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他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成为解决方案关键所在。
当前,以“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为发展契机,各国经济贸易交流不断增多。同样,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服务”受到越来越多沿线国家的欢迎。沿线国家产品、服务、技术、资本正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互利共赢。
中國企业“走出去”的项目,正在由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逐渐向推动新兴产业合作转变,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6)》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互补强度总体比较稳定。
“许多中亚城市也因地处这些贸易通道沿线而得到发展。不仅仅丝路起点和终点城市获益,沿线人民也受益颇多,因为他们之间的经济联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评价道。
但是,“一带一路”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带一路”的沿线,而是在逐步将其影响深入到全世界经济范围之内。
每当全球经济下行,一些国家就会掀起贸易保护主义。在2015年推出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全球范围内的二元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智宇琛等专家在媒体撰文指出。
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仍占多数。这些国家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唯一方法,就是大量出口能源矿产和初级产品,而这却很难积累资本形成工业体系。此外,由于其政府缺乏必要的社会动员组织能力,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也难以开展。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则出现资本过剩,劳动力匮乏。这种全球性的资源错配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和工业化进程、发达国家的投资和消费活动陷入停滞。
“‘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开幕辞中对全世界所有有意于参与的国家、企业和机构发出了邀请。
通过同步开展国际贸易、工业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正在探索出一种新模式,推动全球重塑经济地理,促进全球发展成果共享。
“一带一路”战略正在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