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东南有这样一位老同志,扎根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40年,退休后本该颐养天年的他,却不愿享受闲云野鹤的日子,依然怀着一种阳光的心态,仍旧活跃于苗乡侗寨,走遍了村村寨寨,继续为民办实事,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老党员在党旗下的庄严承诺。他不要片言恩情语,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求余晖映家园。他就是黔东南州政协原副主席、黔东南州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黔东南州见义勇为基金会会长黄明光老同志。
苍松岁久色逾新
黄明光同志是一位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的热心人。他常讲,“正义有时不能靠围观,更要靠大家勇敢站出来,铁肩担道义”。2011年刚一退休,他就接受了经州委、州政府批准成立的“黔东南州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职务,短短的几年,就在全社会及有关部门和黔东南州及各县(市)筹集资金总计900多万元,对全州见义勇为的英雄们进行表彰和慰问,对其本人和家属进行帮扶,安抚,伸出关爱之手;2016年,争取到发达地区——江苏省常州市对黔东南州见义勇为工作的帮助,两地见义勇为基金会建立了友好关系,解决了黔东南州十名见义勇为人员子女读书困难的问题(4名大学生每人每年帮助10000元,6名在读中学生每人每年帮助5000元,共计每年7万元,培养这些学生到大学毕业);2017年,正努力联系江苏方面在黔东南州台江县建“全国见义勇为人员疗养中心”,工作已在进展中。同时,他还担任着黔东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的会长,帮助黔东南招商引资,搭建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底被评为全国公关领军人物,参加了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表彰会。他爱党、护党、为党的情怀深植于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2014年担任州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六督导组组长后,身体力行,带领督导组3位年轻干部不间断地往返于施秉县和州纪委、州政府办、州农委等8家州直单位,真督实导,创新工作方式,推出一系列好做法,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2015年以来,他又被州委聘请为州委党建督导组组长,负责督导雷山、台江、剑河三县的党建工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生动诠释了一名老干部、老党员“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平凡而高尚的坚定信念。
方寸之间显情怀
作为黔东南州摄影家协会、黔东南州民俗摄影家协会、凯里市摄影家协会、榕江县摄影家协会、雷山县摄影家协会等多家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或顾问,黄明光老同志始终关心家乡的发展,把镜头对准生活、对准百姓,以拍摄黔东南、宣传黔东南为己任,讲述了黔东南好故事,受到省内外摄影同行的赞誉和社会的普遍欢迎,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吸纳为会员。2011年,他在北京举办个人摄影展,展出的56幅反映苗乡侗寨的人文、风光照片,获得很大的社会反响;2015年,他在贵广高铁通车时拍下的《高铁修过侗家寨》摄影作品被中央刊物《求是》杂志采用刊登,国内28家媒体也同时采用了这幅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国际摄影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特别贡献奖等多项摄影奖项,有的作品被美国、德国、新加坡、越南等友人收藏,其美術作品被香港慈善机构收藏。他的众多作品在《中国摄影杂志》《中国摄影报》《公关世界》和台湾《黔人》等多家报刊杂志刊登;4幅摄影作品参加文化部和贵州省政府组织的在香港的推介展览;作品《祖国在我心中》参加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摄影展,荣获优秀奖;作品《深山苗寨》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摄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黄明光老同志说,之所以喜爱摄影,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更好更多的拍摄一些照片,对外宣传,推介好大美黔东南。
一切为山区群众
为黔东南贫困山区人民群众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一直是黄明光老同志退休后的最大心愿。扶贫先扶智,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他利用自己多年来结下的人脉关系,贫困山区,先后牵线引进香港“中国山区儿童教育基金”的资金300多万元,帮助雷山、从江两县的三所农村小学改善教学条件,修建了教学楼、厨房、厕所、操场等,帮助从江县翠里乡高武小学60多名贫困学生解决了生活费,并为该校建立了图书馆,赠送了有关学习资料;2017年,他又联系香港的慈善组织到从江县为1000余名边远山区学生义诊眼病,香港已于8月初到从江作前期准备。同时,他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积极向省、州有关部门申请协调资金,修建了榕江县忠诚村鼓楼1座、文化广场2座和安乐村定达组鼓楼1座、跨河大桥1座(筹集了部分资金),为榕江县忠诚镇干烈村修建大桥、平扁村修大桥筹集了部分资金;为榕江建设撰写了政协委员提案,得到榕江县人民政府的采纳,由县政府、县政协组织力量、筹集资金,于2014年在榕江县城五榕山上建成了“古州文笔塔”,为榕江古州增添了一处旅游景观,为榕城人民提供了一处休闲之所,得到了榕江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绝口称赞。2014年,被贵州省评定为“贵州魅力老人”;2017年,被全国老龄办评为“2016年度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
太阳月亮依旧为伴,山水田园依旧辉映!精神矍铄的黄明光老同志,不忘初心,为宣传、推介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发挥余热还在路上!
(黔东南州老干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