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 求是 求活 求效

2017-05-30 10:48朱明璋
邓小平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求是

朱明璋

[摘要]邓小平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源于他漫长的卓越革命实践,同时也学习、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总结和践行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方法。邓小平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可浓缩为“求实、求是、求活、求效”四个词。在日常工作中,邓小平特别注重调查研究,深入访谈,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写短文,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又能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在领导方法中,他总是把立足当前与谋划未来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善于总结前人,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关系,能够非常准确和科学地对时局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正确的决断。

[关键词]邓小平;求实;求是;求活;求效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7)04—0027—07

漫长而卓越的工作实践,历练了邓小平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视邓小平为人才难得并几度重用他的毛泽东,十分重视方法体系的构建,他写过《工作方法六十条》、《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等五篇专论。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等重大方法,给了邓小平诸多教益。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正确的方法论并用它来克服毛泽东晚年因“左”的错误而脱离实际走向的极端说法和做法。

一、继承并坚持毛泽东倡导的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

共产党人信奉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在邓小平的从政实践中得到了出色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他继承并坚持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

毛泽东指出:“实事”是客观事物,“是”是其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是人们的探索。邓小平把它概括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1975年初,苦撑危局的周总理病重住院,毛泽东重新起用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邓小平对“文革”造成的乱局进行整顿,不怕被再次打倒,撤掉了“四人帮”支持的坏头头。这一年,他每次讲话都引用毛主席的语言来纠正毛主席晚年支持的错误做法,成效速见。周总理对他讲:“你干得比我好。”邓小平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求实求是。同年7月,毛泽东又给了他一副重担:代替王洪文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全面整顿向纵深拓展。11月,毛泽东通过毛远新给邓小平下达指令:由邓主持,作出一个肯定“文革”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的决议。邓小平就说,“由我写这个决议不适宜,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以自己的政治生命来捍卫实事求是。年末,他被第三次打倒,但人民给他加分,抵制了“批邓、反右倾”运动。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致力于从根本上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体有三:

一是支持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从根本上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7年,尚未复职的邓小平对两位在职的中央同志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不符合毛主席生前多次讲过自己也犯过错误的讲话精神。1978年5月,他冲破阻力,全力支持胡耀邦等人组织发动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使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二是求实。还历史事件和知识分子的本来面目。1977年3月,邓小平复职的第三天就着手在科教领域拨乱反正。他召开座谈会、汇报会,听取意见,扳倒“前十七年教育领域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两个估计,为数百万知识分子脱“臭老九”之帽;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口号,果断决定当年恢复高考。他先后召开全国性的教育工作者会议、科学大会和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迎来了教科文事业的复兴,迎来了知识分子的春天,迎来了全面的平反冤假错案和拨乱反正。

“求實”的一个大工程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讨论修改和最终通过。这是由邓小平、胡耀邦主持,20多人起草,经过4000多人参与讨论,历时一年多的“求实”和“求是”的历史文献。其重点和难点是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阐述其功过是非。纵观60年,追述新中国成立前的29年,毛泽东功大于过的历史地位确立了。可以说这是实事求是的范文。

三是求是。实事求是不只是求实,更重要的是“求是”,深入事物内在本质,探求规律,追求真理。对此,邓小平在其晚年有更辉煌的建树。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对社会主义本质深入浅出的表述,改革开放的总体设计和逐步推进,对当代世界主题的论述和对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的指导方针,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政策等等,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定名为邓小平理论。

(二)他继承和坚持了毛泽东关于矛盾学说中方法论的思想并得到了出色的应用

一是抓主要矛盾,牵牛鼻子,举纲张目。1979年10月在中共省委书记座谈会上邓小平指出:“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此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的基本点,成为带动现代化建设的牛鼻子。在农业领域,粮食是牛鼻子,“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坚持组织上抓改革开放的牛鼻子是“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

二是抓矛盾的两个方面,“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此前,过分夸大了主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抓“纲”损“目”。“以钢为纲”,九千万人炼钢,严重损害了轻工业农业;“以粮为纲”,劈山造田,毁林种粮,违背了因地制宜,减产减收入;“以阶级斗争为纲”,抓错了“纲”,还要年年月月讲。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先后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民主与法制建设、现代化建设与打击犯罪、经济建设与教科文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等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防止和克服了一点论、片面性。

三是化解矛盾,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文化大革命”对内打倒一切。邓小平复职后和其他中央领导成员一起,平反冤假错案,为右派分子和地主富农分子摘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迎来了安定团结的大好政治局面。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斗争性促进事物发展,而相互依存、互相联结的同一性同样能推动事物前进。邓小平用活了《矛盾论》,其实际效果事半功倍。邓小平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方法的精髓可以概括为“求实、求是、求活、求效”八个字(以下简称“四求”)。这“四求”有着丰富的意蕴:“求实”是指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标准来检验是非曲直;“求是”指探求掩盖在现象后面的事物本质,探求事物发展规律,探求真理性认识;“求活”指想问题办事情要因地因时因势因人制宜;“求效”指任何方法要讲效率、效果和效益,“会捉老鼠是好猫”。思想方法是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的指导,邓小平的“四求”更多的是体现在他的日常工作方法中,更出色的是体现在他的领导方法中。

二、“四求”在日常工作中的成功运用

邓小平日常工作方法,可说是丰富多彩,同样渗透了“实、是、活、效”四字。试举七例。

一是走群众路线,调查研究、开调查会,深入农户访谈,形成对策。1961年四、五月间,邓小平和彭真带领5个调查组,到北京顺义和怀柔两县进行调查,他们耐心倾听群众意见,向党中央提出自己的意见:“从一个多月调查的情况来看,贯彻执行‘十二条、‘六十条指示后,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已有很大提高。但是,要进一步全面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于供给制,粮食征购和余粮分配,三包一奖、评工记分,食堂,所有制等问题的措施,还需要加以改进,有些政策要加以端正。”这次调研成为毛泽东倡导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一个重要成果。

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邓小平对1960年和1961年的粮荒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现粮荒的主要原因不是天灾,而是“一大二公”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破坏了生产力发展。他对何种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粮食增产作了具体分析,引用了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些包产到户的,要使他们合法化”。正是这一点,成为日后邓小平大力支持城乡改革第一炮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声。

三是开小会,开短会,讲短话,写短文,讲效率和效益,他自己身体力行。1975年讲军队整顿内容时,讲了“肿、散、骄、奢、惰”五个字;1982年,邓小平讲道:“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1989年和美国尼克松讲稳定重要性时只讲了几句话:“中国人这么多,底子这么薄,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稳定压倒一切。”通览《邓小平文选》220多篇文章和谈话,字数逾千的约占40%,召开小型座谈会记录和个别访谈录篇数逾半。短会节时,短话短文还有易记易传的益处,其共同点是效率高效益好。

四是“敢”字当头,“勤”、“巧”跟进。1977年,邓小平说:“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奮勇来抓。”1978年12月又号召“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没有这样一大批闯将,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邓小平自告奋勇干难险大事均继之以勤勉和巧妙,1975年横下一条心抓整顿靠勤于调查、勤于奖惩、勤于抓细节。说到巧妙之处甚多,1975年他有两巧:一表现在他用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做法,二表现在他选准了干才,“一九七五年我抓整顿,用了几个人才,就把几个方面的工作整顿得很有成效”。如选用万里整顿瘫痪的铁路,迎来了风驰电掣“万里通”。

五是选准突破口。1975年抓全面整顿的突破口是整顿铁路堵塞,他一抓就灵,铁路畅通,威望提高。1977年抓拨乱反正的突破口是科教,否定了“两个估计”,为“臭老九”摘帽,恢复高考,突破“两个凡是”,带动了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

六是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第三次复出后,他抓住发达国家周期性萧条,港、澳地区游资过剩的机遇,支持广东省试办经济特区;抓住美国民主党卡特政府上台对华关系改善之际,亲自率团访美,实现了中美正式建交,继而访问日本,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也走出国门,发展对外友好关系,最终实现了全方位对外开放。1990年12月,邓小平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提出善于利用机遇解决发展问题。“要抓住西欧国家经济困难的时机,同他们搞技术合作,使我们的技术改造能够快一些搞上去。”机遇青睐于有准备的头脑,有准备头脑面前机遇多。

七是通过立工作条例治乱,按客观规律办事。1961年邓小平主持整顿企业秩序,为工业治乱,派出11个工作组下厂矿调研,办法从群众中来,去粗取精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工业七十条),恢复了被“大跃进”打乱了的规章制度和正常秩序,有所创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三、“四求”在领导方法中的出色应用

邓小平古稀之年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实、是、活、效”为特色的领导方法,在他晚年亮点甚多。

(一)把立足当前和高瞻全局、远瞩长期结合起来谋划运筹

首先,树立全局观点,从整体谋划。1956年始,邓小平在中央最高层工作,胸怀全局,放眼世界。1989年,他对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作政治交代时提出:“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胸襟开阔。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

1965年始,中苏分裂,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美国扩大越南战争至中越边境,战争阴云笼罩。当时中央的对策是放进来打,立足于打、早打、大打,于是加强备战,限制沿海发展,全民皆兵,全国深挖洞,重工业进山区甚至进山洞。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党中央审时度势,进行调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有了变化,过去我们认为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现在我们分析,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拥有核弹的美苏实现了恐怖平衡,这两国人民反对战争,世界和平有希望。过去,我们搞了“一条线”的对外战略,现在“根据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我们改善了同美国的关系”。基于这一分析,邓小平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决定裁军一百万,停止“深挖洞”和“大三线”建设以及“山、散、洞”布局,提出“一心一意搞建设”,抓住机遇,扩大沿海开放,壮大自己,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其次,放眼当前和放眼未来有机结合,谋划两个大局和“三步走”的长期战略。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发展我国经济。第一步是达到温饱水平,第二步是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现代化。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有三个特点:一是以人民的生活水平“温饱”、“小康”、“中等发达”为目标,体现“发展为了人民”;二是以人均水平算,不比经济总量,较科学;三是计算很准确,起点是1980年人均250美元,前两步为每10年翻一番,年增7.2%,都已提前超额实现。不像过去说大话,如今留有余地。实践证明,他的“三步走”路线图谋划是科学的。

邓小平谋划的先抓沿海的开放发展,再由沿海支援内地共同发展这两个大局的战略也得到了成功的实施,现在内地的省(区)都获得了沿海省市的大力支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除此之外,邓小平还提出了在不同领域的“长计划,短安排”,中共中央全会均定期召开、定期换届,各有重点、有序进行。

(二)勤于总结反思和善于借鉴前人以及外国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

重读《邓小平文选》,发现他总结回顾工作,借鉴前人和外国经验教训的文章和访谈录的数量颇多。邓小平讲过:“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从反面促使我们制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以及一系列政策,由此受到了人民的拥护。1991年8月20日,他对新的几个中央领导人慎重提出:“一个总结经验,一个使用人才,这两点是我的正式建议。”

邓小平说过:“光凭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还解决不了问题。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他晚年访问了美国和日本,研究过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他也从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和刘伯承的共事中吸收经验,从基层群众博采众长。人们称他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是在学习借鉴和群策群力中逐步完善“总设计”、完善“邓小平理论体系”的。

(三)邓小平有针对性、时代性并富有个人特色的语言表达

他的语言特色有四:讲话直白而一言中的,简约而内涵丰富,质朴而魅力四射,通俗而睿智精深。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列举的空话连篇等八大罪状,他一条都不沾边。

(四)对原则性与灵活性(刚和柔)、沉着冷静与当机立断的辩证运用

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尔夫人应邀来中国访问,英国不想放弃对香港的控制,她强烈表示不能废除鸦片战争后有关香港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邓小平刚柔兼备地告诉撒切尔夫人:第一,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整个香港地区,斩钉截铁;第二,对外正式宣布收回香港,可以再等一二年,而且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灵活变通;第三,从大的方面讲,对英国也有利,意味着英国结束了殖民统治,会得到世人好评,好言劝告;第四,如果收回前的过渡期发生了撒切尔夫人所说的“灾难性后果”,那我们将勇敢面对灾难,面对波动,中国政府将不得不另行考虑收回的时间和方式,警告后果;第五,希望从撒切尔夫人访问开始,双方共同商量好为各方面接受的具体办法。这次谈判,奠定了香港顺利回归的基础。

1989年至1992年这四年是一个非常时期,中国发生“八九政治风波”,其后苏东剧变,西方七国“制裁”中国。关键时刻,邓小平以85岁高龄亲临一线,采取一系列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措施,当机立断,平息国内政治风波,稳住阵脚,冷静观察,抗击制裁,韬光养晦,不受挑动,泰然处之,有所作为。苏东剧变后的各国都不同程度经历了经济滑坡、政党林立、贫富分化加剧,在全球经济总量位次下降;而此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外贸总量全球第一,惠及全国人民,政局稳定,进入太平盛世。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向实现民族复兴的美好梦想阔步前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邓小平当年的既坚持原则、当机立断,又冷静观察、沉着应变的领导方略是何等高明。

1992年头两个月中,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以其卓越的功勋和崇高的声望,表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治党治国、内政外交的重要理念,使他一生的辉煌业绩达到了新的高度。在这次南方谈话中,有一言九鼎、掷地有声的时代强音:“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发展才是硬道理”。有与时俱进、耳熟能详的名言: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他一言解惑,破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判断“姓社”、“姓资”等难题: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有“若干高速发展阶段”,是其殷切期望。“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这是邓小平真诚的反思,更是对上海的鼓励和期待。

邓小平万余字的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落实到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传承到如今的十八大和即将召开的十九大,时代的强音响彻两个世纪。

邓小平卓越的方法是和他卓越的功勋、崇高的品质紧密相连的。弘扬邓小平的崇高品质和卓越的方法,对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有现实意义,对想问题办事情有普遍意义。

(责任编辑 付国英 王丽娟)

猜你喜欢
求是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论基于人性化管理视角中教育行政管理的高效开展
2018年3月16日 《求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培养“求是”“求实”“求真”的历史意识,让历史课富有“历史味”
试论近代史学的螺旋式发展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茅临生在《求是》撰文指出
“求是”薪火耀宜州
《求是》如何刊发领导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