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珠
摘要: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种鸡场常见疫病,如禽流感、鸡白痢、鸡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鸡传染性贫血等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关键词:种鸡场;疫病;禽流感;鸡白痢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6-0044-01
我国的禽病研究起步较晚,直到1982年我国才设立了禽病学分会,并在华南农业大学首次开设了养禽和禽病专业。因此,面对没有听说过、突如其来的传染病的袭击,没有有效的措施,导致养鸡业经济效益降低。随着禽病研究的深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和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有的疫病基本得到控制,但是又有新的疫病不断出现。研究禽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积极开展禽病的防治,对保障养禽业的发展和禽产品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禽流感
禽流感是目前对养禽业威胁最大的疫病之一,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疫病,此病毒有多种血清亚型,发病的时候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鸡和火鸡对禽流感最敏感,一般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吸血昆虫也可以传播病毒,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尤其是强毒株感染可导致100%的死亡。近些年,我国采取强控免疫的,疫情有所控制,但是有些地方由于措施不到位,或者免疫操作技术不规范,导致免疫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2017年早春,我国有多个地区发生了禽流感,给养殖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目前,还没有对禽流感的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最主要的就是做好预防,将易感禽群与感染禽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分开,采用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防止本病的传入。禽群中出现了可疑病例,要迅速隔离,并及时上报,确诊后要对禽群进行补杀,以免疫情继续扩散。
2 禽白血病
禽白血病对肉鸡、蛋鸡种业的发展威胁很大。禽白血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垂直传播,此病在祖代-父母代-商品代传播过程中,逐代放大。患病的母鸡通过种蛋带给雏鸡,雏鸡产生免疫耐受,成为带毒鸡,也是鸡场主要的传染源。1988年英国的白羽肉鸡中发现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此病毒随着国际贸易传播到世界各地,给养禽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2005年此病得到控制。
禽白血病是一种肿瘤性传染病,目前没有疫苗进行预防,也没有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培育没有白血病的种鸡群是有效防控此病的关键措施。
3 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感染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可以通过种蛋传播,使鸡群反复发病,代代相传。2~3周龄的雏鸡最易感,呈急性败血经过,死亡率高达90%以上;青年鸡病程较长,可以持续20~30d,死亡率在20%~30%之间;成年鸡一般呈慢性或者隐性经过,没有明显的症状,成为鸡场的帶菌鸡。发病后,可以用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泰勒菌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病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治疗的时候要轮换用药,不要长期用1种药物进行治疗。鸡白痢常反复感染发病,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加强净化鸡群,定期对鸡群进行检疫,消灭带菌者。
4 鸡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
鸡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RE)是以淋巴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是由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病毒群的反转录病毒引起的,尽管此病的发病率不是很高,对鸡场和公共卫生没有特别大的危害,但是其对种鸡场和祖代鸡场可造成巨大的损失,可以导致免疫抑制,要引起特别的重视。
鸡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的传染源是患病鸡,通过排泄物排出病毒,经过水平传播传染给健康鸡只,也可以通过垂直传播感染此病。此病的潜伏期很短,一般仅为3d,感染后6~12d可造成死亡。尤其是雏鸡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达100%。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对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进行治疗,也没有商业疫苗进行免疫预防,主要是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如不从疫区引进种鸡、控制控制环境感染,进行鸡群净化等措施。
5 鸡传染性贫血
鸡传染性贫血是近10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病,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A)引起的,主要导致免疫抑制,从而继发感染其他的病毒、细菌、真菌等。主要对造血器官产生影响,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损害全身的淋巴组织,导致免疫抑制。不同年龄或品种的鸡都有易感性,肉鸡比蛋鸡敏感,公鸡比母鸡易感,尤其是1~4周龄内的雏鸡易发病,感染此病后,鸡只生长受阻,死亡率可达20%,严重的时候也可达60%。
此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及带毒鸡,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蛋的垂直传播。母鸡感染后可通过种蛋垂直传递病原,并产生抗CAA抗体;母源抗体可以保护雏鸡不受感染,但是可以向外界排毒。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对此病进行治疗,已有进口的弱毒疫苗,主要用于种鸡场进行预防免疫。
总之,加强对种鸡场的管理,做好防控措施,对种鸡场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预防疫病的关键措施就是做好疫病的净化工作,培育出抗病力强的品种,我国的疫病净化工作开展的很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禽白血病和鸡白痢的净化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并在种鸡场进行推广,提高了净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