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利思义

2017-05-30 10:48啾啾先生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断句猕猴子路

小猕猴:啾啾先生,我听说孔子不谈鬼神,也很少谈“利与命”。那时人人都谈论这样的话题,他们怎么可能不谈?太假了吧!

啾啾先生:你说的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句话吧?到今天人们还在为怎么解读这句话争论不休,也没有定论,各有各的道理,大概只有等我们的读者长大后细细研究《论语》才能告诉你答案了。

小猕猴:那时我也成“老猕猴”了!不谈“利与命”,那就请您谈谈那时的热门话题—“义利观”吧!

原文重现: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在《论语》里,孔子经常谈到“仁”,虽然记载的孔子关于“利”“命”的言论不多,但也谈论了好几次,所以人们才为怎么准确解释“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而烦恼、纠结。有人说,是孔子很少主动讲“利”,学生问到了才讲;也有人说,孔子谈到“利”总是跟“义”一起谈,不单独谈“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毕竟孔子他们想成为君子;也有人说,我们要注意断句,“与”字是多义词,正确断句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不管怎么说,孔子和他的弟子主张“见利思义”,而不是“见利忘义”。

同样致力成为君子的子路有一天问孔子:“老师,我们要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呢?”孔子想了想,回答:“你知道臧武仲这个人吧,鲁国大夫,有聪明才智;孟公绰呢,虽然不能说有才干,但很廉洁,没贪欲;卞庄子,刺杀了两只老虎,三战三获敌人甲首,有勇力;还有冉求同学,多才多艺。如果取这四人的长处,合为一人,再配上礼和乐的教化,差不多就是一个完人了。”

子路说:“这么难啊!那还是算了吧,我还是做我自己。”孔子怒其不争,只能退而求其次,就说:“那就退一步讲吧,我们现在要成为完人其实也不必那么完美。不是见利忘义,看到利益的时候能先想到义;在危难时刻,不怕牺牲;自己的承诺,过了很久也还记得。做好这三点,也算是人格完善了。”子路点头称是:“老师说得对,谨听老师教诲。”

除了对子路讲如何成为完人时讲到要“见利思义”,孔子说君子有九思时说君子是“见得思义”。其实意思都一样,都是要先义后利。不过后来的人用儒家学说作为官方道统,过于强调义,忽视了利的作用和意义,压抑了人们对利的正当需求,从而造就了一批“伪君子”,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大概是孔子也没有想到的吧。

啾啾先生提问:

下面四个都是孔子的弟子,其中哪一个没有遵从“见利思义”,被孔子认为“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A.子路 B.冉求 C.子張 D.颜回

猜你喜欢
断句猕猴子路
小猕猴征集令
小猕猴学习画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小猕猴侦探社
小猕猴侦探社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断句” “密码”费人解(二则)
妙用标点巧断句
断句难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