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大了,当我老了

2017-05-30 10:48敏捷
心理与健康 2017年4期
关键词:儿女子女事情

敏捷

日前,在参与微信调查的180名老人中,七成以上表示子女在孩童时期与自己最为亲密,成家立业后与父母的沟通逐渐变少,更有九成老人曾遇到过子女与自己说话不耐烦的情况。老年人为何会遭遇“色难”?“色难”面前怎么办?以下两位老人的倾诉,我们不妨听听—

孙大妈(67岁)

“进入絮叨模式”

让人生烦

我老伴走得早,唯一的一个女儿大学毕业后留在外地一家大公司做营销。她时时刻刻都是我的牵挂,我们约定每天晚上通一次电话,可是她常常违约。我等不及,给她拨过去,她跟我只说几句话就要挂机。我几乎哀求地对她说:“你不能多跟妈妈说几句话吗?”她说:“妈妈,您又要进入絮叨模式啊?您女儿我每天工作平均在12个小时以上,没有节假日,只能轮休或者调休,每天从早晨忙到夜晚,哪有时间听您口罗 唆?”

见面不成,打电话不行,干脆,我自作主张买了车票直奔她那里。女儿责怪我的鲁莽,实在撵不走我,就认真地提醒我:“少说点话,我想静静。”

可是,我努力了,但是有些事情看不惯,还是忍不住叨叨几句。我最看不惯的就是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出去吃顿饭,也要花好几百块钱;去超市买东西,不看价就往筐里放。女儿最反感我唠叨了,她说:“我最怕您一件事情反复说很多次,每次出门买东西都告诉我,没用的别往家买。虽然节俭是好事,但每天都说,就不想听了。”有许多时候,我想了解了解她的工作情况,可是她回答我的却是冷冰冰的“别操心”!

一次,我把满肚子苦水倒给好朋友马大姐。马大姐告诉我,年轻人和老年人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他们不愿意把心里话告诉父母,一是怕父母担心;二是即使说了,事情也得不到解决,莫不如不说。她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我:“作为老人,要想和子女沟通也不难。只是别以长者自居,动不动批评人,指责这指责那的。”马大姐说:“将心比心,我们都是从年轻时过来的,想想我们那个时候与父母的关系,希望有什么样的父母,希望父母对我们怎么做?最好能理解年轻人的心思,只要他们不走歪路,一般用不着过问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父母是长辈,但也应该成为儿女的朋友。切忌天天数叨,在聊家常或谈工作的时候也要以平等的身份,不要高高在上,要让儿女们感到亲切,而不是压抑。说实话,孩子工作都很忙,在生活上多关心些,多为她解决点后顾之忧,比絮叨更好。”

听马大姐这么一指点,我从此少说多做,女儿不但不撵我走,还租了房子让我和她在一起久住。

刘大妈(69岁)

孩子不是

快乐的唯一源泉

刚退休的时候,我总觉得快乐不起来,整天宅在屋里不知干啥,把所有的寄托都放在孩子身上,整天盼望孩子回来。孩子进门,我马上把好饭好菜端上来,然后,坐在他的身边问这问那。孩子上班走后,我又打电话、又发微信,问他在忙啥,嘱咐别太累,打听工作顺利不顺利……孩子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说我哪来这么多事儿,真是“事儿妈”!

其实,我也知道孩子忙碌得很,让他天天与我如影随形不现实,可是孩子一走我就不知所措。后来,在社区组织的一次“老友晚年幸福”交流会上,看见有些老人那么开心,听他们介绍快乐的退休生活,发现人家的寄托是多方面的,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快乐感可以被动接收,也可以主动去开发创造。

不再把孩子作为快乐的唯一源泉以后,我发现了许许多多快乐的方法:比如,可以阅读好书,多看报刊;可以多和意气相投的邻居、亲友们聚会、聊天;可以和友人、老同事一起去旅游;还可以去上老年大学,或参加舞蹈班、歌唱团、健身队,学学电脑等,增加些爱好和兴趣……

以前我离不开孩子是因为自己缺少“伴”。都说“童年要欢天喜地,青年要开天辟地,中年要顶天立地,老年要谈天说地”,老年人爱聊天是天性。为了给自己找聊天对象,我采取了三个途径:一是与原来工作单位的朋友保持联系,人分开了,联络不中断;二是参加社区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结识新朋友,还与楼院里的退休老人建立联系,经常一起去参加一些唱歌跳舞活动;三是利用QQ群、微信朋友圈等,与天南地北的有相同爱好的人交朋友,其中有许多年轻人。如此拓展交友渠道,我的朋友比退休之前多了许多。

我的悄然改变让孩子惊喜,他说:“以前的您,整天在家苦等我回来,给我增添压力,影响我的工作,您自己也陷入苦闷,影响身体健康。如今,您不再把我作为快乐的唯一源泉,积极开发快乐,不仅您自己排解寂寞,身心健康,而且对我的发展也是支持。说心里话,现在的您,更可爱!”

父母在孩子们小的时候,扮演“灯塔”的重任,处处为孩子指引方向。可是,人老了,老年父母和年轻儿女在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上、在对事物的认知方面,确实存在着代沟,有些事情,老年人不如年轻人。所以,老年人要面对现实,当不了“灯塔”就当孩子们的“港湾”吧。

“灯塔”也好,“港湾”也罢,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子女的理解、沟通和交流必不可少。

站在父母的角度来讲,要多理解孩子,体谅他们的不容易,有些事情该说简说,不该操心的别口罗 嗦。平时一定要放下身段,和子女平等交流,先做朋友再做父母,不要把儿女当做自己的私有产品,宽容相待,这样就不会觉得失落,更不会有怨言。

站在儿女的角度来讲,要“和颜悦色”。常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多理解老人渴望陪伴的需求,多想想父母抚养自己的不易、对自己成长倾注的感情和付出的代价,尽量多陪陪老人。孝敬父母,给钱给物只是一个方面,给笑脸、给精神慰藉更重要。只要換位思考,老年父母和年轻子女就一定能够和睦相处,父子情深,母女和谐。

猜你喜欢
儿女子女事情
天山儿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江湖儿女
家有儿女欢乐多
把事情写具体
一级浪漫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