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3

2017-05-30 10:48杨松
新金融世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专业化

作为一名有着25年证券机构从业经历的老兵,从关注IT技术对金融机构的业务重构,到证券业务变革,再到互联网经济对人们生活、金融业务的影响,杨松一直在观察和寻找金融业转型变革的答案。从15年前的《冬虫夏草1》到2012年《冬虫夏草2》,直至最新的《冬虫夏草3》,看看金融业内人士如何解读互联网与金融的变迁趋势。

以专业的名义

“互联网消灭通道,消灭不了专业”

3年前阿里快的打车和腾讯滴滴打车的正面对战早已为人遗忘,最终的结果是以股权的形式合并成现在的滴滴出行,并间接成就了一家全新模式的专车公司——神州专车。由此。在网约车领域,出现了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以滴滴为代表的,以批发零售原理将专车、顺风车、出租车等个体经营者聚合在互联网平台上运营的共享经济模式;第二种是以神州专车为代表的,以严格、标准、规范、专业的传统企业管理,借助互联网共享经济的绩效和人员组织调度机制,实现开放式专业服务的模式。

尽管面临着滴滴、易道、Uber狂轰滥炸式营销的四面夹击,神州专车仍神奇地成长壮大起来,这充分证明了在互联网时代,专业化服务依然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占据了用户入口端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新颖和灵活的优势占到市场先机,但最终能否赢得客户,还得看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特别是能否提供专业化服务。而专业化服务能力的建设需要资本、管理的投入,习惯了端口化布局的互联网企业,即便是阿里、腾讯,在此面前,也是力不从心、望而却步。

2016年,阿里中秋节内部员工抢月饼事件引起了科技圈子的轰动。在本事件中,阿里安全部的4名员工利用系统漏洞编程刷单,抢购了124盒月饼。破了一人一购的规则,遭到HR的开除。这样的处理不仅引起了舆论两边倒的争议,同时还引发了外界对阿里内部管理、支付宝安全等各方面的担忧和揣测,更有眼尖者从当事人莫念的员工编号推断阿里的员工数比对外公布的3万6千人多的多。腾讯员工数2014年就达到2.5万人,百度现在已经超过4万人,这些都说明,从传统企业角度看,互联网公司已经成为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力密集相结合的巨人型实体企业。

所以,从某种角度讲,站在当下互联网渗透的风口前,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各有优劣,这也决定了他们各自进一步发展的战略选择。

去年,中国证监会批准创业板上市公司东方财富网——中国最大的互联网证券信息公司收购西藏同信证券——中国最小的证券公司,东方财富网由此获得了宝贵的证券牌照,并以抢得互联网证券风口优势的姿态获得媒体和资本市场的追捧。东方财富网不仅是中国用户数第一的专业证券资讯网站,而且其自身开发的行情终端已经以后来者身份迅速逼近业内老大同花顺,也占据了全国最大的基金销售平台份额。按理说,东方财富网收购了证券公司之后,业务规模的快速攀升也是情理之中。然而,一年过去,已经更名为东方财富证券的这家公司,仍然处于内部磨合之中,以低佣金为主要手段的传统经纪通道业务并没能如预期般实现一亿多注册用户的有效转化。在日渐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一千多开发技术人员和一千多维护人员所增加的成本也使得企业日益受困于劳动和资本密集的压力而难以作为。

互联网经济最大的功效就是消灭单纯的低价值通道。没有内部的专业化组织能力,就不具备价值转化能力。

东方财富尚且如此,去年以來券商行业举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帜、干着“引流”的活,就是个花钱打水漂、赔钱赚吆喝的笑话:活在过去的习惯中,活在自我的想象里,活在守株待兔的传统下。只有像广发、国君这样真正从内向外、注重内功的,才是真正的创新。国君新班子亮相后。第一个举措就是高调宣布成立数据中心,这是国君历时5年、耗资5亿的未来项目。如果说引流有何功效的话,那它可能是个试金石,测试看看证券公司是不是具备专业能力。有专业能力,借助互联网的风口,发展壮大成为飞行的猪;没有,则边缘化直至死亡。

证券如此。所有行业皆是如此。

回到互联网时代。2016年的乌镇大会,BAT三巨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李彦宏说:“未来属于人工智能”,马云说“过去是把人变成机器,未来是把机器变成人”;可是马化腾却不这么认为,他说“VR还有很长时间的路要走”。屁股指挥脑袋,格局决定布局。BAT中,只有腾讯占据了以社交为核心的用户关系门户,以及生态圈中线下节点的完整控制性布局。VR实质上是个载体,是智台能化的专业能力、管理和资本的综合替代品,而且可以通过包装形式卖给用户。

不管是VR还是成熟的线上线下结盟合作模式,在互联互通新的互联网时代,以专业化为基础,在开放的前提下,互联网门户与功能专业的传统企业携手合作,是必然的趋势。先个人与企业的互联,再企业与企业互联,是必然的趋势。在自由发展竞争中依靠专业能力优胜劣汰,实现规模集中化,是必然的趋势。

以变革的名义“以金融科技为形,以专业化建设为本,通过多维视角建设面向互联网时代的综合化金融平台,打造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

第一,自始至终,坚定不移地把专业化建设作为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生命和永恒主题。

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专业化分工。一个行业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其专业性为市场所需要,如果没有了专业性,行业就消亡了。市场在变化,行业在变化,但企业的存在,仍然取决于其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专业化水平不是不可客观评价的。衡量的标准就是它的客户规模和可持续性。

专业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基础,是企业适应环境、科技、市场变化而变化的内在能力。金融,包括银行、证券、保险,是市场经济中专:业化特征最突出的行业。而在金融当中,与从事合法负债经营而具有天然优势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相比,从事资本中介服务的证券更以专业化为核心。

互联网时代,社会环境和组织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经济社会的内在要素和基本规则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互联网是技术发展的一个部分,和其他技术的作用一样,一方面使专业化工具更强大,另—方面使市场的传导路径更短、更直接,也就是去通道化。专业化,是行业保持发展、保持竞争力提高的根本要求,我们需要改变的是证券业与市场主体互动传导有效路径的适应性优化。

关于证券公司的专业化、核心竞争力,一直都是我思考的主题。从15年前的冬虫夏草1,到5年前的冬虫夏草2,再到今天,没有改变。我认为,证券的专业化,是证券业客户资产组织管理能力、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有机体。

和其它金融机构一样,证券公司的资源要素是资本和人才,但二者之中,对人才的倾斜度更大。人力资本靠组织,因此,就公司而言,证券专业化依赖于更先进的人力吸引、组织、分配调动机制。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本的管理更加开放,从负面来看,人力流失的压力更大,但从正面看,吸引人才也更容易。关键不在外部,而是企业的自身组织机制。

对外而言,专业化是业务的专业化。对内而言。专业化又不仅仅是指业务,而是综合的专业化。

第二,金融科技化、科技金融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无论是从经营角度还是投资角度讲,科技已经成为专业化的核心要素之一。

这一点,对于正在从事经济工作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很难接受。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先天缺乏这样的元素,尤其是现在的管理者。但是,这种趋势是既定的,人们必须接受,或者至少应该在经营思想上接受它。

经营思想由视科技为业务的支持转变为视科技为业务的必备,将经营重心由单一的业务转变为业务与科技并重。互联网时代—切都是动态的,科技是资源,而非成本。是前中台,而非后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话很对,只不过这么说的原因是现实中还没有把科技当作生产力。马云刚刚说“未来属于用好互联网技术的人”,这话对传统行业来说是对的,对互联网企业呢?

适应互联网发展、用好互联网技术,首先要切实认识到科技的专业化技术属性超越了会计的后端化技术属性,成为业务功能实现的要素性条件。要彻底改变对科技、特别是系统建设的传统性认知,认为其只是业务的载体工具和通道。在用户时代,个性化、动态化取代了传统业务的静态化属性,决定了未来的金融是打上科技烙印的金融。

科技,已经成为超越法律、会计等专业的地位,成为未来业务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业务将成为科技的灵魂,科技部门最终也将消失,融入业务部门中,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具体到路径,要经过重视、发展、壮大并成为支撑。

第三,以专业化体系建设为指导,对标客户金融资产管理能力、金融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经营管理能力三个主线,以多维视角建设面向互联网时代的综合金融平台体系。

维度一:整体指导思想要从封闭、与业务流程完全重叠、系统堆叠的局域网思维,向对外面向用户开放式综合化专业平台、对内面向敏捷的业务核心设计管理平台的互联网思维转变。

传统型的证券公司将业务系统按照内部角色设定,依靠柜台管理思想指导,按照局域网内部管控思路建设。向外与互联网连接提供接入,也是内部系统对外控制性思想的实现,这就导致用户权限是建立在内部人工控制的基础之上。内、外互相牵制,一条完整的业务链用防火墙分割。每增加一个功能,分割两端的链条要同步修改;每增加一项业务,就重建一条分割两端的业务链。除了业务,还有管控、核算,加上业务系统间的交叉,系统堆叠如同蛛网,偏偏还是单向由外向内的!可怕的不是系统本身,是系统背后的局域网思维:封闭、操作思维、以我为主、以流程控制为主!

互联网思维是完全不同的开放式平台性思维,讲究纵向与横向结合的灵活布局。在互联网应用中,用户端是综合性的展示平台,与展示有关的互动性控制都部署前端展示平台,展示平台能够按功能和用途独立运行,每个功能键把指令和展示双向传输联接到后端相对应的功能系统平台。由于展示控制系统在前端平台,响应控制系统在后端平台,平台间的数据传输只是最小化的变量或指令。同时,后端平台可以将所有需要横向交互处理、计算控制的功能综合起来,前后分离、分工处理,使得平台能发挥出系统所不能发挥的最大接入容量、最短处理时间、最小传输交换路径、细分类灵活处理以及灵敏的迭代更新部署。

维度二:架构思维由“集中”向“分散”转变,指导思想由集约化管理向开放式响应改变。

互联网时代的业务不仅仅是多元化的,而且是个性化、动态化的。要便捷、快速、准确响应客户需求、直接展示客户诉求“痛点”,实现业务的规模化,要求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都必须颠覆现有的流程化思想,拆分现有的集中化布局,给业务功能赋予体系化发展和专业化强化的空间,以最大限度發挥科技系统载体的功能、体量和容量,同时提供最大的便捷性与迭代空间。一句话,给集中松绑,就是给业务松绑。

维度三:贯彻“应用系统”与“数据”分离的原则,将与用户关联的应用系统直接部署在互联网上,解放应用生产力。

传统模式下,应用系统与数据密不可分,安全是安全了,可是却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要求。在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都成熟的今天,必须义无反顾地应用内存交换技术,以确保应用系统能够在保证数据安全和准确的前提下摆脱束缚性障碍,实现不交换数据条件下的直接处理,从而实现最大用户、最大效率、灵活的互联网部署。

在此基础上,系统才能从处理系统转型为平台,实现体系化的应用布局。

维度四:建立符合互联网标准的用户平台,同时满足用户直接登录和转接登录,最大限度实现平台的开放性。

金融市场本身是变化的,金融资产跟随市场变化而流动,证券要提供全产品链的证券化产品来满足投资者的变动性需求。与此同时,客户的投资需求各不相同:有的具有自主投资能力和意愿,需要便利的投资路径和快速投资;有的需要产品化的投资;还有的则希望委托专家代理投资。投资需求的不同,需要不同中介予以功能性满足,这也是券商专业化能力的集中要求和体现。

互联网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何况,BAT们拥有入口优势。用户身份的多样性,决定了互联网专业平台接入的开放性,只有合作,无法拒绝。只有依托专业化的勇气,直面竞争、选择合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维度五:改变单纯的个人用户系统设计思维,建设全面的企业用户化系统和平台。

过去的系统,是在操作员思路下设计的流程,客户和企业内部员工一样都只是操作员而已。随着中国投资者散户化向合格投资者化转变,交易的机构化时代终将来临。要以机构的内部管理流程化思维为前提,打造机构版的业务平台,以对接或提供角色分配流程化管理系统,重构用户终端。在此基础上,重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

维度六:尊重专业,以开放性思维广纳合作者,建设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原则相匹配的、功能齐备、能力强大、支撑个性化设置的客户综合投资管理平台。

术业有专攻。专业化不代表我们的能力超越客户,我们只聚焦于能够组织的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给最适合的客户。合作,是最经济、有效、积极的选择。

维度七:集合最有能力的专业人才资源、配套投入最有效的研发资源和技术资源,辅以最全的数据资源,致力于全市场、全产品的投资机会挖掘和产品跟踪,建设最有竞%-b的金融产品研发体系,为客户和自身的投资提供机会。这也是证券公司核心能力的本源。

维度八:致力于建立与客户(资产)管理能力和投资管理能力相匹配的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建立涵盖人力资源、计划财务、合规风控的统一内部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管理的全视角和有效统一。

以未来的名义

最近,随着中国北方部分城市PM2.5破千,雾霾问题成为舆论焦点。某些所谓专家以各种理论绕来绕去,居然得出中国的雾霾虽然数值巨大,但危害不大的结论。还有媒体声称机动车是罪魁,这要在过去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也许大家就信了。时代真的不同了。

也正因为互联网的存在,我们可以很快看到美国航天局学者以讲座方式分析中国雾霾的成因:煤炭燃烧、二氧化硫、生产成本。我们听到了更多的声音,从而看待问题比以往更理性,也更客观。

我们都很清楚,我们正在经历的,美国、欧洲在上个世纪都已经历过。对此,我们心情矛盾:—方面,巨大的变化使我们不愿回到过去,我们认识到这是发展的代价;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雾霾的危害,尤其是对下一代的危害。所以,我们希望改变,约束自我、并寻求合作。

开放的世界,人类开始趋同。生活方式是表象,价值观是内在灵魂。在趋同的大趋势中,交织着矛盾、冲突。互联网应用日益普及,人与信息的交融就像空气与水。对我们的下一代来说,没有网络的生活,就像原始社会。我们在约束孩子的时候,自身的行为不也正是如此吗?

在未来的可预测中,最大的确定是价值观的普世化。价值观的趋同源于信息化核心的标准化,他决定了人类生活价值观中网络化、信息化、数据化、虚拟化、共享化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当然,这并不代表物质需求就会消亡,只不过,中国过去这种“拆了重建”、推倒重来的发展思路不会再有了。传承,使得财富积累的概念被慢慢领悟和接受。

我們正走在变化的路上。变化是时代进程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对于我们来说,那些与未来价值观不符的所有行为、习惯、观念、认知,就像雾霾一样,最终,会随着时代、选择的变化而消失。

猜你喜欢
专业化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议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试论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专业化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