。
但是我们要特别清醒地看到,你的影响力如果运用不妥当,或者说你对自己这么大的影响力还浑然不知,你的很多行为可能会创造挑战。所以今后我们再来思考中国和世界关系的时候,我觉得我们要牢固地树立一个新的思维视角,就是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是有可能塑造外部环境的,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用好自己的国际影响力,为自己多创造机遇,减少挑战。
第二个层面,我们的比较优势发生了转换。过去近40年,我们参与全球竞争,总体上来看,依靠的是低成本劳动力,而且从世界来看,是低成本高素质的劳动力。我们的蓝领工人素质其实是不错的。但是我们还要关心成本的变化。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了8000多美元,工资水平也大幅度上升,这是好事情,这是我们发展的成果,但是从参与全球竞争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大幅度上升。现在支撑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即便是所谓的高新技术产品,在中国完成的也是劳动密集型增值环节。所以我们就要思考,第一,劳动密集型产业怎么办?必须要转型升级,来提高我们这些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效率。中国必须走产业升级的道路,这样我们在全球分工的地位就会进一步提升。
所以,很多专家学者,特别是外国研究中国的学者,老说中国是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但是我们把这个产业打开看的话,我们只是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实践了出口导向,实际上在那些不具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我们直到今天,实践的还是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这阻碍了我们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这时候我们怎么办?我们的开放战略要从以往以出口创汇为主,演变为两个目标,一个目标就是竞争力升级,总体上要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不仅是制造业,还有服务业竞争力的升级。
第二,就是要实现我们和国际社会的互利共赢。我们作为大国对世界有巨大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考虑,中国的崛起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我们在前期做了一个研究,把它称之为新兴大国的竞争力升级战略,就是这两层含义。强调新兴大国,就是要实现和国际社会的互利共赢。我们是竞争力升级,要实现这个目标,十九大提出要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我理解这个全面,首先是开放的内容更加全面。各个产业、产业的各个链条、开放的地域更加全面,特别要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开放。开放对象也更加全面,原来是注重对西方国家的开放,现在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合作。但是强调全面不是没有重点,全面里面有重点,以“一带一路”为重点,以服务业的开放为重点,打造一个富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引进高端的制造业、服务业是重点。这样才能形成服务业、制造业并重的、实体经要形成这样一个竞争力的升级,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靠什么呢?根本上要靠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要靠改革。一方面是全面的改革,另外在涉外经济体系里面要进行改革。我们建设了上海自贸试验区,探索了那么多改革的举措,上海自贸区不仅是开放的高地,更重要的是改革的实验田。通过我们构造开放性经济的新体制,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从而实现我们竞争力的升级,使我们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里面作为一个参与者、贡献者,来引导全球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最终助力中国全球化现代化进程。
(文章来源:新华网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