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敏 罗先兰 胡渝琳 尹菲
摘 要:农村电子商务是我国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随着农业信息化进程加快,加上政府主导的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建设促进南充的电子商务的推广应用,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升级转 型,已成为摆在农村经济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次调查从四川省南充市的农村电子商务实际出发,以农民参与的视角,基于分析影响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核心因素与外围因素,分析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成本与收益以及当前南充市在推广电子商务实践中的模式创新,调查南充市农村电子商务农民参与的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 电子商务 农民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0(c)-015-02
农村电子商务是解放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新途径,四川省南充市在下辖的区市县内开展了许多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政府在推进农村电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农民的参与仍然是推广电子商务中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农民参与程度不高这一突出问题。因此进行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调查,了解参与现状,参与机制等信息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意义重大。
1 本次调研活动概况
调查时间:2017年6月~2017年8月
调查地点:四川省南充市
调查人:谷敏、胡渝琳、罗先兰、尹菲、李华龙、江冰、李庆雯、陈创、龙俊睿、曾忠武
调查方式:此次调查采用随机问卷调查,其形式是在南充随机选择农民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整个调查共发出问卷287份,其中有效问卷256份,回收率89.2%。
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共提出了17个问题,设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了解农民文化程度,人均土地面积,农业生产的盈利程度,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以及对政府引导开展电子商务的意愿程度等;(2)农民参与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包括了参与中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参与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问卷采取单向选择,多项选择和问答的形式。
受访对象分布:受访对象分布于南充市顺庆区、嘉陵区以及南充市北部约100公里的南部县和西充县,受访对象人数约800人,身份主要为农民以及少量农村管理者,分布于南充市农村地区。
2 对农民参与电商驱动因素的调研
受限于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核心要素和外围要素分别为农村电商发展的驱动要素,核心要素作为主导的驱动力,是农村电商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1]。
2.1 驱动农民参与核心要素的调研信息
(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农民对信息的能动反映,是对信息加以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受限于个人文化素质和信息市场环境。调查中上网主要用途:40%的视频类、游戏类的自我消遣,25%浏览网页,22%的购物消费以及13%的自我学习,上网行为以娱乐为主,不能将市场信息主动的转化成知识加以利用。
(2)文化程度:农民个人文化素质影响着农民处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限于城乡二元结构,调查中83%的受访对象处于小学文化水平,14%处于初中文化水平,仅有3%拥有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从抽样调查的样本可以推断,整体南充的农村人口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占大部分,农村教育发展滞后。
2.2 关于农民参与外围要素的调研信息
(1)电子商务技能的培训。参与情况:调查中80%的被调查者有接触到政府相关组织培训,试图通过“技能式”的培训和“激励性”的政策引导参与,但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积极性并不高,61%的受访对象认为基本每户有参与,28%的人认为只有40%的人参与,这表明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驱动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是當地农民本身的内生力量的缺失。
(2)电子商务的硬件基础。第一,电子商务基础设施:2016年南充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39.85亿元,其中信息传输、软件业投资5.7亿元;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212.91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143.84亿元,通邮行政村比重100%,年末农村移动电话用户163.87万户,固定互联网用户达到23.12万户,基建改善较为明显。
第二,电子商务销售渠道:农村电商市场存在农村消费和销售市场,分散的农户和大市场存在矛盾,调查中41%的被调查者拥有的土地面积在一亩以下,有77%拥有三亩以下的土地,散户经营人均耕种土地面积小,产量低,并且69%的受访对象农产品只用于自己用掉,不足以销售,15%的受访对象卖给就近下乡采购的商贩,农民自身参与电子商务渠道并未走上“信息化”的高速公路。
第三,电子商务销售平台:调查发现近几年在政府扶持下迅速建立了相关网站,如村易通、南充市农牧业信息网等。但由于管理不善等主客观因素导致信息资料不全面、不系统,易导致盲目经营,无序投资的发生。54%的农户认为网上交易过于复杂、32%认为安全问题难以保障,8%认为农产品物流保质期段、物流路程远等问题,影响到了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循环与周转。
3 农民参与电子商务预期成本与收益的调研分析
3.1 农业生产盈利性
在调查从事简单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者年收入可知,40%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在1000元~1000元以下,32%的受访者在1000到2000之间,远低于2016年南充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92元,仅从事农业生产无法满足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从事农业活动的农村居民收入显著高于未接触电子商务的村民,调动生产积极性通过“逐利性”引导,诱使农民参与农村电商,成为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增收的原动力。
3.2 电子商务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达成一笔交易所花费的成本,包括传广告费用、谈判、协商、监督等活动所花费的成本。农民参与电商主要受到电信资费的制约,资费门槛是使用互联网从事各种活动的费用起付线。调查中当地农民负担的上网费用58%的人能够负担在50元以下,30%的人负担50元~100元,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年收入低下,过高的信息获取费用一定制约了农村网络的发展普及。
3.3 电子商务物流成本
在农民参与过程中物流费用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开支,部分农产品具有易变质的特点,物流难度较大,费用较高,南充市物流总体上以生产性物流为主,受行业、部门垄断和资金、土地等要素约束,物流配置一定程度上错位,加之南充市幅员广阔,地貌单元复杂,农村地区偏远,现代化的物流体系难以到达,因而物流费用是制约电商发展的重要瓶颈。
4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与农民参与的调研分析
C to C模式不能解决供需矛盾;B to C平台不符合流通规律;C to B模式不适应农村现状,因而模式创新为F to C to B。F即Farmer为农民;C即Cooperation为农业协会合作社等,B为农产品销售加工企业[2]。
南充分散的农户是经营农业的主体,家庭单位、自给自足是当前南充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农村中的合作社、企业等组织较少,没有集中统一的组织,难以向B提供足够的供给;其次C的作用即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要素,组织者“领头羊”的作用,并未真正深入到农村建立起合作社、企业等,C的开展需要进一步“接地气”,落实组织者的作用而不仅仅停留在号召层面。
南充市开展了大量的农村电子商务的实践,企图找到电子商务发展结合当地实际的新模式并推广。各县级市创办电商研究中心、打造电商产业园,创办农产品电商示范区等形式活动,培训了一大批农村电商企业,例如川北凉粉实现了方便凉粉全球首发网购,已经发展为集粮油加工、物流配送、餐饮经营、副产物养猪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化集团,实现了“田间—工厂—餐桌”的模式,契合了F to C to B模式,农民参与在“田间”进行的生产活动集中到川北凉粉企业,经加工实现了农产品的上行。
农民参与F to C to B模式中,当地的问题主要出现在C,农民大多数仅仅作为独立的个体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少数的农民参与通过淘宝模式C to C 进行交易,农民的参与主要对象是其中的B和C即作为生产者和组织者,南充市还未能充分利用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形成产业园为主导的“产业扶贫”模式,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建立起产业链,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农村电商发展。
5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农民参与的调研总结
南充电子商务中农民现行参与程度不高,由南充实地调研并通过实证分析,结合电子商务发展要素模型,主要归因为电子商务发展俩个大方面:核心要素和外围要素。究其农民参与农村电商程度不高,是由于两方面的驱动要素出现了缺失或不足。
参考文献
[1] 周海琴,张才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关键要素分析[J].中国信息界,2012(1).
[2] 李海平,刘伟玲.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模式创新[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1(2).
①基金项目:四川师范大学科研创新基金、四川师范大学第十二批学生科研创新重点创新型项目“南充农村电子商务中农民参与问题的分析”研究成果之一。四川师范大學经济与管理学院项目组成员:谷敏、罗先兰、胡渝琳、尹菲、李华龙(通讯作者)、江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