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2017-05-30 07:06唐冬梅
求知 2017年4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共产党宣言宣言

唐冬梅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向全世界公开阐明共产党人的观点和意图。时光荏苒,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然而《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并未过时。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发生深刻变革时期,学习《共产党宣言》,应结合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而与时俱进地重新理解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样才能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

两个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两个必然”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发挥指导作用,揭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

“两个必然”是永恒真理。虽然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依然存在。即使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诸多措施进行调整来缓和阶级矛盾,使社会相对稳定,新技术革命也使资本主义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既要客观地看待,也要从历史发展规律中来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正如马克思所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也给予高度评价,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所以,资本主义短期内不会灭亡,在人类历史舞台上还要存在很长时间。但是资本主义并不是永久存在的,因为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永无止境的扩张,资本主义生产不断向前发展,资本家也为了扩大市场而不断向外扩张,资本主义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并明显地暴露出来。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资本主义所有制必然要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是“两个必然”的客观依据,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可调和。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工人工资收入呈上升趋势,工人生活得到改善,但是与工人所创造的财富相比,工人收入却远远低于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资本主义国家用福利制度作为改善社会分配不均衡的手段,为弱势群体谋得好处。但就算这样,也不能改变资本家在初次分配时夺走绝大部分剩余价值的事实,所谓的福利制度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工人阶级依然没有获得生产资料,工人阶级的阶级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质变。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引发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世界各国也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出现生产过剩和金融投机的现象,同时也出现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分化,这都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由此可以看出,“两个必然”的客观依据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个思想现在依然正确。“两个必然”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要科学理解这个思想,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树立社会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能实现。

发展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任务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还要发展生产力,即“工人阶级的第一步就是使無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然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因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十分发达的基础上实现的,但是现实中的社会主义都是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发展生产力就成为最紧迫的任务。但我国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为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后来又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从此以后,中国的发展实践证明,中国走上了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的道路。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一系列理论把社会主义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层面,强调我国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一个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但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共产党宣言》为如何向着共产主义社会方向发展指明了道路,那就是发展生产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心任务,既改善了工人生活,又可以不断发展生产力,当生产力发展到顶峰时,再也没有任何阶级和国家存在。阶级和国家被炸毁,然后迈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见,发展生产力不仅是无产阶级的根本任务,还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发展生产力都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生产力是我国当前十分紧迫的事。《共产党宣言》中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我们要始终把《共产党宣言》中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作为我国深化改革过程中的理论指导,使我国的改革不偏离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特征

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伟大的价值追求和崇高目标,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自由联合体”,是《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恩格斯认为,这样一个联合体对于未来新社会有标志性意义。恩格斯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看成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看成是共产主义社会事业发展的结果。而且这一论述也阐明了在人的发展问题上全体和个体的关系:没有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就没有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首先要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都非常注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不懈的努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人的重要性,知道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一环。党和国家为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采取一系列措施,力求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让人的物质文化和身心情况、思想状态都得到普遍提高,让现代化的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贡献。党和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之后,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定社会主义成败得失的具体标准,就是貫彻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民为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人民的根本利益。

全球化:指导中国走向世界的最佳途径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世界历史进行了论述,指出所谓的“世界历史”,指世界被分割为孤立的国家、国家之间互相较少影响的过去状态正在终结,国家间的界限被逐渐打破,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整体。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共产党宣言》认为全球化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过程。《共产党宣言》中全球化的思想是指导我国走向世界的最佳途径,表明我国一定要参与全球化进程,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更上一层楼。

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实际上资本主义社会特性——资本无止境扩张,资产阶级为获取利润,必然奔走于世界各地,到处开辟市场,到处安家落户,把生产和消费日益变成全球性。所以,经济全球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回避全球化、不参与全球化都是错误的做法。

当前,随着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在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我国必须参与经济全球化。只有参与经济全球化,我国才能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更好地利用国外市场,吸引更多外资,推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更好地发展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为基础的新兴产业,不断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关于政治全球化,《共产党宣言》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成为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

关于这一点,欧盟的发展进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起初欧盟也是以经济发展为主基调,后来不仅是经济连政治也倾向于整体发展,欧盟就是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的例证。但是欧盟只是区域性组织,并不具备世界性组织的性质。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性政府的形成也不是没有可能,虽然这个政府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政府有所不同。所以,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我国也必须参与全球化进程,在有可能形成的世界政府中占有一席之地,使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关于文化全球化,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这是因为经济、科技快速发展,使各国文化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文化交流机会增多,各国人民也可以感受到别国的文化。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国,全球化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重要影响。文化全球化不是说文化单一化,相反,文化全球化是指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与沟通。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越来越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而科学需要人文学术背景。所以,我国必须参与文化全球化。只有参与到世界文明中心,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同时,把中华优秀文化介绍给世界,让中国的文化因子融入世界性文化,成为世界性文化的组成部分,才能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耀眼光芒。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面对文化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把握精髓并对其注入新活力,要立足于发展的新实践来学习《共产党宣言》中的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把《共产党宣言》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 伟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共产党宣言宣言
青春宣言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Father's Day
柔软宣言
杭州宣言
振兴发展是老区根本任务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