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从君
朗读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根据新课标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阅读、书写,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只要我们多多留心,善于思考,积极探求,指导学生朗读的“法子”还是会很多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关注人文,关注课堂,关注教学,为语文朗读教学开创出更加实用而高效的途径吧!因此,朗读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本人就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朗读促使学生自觉辨字词的音、形、义。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朗读不同于默读,朗读时,必须眼看,口读,耳听,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熟练的基础上要求读得流利而有感情,符合不同的口语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重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倘若遇到不会读的字,就必须停下来,认真查找这个字的读音,或在课文中找,或在字典里找,才能继续下去,只有逐字逐句去读,才能促使学生自觉辨析字词的音、形、义。
2、朗读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大多数孩子都会在头脑中把书面语言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即把文章中用语言文字描述的生活情景变成头脑里生动形象的图象。倘若遇到不会读的字,就必须停下来,认真查找这个字的读音,或在课文中找,或在字典里找,才能继续下去,只有逐字逐句去读,才能促使学生自觉辨析字词的音、形、义。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脑子里“放电影”,把作品的内容清晰而具体的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
3、朗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的语言两种。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在飞还发展,我国已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的传递和交流都离不开语言,不论传递信息的手段多高,有多少种科学仪器、科学手段,必要的、最有效的工具还是语言,而朗读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唐代大诗人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说明了读是写的基础,有了读的量,就有写的质。朗读可以使局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沟通,通过朗读课文,不但能够让学生在口头上,而且要习惯课文里的用词用语,潜移默化地吸收书面语言,还能帮助学生巩固汉语拼音,巩固字、词、句、段、篇,促进吸收和作文能力的双重提高。
4、朗读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理解是学生把握朗读技能的最主要的标志,读一篇文章,首先从文字层面来说,经过一步步读懂字、词、句、段,才能够逐步理解整篇文章。以记叙文为例,读者对文中所记叙的事物和思想感情进行想象,并从中概括出文章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也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言处在发展初期,还不能依靠内部语言的思维,并且注意力也不稳定,要依靠阅读时的大声言语来保持注意稳定进行思维和理解内容,并获得有效的识。把书面语言的形式与它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理解课文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特别是一些意思难以领会的词语,深奥的句子,通过有味的朗读,让学生达到理解,这比起教师繁锁的讲解要好得多。
5、朗读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记忆力,思维力和记忆力是人的重要智力因素。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习的记忆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没有记忆力,人的一切心理发展,一切智力活动,一切实践活动都是不可能的,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因为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阅读活动。朗读时,除了视觉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外,读出来的声音刺激也同时进入大脑皮层的同一区域,加强这一痕迹。所以,朗读起到了看和听的作用,能建立视觉和思维,听觉和思维的多种联系,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途径
1、備课中研究课文,注意备朗读。备课的时候,按照朗读的要求,首先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不同,朗读的目的也就各异。比如“看图学词学句”课文,朗读的目的是读准字音,认识和理解词句。“看图学文”课文朗读教学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意境,领悟感情认识句子和段落。“课文”部分的朗读教学目的则是加深对句子和段落的理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备课时目的明确,教学中才有针对性。其次是要有周密的计划。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考虑好是由教师范读,还是由学生试读;是以读代讲,还是讲读结合;哪里先讲后读,哪里先读后议,再讲;哪里领读,哪里齐读,哪里分角色读等都要有所考虑。
2、教学中讲求朗读实效,不搞形式主义朗读。教学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按目的和计划进行。如果是教师范读的课文、段落或句子词语,教师就必须按课前准备的,并发挥其最佳朗读效果,朗读给学生听,是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并模仿着老师口气,语调去读。朗读是每个人自我感受的外化,抒发的是自我真实的情感,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韵味。
3、课外加强朗读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课堂上的朗读训练往往受时间的限制,不能使每个学生达到要求,必须通过课外的指点、辅导来补充。几年来,我常在班上进行朗读比赛和开展朗读录音活动。听朗读录音时,让学生学习朗讀中的停顿、重音、快慢和声音的高低,进而在自己的朗读中得以体现。进行朗读比赛的内容很丰富。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言处在发展初期,还不能依靠内部语言的思维,并且注意力也不稳定,要依靠阅读时的大声言语来保持注意稳定进行思维和理解内容,并获得有效的识。朗读一段话;朗读一首儿歌;朗读一篇有趣的童话,形式多种多样,有个人的,有集体的,几乎每个学生都在课外得到了教师的朗读技巧上的指点,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综上所述,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其重要性已越来截止为人们所认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多方面狠抓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丰富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他们以后学好词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四川省雷波县箐口乡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