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刚
摘 要:从山地公园建设特征和类型着手,总结了自然生态的发展历程、内容及其对建设规划的影响,并提出了影响山地建筑的5个影响因素,即水文、植被、地质、地形、气候。最后从生态的设计、情感设计、视觉设计等说明了山公园建设规划和设计的重点,为山地公园建设规划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自然生态观;山地公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0 引言
自城镇化实施以来,山地建筑用地正在不断地增加,人们对山地建筑的设计要求不断提高。人们的出行、生活、工作,要依靠山地多元化、舒适、合理设计,建筑设计的多元化趋势已经无法逆转。山地建筑规划在国内起步比较晚,最初起步于国外的山地规划,但是由于没有结合国内实地详情,山地建筑设计存在很大的问题。多种多样化的地形空间,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给山地公园景观的规划提供了大量的可参考元素。山地公园有地质不稳定,气候善变,植被重要,地形复杂,水文动态等等特点,它的生态环境比普通平地复杂、敏感。气候、水文、植被、地质、地形、地貌因素的任何改变将导致山地生态环境的变化,甚至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使得山公园建设是不同于其他公园的。
1 山地公园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从自然生态的观点思考建筑,可以避免建立一个单一功能的局限性。山地公园建筑和其他景观建筑的区别在于其基础是一个特殊的地理环境。
1.1 类型
山地公园建筑根据位置分为山顶、山麓、中央山三大类别。
(1)山麓:山坡和周围平地相接的部分为山麓,所以这一部位的地势比较开阔、坡度也比较小,这比较有利于建筑的布局。把整个山当做背景的建筑,是理想的建筑。
(2)山體中间:建筑的位置选择在山体的中央位置是十分重要的,若是随便进行开展,很难很好的控制建筑和山体轮廓。一般的山坡分为凸型地段和凹型地段。凹型地区具有一定包容度,建筑往往可以被部分岩石和树木挡住一部分,位置选在这个领域,可以保持山的轮廓。中国寺庙的位置就喜欢选择在中央部位,有群山环抱之势(图1)。凸型区域,建设建筑地点多在那些拥有更多的功能、形态变化的部分,通常基于陡峭的悬崖和山翼。
(3)山顶:山顶山区最高部位,山体上升结束部位。因此常常被用于建造地标性建筑,方便观察和欣赏。山顶的建筑也在整个山上占主导地位的意义。
1.2 特点
(1)技术要求高:由于山地建筑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建筑技能的要求要高于地面建筑物。山地建筑的研究主题涉及很多的学科,主要有水力,地质,生态,结构等等,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所有的、全面的技术要求。
(2)很高的艺术造诣:艺术是基于客观实体而产生的,同时也是依赖着客观实体。同时又是表达客观实体的一种情感,山地建筑的艺术性基于客观的实体,更是取决于客观实体。山地环境中因为有山地建筑的存在,山地的地形就成为了客观实体。山地建筑和普通平地建筑不一样,由起伏的坡度和十分丰富的植被,使其具有独特不一般的魅力。
2 自然生态觀
2.1 发展历程及内容
自然生态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
(1)神话自然观:体现了人们盲目崇拜自然,人们只能在原始宗教神话的形式上想象征服自然。
(2)有机整体的自然观:人们摆脱神话的概念,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人类理性认识自然的有机整体的自然观。
(3)现代机械对自然的看法:这种观点承认自然是物质的,材料是秘密规律的运动,但是它是一个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解释所有的自然现象。
(4)人类自然的现代观点:马克思主义很好的继承并批判了已有的观点,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也顺势而生,也就是现在的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
2.2 启示
自然生态敲响了报警,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态度需要谦虚谨慎,必须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维持生态保持平衡,保护人们生活的乐土。它强调人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在自然中人是具有“双重地位”的,社会与自然和人也就被视为一个统一的系统体系。
3 影响山地建筑的生态因子
3.1 地质
地质属性可以决定地基的稳定性、承载力,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基础,对建筑的安全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开始之前,要详细考查建筑属地的地质情况,根据地质的结构特性,选择适合的基础位置。
3.2 气候
研究气候因素应该是通过风力、降水、日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阳光对于大多数的建筑都是必需的,建筑布局时应考虑采光,山地的风力条件对山地建筑选址和布局有直接影响。
3.3 植被
植物是山地生态环境条件的直接反映,对山地建筑的影响是隐性的,常常通过调控生态系统影响山地环境。
3.4 水文
在山地的生态系统中,当水罗到地面之后,表面下渗了一部分,一部分被蒸发,还有另一部分集中成为了地表径流。选择区域有不适当的地下径流或是地表径流,就会对山地建筑产生影响。比如,地表径流过于集中就很容易出现洪水。所以要合理的组织引导排水路径以及排水方式,采取积极措施进行维护水土流失,从根源上加强对山地环境的水文控制。
3.5 地形
就拿山地地形来说,它的地貌是非常复杂的,然而却很容易形成内容十分丰富的景观。其中,地形影响的因素包括了山坡以及山位特征。对经济的预算以及建筑工程的技术来说,坡度会对它们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它还会对生态山地的环境稳定性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坡度大,那么山地地质的稳定性也就越差,容易出现生态问题。在山地的环境里面,有的地形的不同是因为山位自身的特征,有利于形成不一样的景观的特征。
4 景观的设计
对于建筑来说,其本身也属于景观,因此建筑和景观的建造是密不可分的。在山地景观的相关物理元素中,就包括了山地建筑,可以将山地建筑和山地的景观的生态系统相互融合,表现出山地景观生态方面的特征。
4.1 生态的设计
在生态意系统中,元素和元素间都存在着联系并且会互相影响,在最后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我们都知道,生态系统拥有自我进行修复的能力,然而人类的活动使生态系统有了更大的负担,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那么就会出现生态失调的情况。如果想要使得山地系统可以正常进行循环,那么就一定要保持着山地里面的自然水體,使它起着调节气候这样的作用,新的人造水体的相关设计,一定要重视自然生态。
4.2 视觉上的设计
因为山地环境中山地的绵延起伏,所以山表面中就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三维特征,很容易产生丰富视觉景观。而变化的地形使得观景者视点以及视角都出现了变化、如果想要保证山地建筑的体量与山地的环境可以统一协调,而山地的环境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通常情况下,如果山体的规模大于建筑的规模,那么视觉上会变得更加和谐。如果建设的规模与山体的规模较为接近的时候,就会在视觉上感觉建筑过于膨胀。同时,在山体中,岩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可以当作景观,如果把建筑与岩石结合起来的话,也可以在环境中更好地融入建筑。
4.3 情感设计
景观设计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让人获得“情感认同”,在这个阶段人们有某种程度的心理认同景观。当景观设计中能够很好的控制导入“情感”,就可以通过景观来表达设计师的想法。意境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山地景观建筑的情感表达,离不开设计师对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
5 结语
建筑规划设计本身是一种艺术,一门永不停止的追求,建设山地建筑中,由于起步晚,因此探索和结果还在初始阶段,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讨论推动不断提高和进步。人类生活环境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追求不断提高,已经越来越全面、复杂和系统了。因为山地建筑涉及原始的生态系统,公园的性质特征需要考虑社会、文化、技术和经济,所以,在具体的建筑施工过程中要达到平衡和合理规划,不能破坏原有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更好对山地生态公园设计规划和建设。
参考文献
[1]韩梦晨.面向山地空间的参数化辅助景观设计方法探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
[2]柳晓杰.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
[3]杨先海.論旅游区建筑规划设计的特殊性[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5,(3):141-142.
(作者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