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学习和教学方式“互联网+”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探析

2017-05-30 21:28王继新陈文竹万冰怡
中国电化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云环境虚拟仿真职业技能

王继新 陈文竹 万冰怡

摘要:在“互联网+”的浪潮席卷全球并给全球各行各业都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同时,现有的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纷纷走向改革和转型。该文归纳了当前涌现的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新型“互联网+”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O2O混合式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基于虚拟仿真实训的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基于云环境多终端服务的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通过分析各模式的特点、实践案例及其成效,发现各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及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技能;O2O;云环境;虚拟仿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到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产业的转移、转型和升级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国家和社会对于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然而全国范围内出现的“技工荒”“人才荒”现象,却体现出教育供给无法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现状。在“互联网+”的浪潮席卷全球,并给全球各行各业都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同时,现有的教育模式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教育逐渐从旧有的局限和封闭走向开放和共享。许多学校借助于“互联网+”的力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多样化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社会上也涌现出大批涉足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新兴互联网企业,其产品包括各类工具APP、在线教育平台、网络学校等,也为培训者提供了在线自主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泛在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本文总结了三种较为典型的“互联网+”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通过具体案例剖析实际应用中各模式的利弊之处,并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模式,从而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互联网+”思维助力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一、O2O混合式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

(一)O2O混合式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的特点

O2O(Online to Offiine,线上到线下)一词来源于电子商务,是指买卖双方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交易,随后消费者进行线下体验的一种模式。该种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线上线下一体化,对于消费者来说,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全面的商家信息,选购适合的商品;而商家也能通过大数据了解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和爱好,从而实现精准营销。O2O模式运用于教育中即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该种模式一般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把传统的线下面授教学或操作实践与线上优质师资资源有机结合,将理论知识学习与技能实践无缝连接,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需求挑选线上资源,从而满足随时、随地的学习要求。而学习平台可以通过对学习者相关学习路径和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其推送适切优质资源,从而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其次,O2O混合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可以弥补学校职业教育中师资力量尤其是“双师型”教师匮乏的问题。由于中国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中以学校培养为主导的特点,校企之间的教学联结一直處于较为薄弱的状态,职校专任教师在一线工作岗位的实战技能方面普遍薄弱,实践教学能力缺乏,而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由于岗位、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O2O混合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不受制于时间空间,也能满足多方位教师灵活的教学要求,通过互联网实现职校一企业教学共同体,满足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等多元需求,通过“互联网+”实现学校、企业、行业的跨界融合;最后,O2O混合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能够有效节省实地培训的开支,缩减培训资金和成本,使得更多学习者从中受益。

(二)O2O混合式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的实践与成效

由于其不受时空限制的灵活使用特点,020混合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可以适用于职业学校教育、职前职后培训以及社会培训等多种形式。

从学校教育层面上来看,由教育部牵头建立的职业教育资源库和学习平台,以及各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各校根据自身专业设置所建立的数量丰富的校本资源,共同构成国家、省、学校三级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O2O混合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于2011年正式开启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根据教育部2016年10月发布的教提案,在职业教育领域,目前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实现了对高职19个专业大类的全覆盖。中央财政投入3.8亿元实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形成由71个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和1个学习平台构成的资源库建设体系,覆盖了农林牧渔等19个高职专业大类。截至2015年底,共有745所院校、1377家行业企业参与了资源库建设,共建成各类多媒体资源71万余条,资源总量达15.8 TB”。其中,国家级资源主要面向专业布点多、学生数量大、行业企业需求迫切的专业领域;省级资源根据本地发展需要和职业教育基础,与国家级资源错位规划建设;校级资源根据院校自身条件补充建设,突出校本特色。

广东省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自1997年起开始把课程建设作为重点任务,迄今为止已历经四轮改革,从本科压缩饼干式课程到理实一体化课程,继而从项目化课程再到现阶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该校师生在不断尝试和探索。该校依托线上线下一体化的O2O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专业教学资源库为支持,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该校的O2O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教结合企业培训的方式,由学生自主预先学习线上课程,线下的课堂主要用于师生互动、答疑解惑、分组讨论等。而用于支持该模式运作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包含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七个方面的内容,该校同时建立多功能的平台支持O2O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平台以在线微视频为基本教学单元,通过即时反馈的交互式练习、个性化的服务与因材施教、社交网络化的互动交流全面支持和保障师生的教与学。从学习效果上来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通过边学边练,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得到更为熟练的掌握,更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该模式获得在校师生和企业单位的一致认可。

除中职高职院校以正式学习为主的学校教育外,我国开展职业技能培养培训的方式还有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等开展的职业岗位培训等。前者是学历教育,为就业者任职前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但往往并不能充分满足企事业单位对员工的需求,因而后者也成为职业技能培养培训的重要部分。在传统面授式的培训中,企事业单位通常面临着培训任务繁重、师资力量匮乏的、培训资金短缺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拓宽了教育的路径,当前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培训向O2O模式转型,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超过90%采用在线培训模式,在我国也有诸多大型企事业单位成立了企业大学并搭建了各自的网络学习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手段,增加了培训的覆盖面并有效提升了培训质量。如IBM公司2003年的“经理角色@IBM”项目,对公司32000名主管和经理人开展全球经理人培训(MD,ManagerDevelopment),由于培训学员由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且学员平日工作事务繁忙,要抽出固定的时间参与线下培训是很难实现的。因此IBM采用了O2O在线学习与线下面授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依托公司局域网培训平台“经理人Jam”,电子顾问在线帮助各位学员量身订制培训内容,同时为众多经理人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互动版块,让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学员分享经验和教训。该项目全球统一进行,为期一年,同时为各学员分配制定辅导师开展线下辅导。另外,IBM还开发了一所名为Global Campus的网络学校,其中包含2000多门培训课程,并支持下载学习、互动学习以及多人协作学习,员工们可根据自身需要,量身定制“自助餐式”的培训课程,并结合线下实践实时提高技能,从而避免了短期集中培训中信息量繁杂易忘的弊端。该模式得到了员工的一致好评,还为公司节省大量成本开支。2005年,以上这些在线培训产品为IBM带来了近2.8亿美元的经济收益,超过投入成本。

(三)存在的问题

1.O2O混合式技能培养培训模式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应用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我国各区域的职业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对O2O混合式培养培训模式的应用,我国中西部的欠发达地区要远远落后于东部等发达区域。这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导致:一是资金投入上的差异。O2O混合式培养培训模式需要配套软硬件学习环境和资源的支持,发达区域对该种创新模式的支持程度较高,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平台和资源的打造,从而覆盖率更高;二是师资力量的差距。发达区域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师资前往就业,并为教师提供相关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指导教师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三是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O2O混合式技能培养培训模式对学员的信息技能有一定的要求,我国发达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要普遍高于欠发达地区,学员的信息素养也相应较高,观念上更易接受该模式,学习过程也更加得心應手。而欠发达区域由于硬件设施、学员思想观念方面的差异,即使国家层面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也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导致应用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2.学员学习动机不强

O2O混合式技能培养培训模式的线上培训部分多是由学员自主进行,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学员积极性不高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一是缺乏相应的学习激励机制,学员在学习初期由于有充足的兴趣和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效果好,但在学习中后期会产生倦怠心理,学习动机也会削弱,需要一定的激励措施来推进;二是由于培训内容是面向大规模的群体,缺乏针对性,学习过程中互动不足,难免使学员感觉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

3.评价和反馈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O2O混合式培养培训模式多关注于资源、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但对受众的学习反馈环节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该问题尤其凸显在线上教育部分。在线课程尤其是大规模在线课程中,经常出现一位教师或一个教学团队面对数百上千名学员的现象,在短期完成如此数量庞大的学习评价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而很多在线课程采取同伴互评和自评的模式,然而从学习者自身的层面来看,一门课程中很多学习者都是初次接触该课程内容,由于评价者对知识掌握不充分,很容易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在O2O混合式教育模式中,线上线下是既有分割又有结合的两个环节,如何找到真正适合二者又能将二者有效融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四)对策及建议

1.加强各级职能部门的重视,发挥管理和引导作用

不同于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和结构体系,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方经济,若要在短期内一味地通过加大投入来提高办学水平,从而消除职业教育的区域差异、实现均衡发展是不实际的。首先应当从政府层面和领导部门开始着手,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各级职能部门对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视程度并对职业院校师生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加以宣传引导,同时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特征因地制宜出台适合本地的行动计划方案;其次,对于欠发达区域的职业院校设立专项资金,保障基础的软硬件环境和资源配置;再次,开展多途径的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更好地开展线上线下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学习过程,制定激励机制

O2O混合式技能培养培训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面授式课程,也与单纯的在线课程(e Learning)有所区别,它是二者的有机结合体,故而教学方法也应当有所创新来更好地适应该模式。O2O混合式技能培养模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根据具体的专业内容、学习者的特征和需求等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比如线上线下分别占据的比重,交流互动、答疑解惑环节的次数和时长,在线活动和线下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等,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员的参与度,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另外设置奖励措施,可效仿网络游戏中的通关机制和奖牌徽章奖励等方法,增强学员的参与度和用户黏着度,更加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

3.完善培训中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技能掌握是一个多方位的过程,在O2O的培养培训模式中应当更加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技能考核方式就被凸显地更为单一、片面。由于O2O混合式技能培养培训模式面向的受众数量庞大,每个学员的学习行为记录都会产生数量庞杂的学习数据,面对海量的教育数据,传统数据的收集、记录、管理和分析的方式也已无法满足需要。针对以上问题,可在该种模式的评估机制中引入大数据的概念,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取学习行为记录数据中的有效信息,用于过程性的评价。同时,打破传统评价中知识掌握这一单一维度,以学习者的行为数据为依据,实现对学习者态度、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多元评价,关注学习者的全面發展。基于大数据的学习数据分析,能够更为精准地得出学习者的风格和需求,进而方便学员进行自我评估,也方便教师或公司为学员制定出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和培训。

二、基于虚拟仿真实训的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

(一)基于虚拟仿真实训的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的特点

虚拟仿真技术是以仿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图形学为支撑的综合性技术。它充分利用仿真设备为用户创造出一个可交互的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在一个由软硬件集成的平台上运行,用户可以通过人体运动跟踪、声音识别、物理控制器等方式输入,并产生相应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输出,从而产生沉浸感。基于虚拟仿真实训的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建立在虚拟仿真技术的基础上,由于它所创造的虚拟实训环境具有空间、行为、体验等多维度的真实感,从而能够帮助学习者在模拟的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使实训教学具有过程交互性和结果仿真性的特点。基于该模式的培养手段主要包括模拟演示和仿真实训。模拟演示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实现实际场景和工作流程,可与学习者之间形成简单的交互,从而呈现不同的环境、画面和过程,产生类似现场观摩学习的效果;仿真实训则营造了实训中所需的软硬件操作环境,让使用者具有在真实环境中完成实训项目的操作感受和效果,同时还能在培训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操作提示,及时反馈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各学习者的掌握程度,并对结果进行合理化评价。在教学内容上,虚拟仿真技术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技术脱节缺陷,其更新迭代也更为便捷;在教学形式上,虚拟仿真技术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交互性,能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操作的环境;在教学效果上,虚拟仿真技术提高了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学管理上,虚拟仿真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成本,避免了学生因实操产生的安全隐患。

(二)基于虚拟仿真实训的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的实践与成效

随着虚拟仿真技术逐步成熟,愈来愈多的职业院校都将这种模式应用到了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中。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将自主研发的丰田花冠A215E自动变速器三维虚拟仿真模型应用于汽车专业的实训教学中。伴随该校汽车类专业的发展扩大,实训设备——花冠A215E自动变速器的数量逐渐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问题,该校研发了丰田花冠A215E自动变速器的三维虚拟仿真模型,该仿真模型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像以往围在设备旁听教师讲解原理和检修过程,然后轮流在有限的几台机器上进行实际操作,而是形成了一人一台计算机,教师通过广播进行讲解和教学的新模式。这一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模拟仿真操作的机会。在理解了设备运行原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自主训练,这一方面能切实提升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大幅降低设备的损耗率,压缩了学校的持续性投入,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汽车类专业的快速发展与实训设备不足的矛盾。

针对电梯专业的机械设备成本较高、学生实训设备不足、教师教学难度大等问题,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尝试将虚拟仿真应用于电梯施工技术等学科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电梯安装主要有机械安装和调整尺寸两大步骤,其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传统教学中,老师在讲解强调技术指标等概念时,学生通常只能采取机械性记忆的方法来学习,而涉及攀爬、吊装、大型重物搬运、井道内作业等危险性动作的内容则通常由老师亲自示范,学生观察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难以让学生获得直观的体验,容易浮于表面;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程让学生能够轮流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拥有较好的体力,能下井作业,使教学难度大大提高。然而,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在虚拟操作的过程中,系统会适时提出应用技术指标问题,增强学生对技术指标的敏感度,强化记忆;同时,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展现部件安装的整个过程,扩大教学内容演示的范围,破除过去学生分批进入实训车间,教师悬挂顶端作业、多次重复演示的弊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具体经验,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

由于生化制药专业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通常会穿插大量的实验和实训课程,然而经过长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估,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发现这一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传统教学模式由老师主讲,学生难以获得直观的体验,同时受限于成本,学生不能自由操作,使得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又如,许多装置复杂、药品稀贵、操作技术要求高、反应速率过慢、反应现象不明显的实验难以进行,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同时,生化制药技术专业实验常常伴随特定实验产物和废料,其中不乏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都造成威胁。此外,由于受到实验经验积累的限制,学生容易存在不熟悉实验流程、不明确实验原料和产物危害等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实验时的安全隐患。因此,学校在开展这类实训时通常更为谨慎,部分难以控制的实验甚至会被剔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引入了虚拟仿真系统,既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降低了实验的危险性,与此同时还拓展了实验的条件范围、减少了学校的成本开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

1.教学类虚拟仿真软件的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国家尚未出台相关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虚拟仿真软件设计与制造的准入门槛较低。一方面导致重复建设、互相抄袭的现象严重,另一方面也导致部分在教学设计和知识性、交互性等方面尚不完善的产品进入市场,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使用情况产生不利的影响。

2.企业研发难,学校投入大

由于虚拟仿真产品对研发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从企业层面来看,难以保证产品的科学性、交互性、实用性;对学校而言,虚拟仿真技术对计算机的显卡、内存等硬件设施有较高的要求,大量机器的定期维护也需要花费成本;同时,企业的虚拟仿真教学产品要价较高,少则数万,多则上百万,这些对大多数职业院校来说都是不菲的开支。

3.教師经验和能力缺乏

一方面,大部分教师虽然比较关注虚拟仿真技术,但是很少接触到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教学中运用的经验尚有欠缺;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对新技术新媒体不熟悉,难以在日常教学中发挥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熟悉操作系统本身和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4.学生学习目标偏离

和传统教学相比,虚拟仿真教学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但在一些情况下,学生参与学习的目的性不强,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虚拟仿真实训模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对学习内容关注度的提升没有直接影响,甚至会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活跃,从而偏离了学习目标,难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对策及建议

1.加快建立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

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职教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管理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同时建立准入机制和评价体系:一方面从源头上促进优质资源的研发,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净化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打破行业技术壁垒,引导资源共享,促进整体行业的正向发展。

2.加强“产”“学”合作

企业与学校应密切配合,研究虚拟仿真技术贯穿于职业技能培养的各教学环节的特点和软件开发案例与标准。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充分发掘并精准定位需求,从而在降低研发和使用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彻底改变过去“企业卖不掉,学校用不起”的尴尬局面。

3.提升教师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

可通过加大教师培训,一方面为教师提供虚拟仿真技术产品的使用说明,引导其正确使用;另一方面可在“产”“学”合作的过程中让教师充分地参与进来,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使得这一系统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价值,同时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通过制定学习目标等方式,要求学生合理安排自主学习的任务和时间,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培养学习者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并发现自身的特长与优势,进而优化学习效果。

三、基于云环境多终端服务的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

(一)基于云环境多终端服务的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的特点

“云环境”是基于云计算技术支持的网络服务环境,而“云计算”这一概念自2006年Google首席执行官首次提出后,其相关研究便迅速在全球范围推广开来,基于此技术的各项服务目前也已被运用在电子政务、医疗、教育、娱乐、交通、工程多个领域,推进传统企业的纷纷转型。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技术,它能够将计算机处理的资源和数据信息按需求在电脑和其他终端上共享。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将云计算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五项:按需自助式服务、泛在的网络接入、资源池化、高速弹性化、服务计量化。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形成了教育云的概念,目前关于教育云的研究在我国处于探索阶段,但已成为当前热点话题,相关教学应用已如雨后春笋般纷纷逐渐崭露头角。目前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的一种较受欢迎的模式即基于云环境多终端服务的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该模式以云平台为支撑,将学习资源切割重组为碎片化的微资源,以计算机、平板、智能手机等多种终端为载体对学习者的职业技能开展培养培训。该模式具备如下特征:第一,基于云环境的网络教学平台能为教师和学生创设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一体化教与学空间。在教师的教学空间,平台可为其提供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教学辅助功能,并能为专家型、成熟型、新手型等各个不同阶段的教师按需提供不同的支持和服务,方便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多终端的泛在学习空间能够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实现一体化的预习、学习和复习过程,并能够有效为学习者记录学习路径与学习档案,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第二,从资源层面来看,基于云环境的教与学资源打破了传统的线性资源教学模式,在系统化学习架构的基础上结合非线性的学习理念,建立更符合学习者特征的碎片化资源;同时能够整合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平台的优质资源,每个人都可以是资源的上传者和受用者,实现资源的即取即用;第三,基于云环境多终端服务的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重构了教学方式和学习过程,包括从教师备课、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评价体系等教与学的全过程。

(二)基于云环境多终端服务的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的实践与成效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风靡和发展,国家政府层面也愈加重视,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云计算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加快云计算服务的产业化发展路线。

湖南省“世界大学城”服务系统,通过租赁购买服务的方式,在短期内以低成本搭建起“职教新干线”云平台,服务于全省范围的职业教育教学。湖南省基于职教新干线云平台,至2013年已建立190个机构平台,50余万个个人空间。在此平台上,教师可依托个人教学空间开展交互式、探索式教学,进行多样化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学生可以依托个人学习空间开展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订制化学习、社会化学习以及终身学习。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与学院基于云平台开展的职业院校空间教学探索,学校向全校师生配发了2万余个教学空间,组织教师按照“解构工作、重构学习”的理念,对岗位需求进行要素分解,从而重构知识点,重构开放型交互式课程环境与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建设448门空间资源课程,共上传资源180万个。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满意度的10项指标已连续6个学期稳步上升。

佛山市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的云计算先行先试城市之一,位于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周边有8000余家制造业企业,为了更好地向企业输送人才,学校同园区、企业合作,开启了“基于园区校企合作育人工程”。学校专门成立了云计算数据中心,建立混合服务云平台,整合政府、学校、企业等优势资源,带动园区各行业及组织的共同转型发展。该校的混合服务云平台共有6个,其中网络教学与评价平台、课程建设与申报平台、专业建设与展示平台、网络课程共享联盟平台是基于校企资源的服务云平台,另外两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开放管理平台和定岗实习管理平台是校企合作育人管理平台,服务于全校师生及校外企业。网络教学与评价平台主要服务于专兼职教师、校内学生、企业实习员工、现代学徒制学员,现已有累计11270人参与学习,课程总访问量达1783万次,学习者可用移动智能终端扫取二维码;专业建设与展示平台主要用于建设与展示专业资源库,可有院校专兼职教师与企业骨干型教师共同建设,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网络课程共享联盟平台主要是对企业员工及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已累积培训3万人次。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只需用手头上的任何终端设备扫取二维码即可登录进入云平台服务系统,系统根据学习者需求和特点设计学习路径,并精准推送经由教师精心设计的碎片化学习资源,学习完成后需进行知识点测验。随后进入实训阶段,包括实训任务发放、实训过程实施、实训评价、互动问答等环节,这些学习行为大数据都被记录在学习者的个人空间,用于整体评估其技能掌握情况。同时,该系统还为师生及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和服务平台,企业不需再花费大量成本购置服务器,也无需再专门设立机房及管理人员,同样可享受各种资源服务,并可按需定制管理空间,节省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

(三)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基础设施尚不能满足规模化教育云发展的需要

规模化教育云的发展需要依托高带宽、高稳定的网络,但从我国目前的互联网建设现状来看,网络性能尚难以满足云环境中大量数据传输的要求。另外,基于云环境的应用服务平台需要稳定的数据中心的支撑,目前我国诸多科技园区和大企业的数据中心仍是传统设施,且存在分布分散、高能耗、低效率等问题,无法满足发展需要。

2.云端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无法保证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诸多关键技术未得到解决,其中尤为迫切的是如何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私密性。对于职业教育领域的用户来说,云环境下的系统服务可能存在数据丢失,或者由于黑客攻击造成用户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由于云环境中数据的集中存储,一旦发生以上问题,造成的侵害和损失将是大面积且难以修复的。

3.传统教学理念、资源和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云计算技术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平台环境和服务模式,重构了教与学的全过程。云环境下的多终端系统服务培养培训模式主要依托于学习者的自发、自主性学习。但目前来看,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仍未转变,教学资源也未按照云环境下学习者的新型学习模式进行改装与重构,新壶装旧酒,教学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

4.云环境的搭建和发展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现如今云计算在全球范围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已搭建了云环境的各大企业之间的云计算技术架构和解决方案也存在着差异,因此云与云之间无法实现系统的互联互通。当前职业院校和多数企业是通过租赁购买大型企业云服务的方式来开展云平台的建设的,虽然打破了之前固定服务器的区域局限性,但同时又由于企业间不同的云服务体系和标准形成了新的划分范围,这就制约了职业教育技能培养培训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因此,建立统一标准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对策及建议

1.从国家政策层面引领职业教育云的建设与发展

国家在开展信息化建设规划布局时应当把职业教育云的发展纳入考虑之中,加大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评估云环境的建设与扩展对网络性能的需求,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应从国家整体层面规划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来引领和规范区域云服务中心的布局和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

2.加强技术攻关,完善相关制度和法规,保障云环境运行的安全性

針对云环境的安全隐私问题,首先应当重视对云计算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突破,从技术层面攻克安全隐患;其次,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责任和义务,签订协议共同保障双方的权利;再次,由政府层面建立第三方安全审查机制,定期对云环境运行的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查,公示检验结果并对不合格的企业服务商进行不同程度的惩处。

3.转变传统理念,重构云环境下教与学新生态

基于云环境多终端服务的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改变了师生教与学的路径,一味固守着传统的理念和模式便无法顺应时代发展改革的浪潮。云环境下教师应当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应当重构教学资源以适应新的学习路径和范式,基于新的教与学模式重新建立评价体系,从而构建云环境下的教与学新生态。

4.多方配合,制定云计算行业的统一标准

目前,部分国际机构已积极倡导并开展云计算国际标准的制定,我国的全国信标委、IT服务标准工作组以及产业联盟这三家组织也开展了对云计算标准的研究。在这种情形下,要时刻保持与国际云计算标准制定机构的交流和对话,由政府部门牵头,协同国内相关龙头企业尽快制定我国云计算行业的统一标准。

收稿日期:2017年3月15日

责任编辑:赵兴龙

猜你喜欢
云环境虚拟仿真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浅析虚拟仿真技术在海军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云环境背景下可搜索加密技术安全机制及应用陷阱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积分法插补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
基于MOOC课程的网络教学探析
云环境下Freenas数据存储技术的实现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