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 段瑞霞
摘要:草原作为内蒙古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自治区重要的战略资源。做好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牧区经济发展和牧民增收,事关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社会和谐。
关键词:草原;草原保护;草原建设;对策及做法
中图分类号:S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2096-3637(2017)07-0192-02
1我区草原现状
内蒙古草原总面积达13.2亿亩,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75%,是内蒙古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据调查,全区共有草原野生植物1400多种,其中可饲用牧草达793种, 内蒙古草原所处纬度较高,充足的日照,更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丰富自然的植被食物链,尤其是独特的饲草饲料资源,富含奶牛所需的粗蛋白、粗脂肪、鈣、磷等多种营养素,为奶牛提供了最优质的营养。
2草原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
草地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明显。一方面它是一个巨大的绿色加工厂,它可以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生产草食家畜的饲草和人类所需的肉食;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生产氧气的工厂,而氧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要与地球共存,有责任维护生物圈的自然环境条件,并促进其发展。因而,管理好、利用好草原,不仅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基本条件,而且对于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加强草原保护建设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举措,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是建设现代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加强草原保护建设是加快草原地区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3草原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及做法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把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内蒙古作为一个草原大区,草原的保护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大草原,做了如下几点总结:
3.1对基本草原实行严格管理
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好基本草地保护制度、实行草畜平衡制度、推行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制度等基本草原保护制度。
3.2转变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
3.2.1积极推行舍饲圈养方式。在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区,要逐步改变依赖天然草原放牧的生产方式,大力推行舍饲圈养方式,积极建设高产人工草地和饲草饲料基地,增加饲草饲料产量。
3.2.2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按照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调整和优化草原畜牧业区域布局,逐步形成牧区繁育,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育肥的生产格局。牧区要突出对草原的保护,科学合理地控制载畜数量,加强天然草原和牲畜品种改良,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半农半牧区要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实行草田轮作,推广秸秆养畜过腹还田技术。
3.3稳定和提高草原生产能力
3.3.1加强以围栏和牧区水利为重点的草原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草原围栏、牧区水利、牲畜棚圈、饲草饲料储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加强饲草饲料基地、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建设,增强牧草供给能力。
3.3.2加快退化草原治理。按照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生物、工程和农艺等措施加快退化草原治理。鼓励单位和个人治理退化草原。要突出抓好退化草原的治理,逐步恢复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
3.3.3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好草原防灾减灾工作。要加大草原鼠虫害防治力度,加强鼠虫害预测预报,制定鼠虫害防治预案,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减轻草原鼠虫危害。要突出运用生物防治技术,防止草原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3.4推进草原保护与建设科技进步
3.4.1加强草原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加强草原退化机理、生态演替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加强草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宏观调控技术、优质抗逆牧草品种选育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对草种生产、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人工草地建设、草产品加工、鼠虫害生物防治等草原保护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要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要重视生物技术、遥感及现代信息技术等在草原保护与建设中的应用。
3.4.2加快引进草原新技术和牧草新品种。科研单位要转变观念,加强技术引进与交流。要重点引进抗旱、耐寒牧草新品种,加强草种繁育、草原生态保护、草种和草产品加工等先进技术的引进工作。
3.5强化草原监督管理和监测预警工作
3.5.1.依法加强草原监督管理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依法加强草原监督管理工作。草原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草原法律法规宣传和草原执法工作。当前要重点查处乱开滥垦、乱采滥挖等人为破坏草原的案件,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严格对甘草、麻黄草等野生植物的采集管理。
3.5.2加强草原监督管理队伍建设。草原监督管理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保护草原的主要力量。要健全草原监督管理机构,完善草原监督管理手段。草原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
3.5.3认真做好草原生态监测预警工作。草原生态监测是草原保护的基础。地方各级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抓紧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监测预警体系,重点做好草原面积、生产能力、生态环境状况、草原生物灾害,以及草原保护与建设效益等方面的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