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丹宁 曲丽华
摘要通过分析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总量和结构特征,运用CMS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阶段(2008—2013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是增长效应;第二阶段(2014—2016年),综合竞争力效应是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增长效应和动态交叉效应起了明显的阻碍作用。
关键词CMS模型;农产品出口;中国;俄罗斯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2-0221-03
Analysis of Fluctuation Factors of China to Russian Agriculture Products Export Based on CMS Model
JI Danning1,QU Lihua2(1.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Heilongjiang 150022;2.Harbin Customs,Harbin,Heilongjiang 150001)
AbstractThe export volume and structural features of Chinese agriculture products to Russian were analyzed.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to Russian were studied by CMS mode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minant factor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growth of China to Russian was the growth effect in the first phrase(2008-2013);in the second stage(2014-2016),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effect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of export growth,and the growth effect and the dynamic cross effect played an obvious hindering role.
Key wordsCMS model;Agriculture products export;China;Russian
中国是国际上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16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 832.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达到711亿美元,进口总额1 021.4亿美元,贸易逆差310.4亿美元。俄罗斯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1],2016年进口额为234.95亿美元,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在中国全面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及“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方针的指引下,中俄的农产品贸易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笔者以俄罗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分析2008—2016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变动情况及影响因素。
1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1.1出口额波动较大,有增有减2008年以来,中国对俄罗斯的农产品出口呈现不规则的波动,且波动幅度较为明显(图1)。2008—2014年中国对俄罗斯的农产品出口总体上呈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15.26%,2014年对俄农产品出口额也达到了近几年的最高峰,2015年则大幅下滑,下降了22.09%,2016年又有所回升,增长率为8.9%。这种波动趋势和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变动趋势相一致,但不论是增长还是下降,波动幅度都更剧烈(图2)。如2009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总体下降了1.69%,而对俄农产品出口额则下降了16.20%,2014和2016年中国农产品总出口额分别增长了6.11%和4.32%,而对俄农产品出口额则增长了10.51%和8.91%。
从市场份额上来看,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比较稳定,维持在2.5%~3.4%,市场份额相对较小。而从俄罗斯农产品进口的市场分布来看,进口自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额仅占进口农产品总额的5%左右,说明中俄之间农产品贸易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1.2出口产品类别比较集中参照WTO农产品协议,农产品统计口径包括HS编码体系中的第01~24章,再按照中国的《海关统计商品目录》将农产品分为4大类:第01~05章的活动物;第06~10章的植物产品;第15章的动植物油脂;第16~24章的食品饮料[2]。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农产品主要集中在植物产品和食品饮料两大类(图3),出口贸易额较大,各年占比均达到85%以上,个别年份甚至占到90%以上(表1);而动植物油脂的出口量很小,2012年出口量最大时也仅有725万美元,占农产品出口的份額比较稳定的保持在0.2%~0.4%。
此外,从出口类别的构成上看,植物产品和食品饮料两大类产品不论是出口额还是出口份额都有较大波动。植物产品出口額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占比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动,2013年占比最低,仅有35%,2016年达到最高值接近50%;食品饮料的出口波动较为明显,不论是绝对值还是出口份额都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动;活动物产品出口额先升后降,出口份额维持在15%以下;动植物油脂的出口变动较小,相对比较稳定。
2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上数据表明,近几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无论是在出口规模还是产品结构上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对于具体变动的原因,借助CMS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2.1CMS模型该模型是由Tyszynski于1951年最先提出并应用于国际贸易领域的,后经Leamer、Jepma以及Milana等的修改和完善[3],已经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分析工具,主要用于研究出口產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因素[4]。
该研究主要分析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贸易变动的影响因素,因为单一分析俄罗斯市场,因此将CMS模型中的市场结构因素剔除[5],模型第一层分解公式为:
Δq=ip0iΔqi+iΔpiq0i+iΔpiΔqi
(结构效应) (竞争力效应) (交叉效应)
模型第二层分解公式为:
Δq=p0Δq+(ip0iΔqi-p0Δq)+q0Δp+(iΔpiq0i-q0Δq)+(qt/q0-1)iΔpiq0i+[iΔpiΔqi-(qt/q0-1)iΔpiq0i]
模型中,p表示俄罗斯进口自中国的农产品在其农产品进口总额中所占的份额;pi表示俄罗斯进口自中国的i类农产品在其i类农产品进口总额中所占的份额;q表示俄罗斯农产品进口总额;qi表示俄罗斯i类农产品进口额;Δ表示2个时期之间的变化量;上角标0表示起始年份,t表示当前年份;下角标i表示i类农产品。
在第二层分解中,结构效应分为增长效应和产品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分为综合竞争力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交叉效应分为净交叉效应和动态交叉效应[6]。结合该研究内容,增长效应反映的是因俄罗斯对农产品的进口需求增长而导致的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增长;产品结构效应反映的是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农产品与俄罗斯进口增长较快农产品之间的匹配程度;综合竞争力效应显示的是中国整体农产品出口份额的增长对出口俄罗斯市场增长的贡献;产品竞争力效应则显示特定种类农产品出口份额增长对俄罗斯出口市场增长的贡献;净交叉效应衡量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变动与俄罗斯农产品进口规模变动的交互作用导致的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额的变化;动态交叉效应衡量的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变动与俄罗斯农产品进口结构变动的交互作用而带来的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额的变化。
2.2数据来源目前,在农产品贸易研究中,不同学者或研究机构选取的农产品范围主要参考的是“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和“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HS)”2种分类方法。该研究采用HS2002分类方法,农产品范围涵盖HS编码第01~24章,为保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全部数据均来源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样本期为2008—2016年,以2013年为分界点,分为2个阶段研究。
2.3模型分析结果表2显示了2008—2016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变动的具体情况。
2.3.1第一层分解。2008—2013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结构效应为160.58%,对出口额的增长起到了主导性作用,带动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增长5.43亿美元;竞争力效应为负值,对出口增长起了阻碍作用,说明在俄罗斯农产品市场上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有所下降,导致出口额减少7.45亿美元;交叉效应亦为负值,说明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结构的变化与俄罗斯进口农产品的结构变化不一致,致使出口到俄罗斯的农产品减少了1.31亿美元。因此,2008—2013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的出口增长完全是基于结构效应的作用。
2014—2016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额呈下降趋势,结构效应由上一阶段的正值变为负值,由促进作用变成了阻碍作用,而竞争力效应则变负为正,说明中国农产品在俄罗斯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交叉效应仍为负值。表明这一期间,结构效应和交叉效应共同作用压制了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使得对俄农产品出口额下降了2.95亿美元。
2.3.2第二层分解。从结构效应的分解来看,增长效应在两个时期均居于主导地位,但所发挥的作用截然不同。2008—2013年,增长效应和产品结构效应均为正值,分别是117.72%和42.86%,表明俄罗斯农产品进口需求的增加以及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符合俄罗斯农产品进口需求对中国对俄农产品的出口贸易起到了促进作用,分别使出口增长了3.98亿美元和1.45亿美元,其中俄罗斯农产品进口需求的增加占据了主导作用。2014—2016年,产品结构效应仍为正值,但对出口增长的贡献明显下降,从42.86%下降到了3.06%;而增长效应的变化则更加显著,不仅由正值变为了负值,且减少了6.56亿美元,显现出巨大的阻碍作用。这主要是源于2014年俄罗斯遭遇西方经济制裁之后,国内经济下滑严重,且通货膨胀率持续居高不下,居民购买力受到严重影响,制约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从竞争力效应的分解来看,综合竞争力效应是影响出口变动的重要因素,但2个时期呈现相反的作用。2008—2013年综合竞争力对出口增长的贡献为-13.69%,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较弱,阻碍了出口,使出口额减少了0.46亿美元,产品竞争力为-6.48%,说明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结构的变化不适应俄罗斯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对整体竞争力起负面影响,进一步使出口额减少了0.28亿美元。2014—2016年,整体竞争力有了大幅的提升,不仅由上一期的负值变成了正值,且是这一阶段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表明在该阶段,中国农产品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对俄罗斯出口市场的增长有积极的贡献,带动出口总额增长了230.51%;产品竞争力效应也由负值变成了正值,但正效应相对较小,仅为23.56%,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比较有限,但说明自2014年以后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结构朝着适应俄罗斯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进行着有益的调整。
从交叉效应的分解来看,2个阶段的动态交叉效应均为负值,且阻礙作用呈显著增强趋势,从第一阶段的-32.09%扩大到-202.39%,表明中国农产品在俄罗斯进口需求增长较慢的产品市场上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在俄罗斯进口需求增长较快的产品市场上,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缓慢,因而占有较小的市场份额。
3结论
以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市场作为分析对象,从出口贸易额、出口产品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贸易的基本状况,并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出口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2008—2013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额平稳上升。在这一阶段,出口增长主要归因于增长效应,即俄罗斯农产品进口需求的大幅增长所带来的出口增长,而竞争力效
应和交叉效应均为负值,对农产品的出口是负面影响。
(2)2014—2016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额呈现大幅下滑。在这一阶段,增长效应不仅大幅下降,且由正值变为负值,严重制约了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而综合竞争力效应变负为正,缓解了增长效应所起的阻碍作用,但基于动态交叉效应的负面影响在这一阶段的增强,导致这一阶段的出口额呈现明显的下滑态势,减少了2.95亿美元。
总体来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的变动主要依赖于俄罗斯进口需求的变化和中国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水平,而产品结构和竞争力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相对较小。
参考文献
[1]
徐佳慧.基于CMS模型的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7:1.
[2] 张兵,刘丹.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测算[J].国际贸易问题,2012(6):49-60.
[3] 张复宏.基于CMS模型的中国水果对俄罗斯出口变动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9):100-107.
[4] 蒋颖.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增长的成因:基于CMS模型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08,27(12):93-97.
[5] 张弛,徐佳慧.基于CMS模型的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分析[J].对外经贸,2016(9):4-7.
[6] 杨跃辉,杨建州.中国主要花卉产品对东盟出口的波动成因:基于CMS模型的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3(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