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莉
摘要: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热性传染病,该病通过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根据细菌学检查,动物试验,或血清学检查来确诊。本文主要论述了猪丹毒的诊断和防治,以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猪丹毒;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6-0006-02
1 猪丹毒的诊断
1.1 猪丹毒的临床诊断
急性型:为该病的常见类型,发病急,呈爆发性流行,死亡率高。患病猪精神萎靡、高烧,食欲减退;大便干硬,并有粘液附着。耳根、颈部、背部,大腿外侧皮肤潮红、有紫斑。患病猪通常在3~4 d内就会死亡,病死率高达80%,治愈的病猪会转化为疹块型或慢性型。
亚急性型(疹块型):此类型症状较轻,病程约为1~2周。发病初期身体多部位出现疹块,俗称“打火印”。疹块界限明显,凸起 2~3 mm。患病猪出现口渴、便秘、体温升高、呕吐的症状。疹块出现后,体温逐渐下降,病情减轻,而后康复。但也有部分病猪在此过程中,病情恶化转变成败血型导致死亡。
慢性型常见的有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几种。
慢性关节炎型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炎性肿胀,腿部僵硬、疼痛。当急性癥状消失后,出现关节变形的现象,呈现破行或卧地不起。患病猪食欲正常,但生长速度减慢,身体消瘦,体质差。病程长达数周甚至数月。
慢性心内膜炎型主要表现为贫血,消瘦,全身衰弱,行动缓慢,身体摇晃。听诊心脏有杂音,心跳速度快,心律不齐。此种类型无法治愈,常见心脏麻痹而突然倒地死亡。溃疡性心内膜炎表现为贫血,心律不齐、呼吸不畅。病程持续数周至数月。
慢性型皮肤坏死常发生在耳、背、肩、蹄和尾等部位。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生肿胀、坏死、变黑、干硬、皮革状,并逐渐与其下层的新生组织分离。坏死区域的范围无特定大小,有时整个背部皮肤均;有时只有耳、尾、末梢、和各蹄壳出现坏死。约经2~3个月之后,坏死皮肤逐渐脱落,留下一片无毛、色淡的疤痕而后自愈。如果出现继发感染,会使病情变的复杂,病程延长。
1.2 猪丹毒的细菌学诊断
细菌学检查是目前诊断猪丹毒最可靠的方法,在患病猪的生前或死后都可进行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疑似患有猪丹毒病的,可从猪的耳静脉采血或切开病患处疹块,将其挤出血液和渗出液制做涂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对急性死亡病例,可取其脾、肝、肾,淋巴结等脏器或血液制作涂片,染色,然后进行镜检。猪丹毒杆菌大多数存在于血细胞之间,也有少量是成丛的,时常发生中性白细胞吞噬丹毒杆菌的现象,并且丹毒杆菌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因此在镜检时要扩大观察视野,此外要与李氏杆菌相区别[1]。
细菌培养也是诊断该病的一种方式,采集样品接种在鲜血琼脂斜面,在37 ℃的恒温箱中培养24 h,根据丹毒杆菌的特性来进行鉴别诊断。
1.3 动物试验诊断
诊断该病也可以使用动物实验的方式,在采集到的病料中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制成乳剂直接注射到小白鼠皮下,注射量为0.2mL,也可以给鸽子肌注1 mL,如果注射的病料中含有猪丹毒杆菌,则小白鼠和鸽子会在接种后的72 h内死亡,并能够从死亡动物的脏器中分离到猪丹毒杆菌。
1.4 血清学检查
近年来使用血清学检查的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具体分为凝集反应诊断法,免疫荧光诊断法,以及补体结合反应诊断法。
凝集反应诊断法是利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对发病猪进行检测,其中检测耳血的检出率为85.7%,检测发病死猪的脾脏等器官的的检出率能达到100%。
免疫荧光诊断法的特点是准、敏、快,可代用于检测污染材料。
补体结合反应诊断法可以区分临床感染猪和未预防接种猪,并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此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5 猪丹毒鉴别诊断
该病的临床症状与猪瘟、猪链球菌病、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相似,在诊断的过程中要加以鉴别,以免误诊。
猪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在病理剖检上的区别为患猪瘟的病猪,脾脏呈出血性梗死,淋巴结有大理石样花纹的出血,肾部呈现灰黄色,同时存在很多小出血点也没有肿胀的现象,也可通过回盲结肠口处的扣状溃疡进行区别区别。
患链球菌病的病猪皮肤上有出血斑点,但不存在疹块状出血,实验室检查能查出链状球菌。
猪肺疫的病因与饲养管理条件差有很大的关系,临床症状的主要特征为呼吸困难,咽喉急性肿胀。剖检变化的特征为肺及呼吸道病变。可见肺部水肿、充血,但脾部不肿大。采集病料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长椭圆形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仔猪副伤寒大多在2~4月龄的仔猪上高发,特别是多雨潮湿的季节。病猪通常先便秘而后下痢,胸腹部的皮肤呈蓝紫色,剖检可见肠系膜淋巴结显著肿大,盲结肠肠壁可见灰黄色坏死物,肝部有灰白色小点状坏死灶,脾部肿大。
2 猪丹毒的预防
2.1 免疫预防
注射疫苗和抗血清都能能够预防该病。
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1次抗血清50 ml,能够有效的预防猪丹毒。
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体重在10 kg以上的断奶猪进行皮下注射5 ml;10 kg以下或者仍未断奶的猪,进行皮下注射3 ml,在1个月之后再第2次补注3 ml。注射疫苗21天后可获得免疫力,免疫期持续6个月。
猪丹毒活疫苗:使用前需要稀释,稀释后置于阴暗处保存,并在4 h内使用完。可以采取口服的方式,将用冷水稀释后的疫苗拌入新鲜少量的凉饲料中,另猪自由采食,在口服疫苗前要停食4 h。该疫苗适宜在低温环境下保存,其有效期为:在-15℃环境中可保存为12个月;在2~8℃环境中可保存9个月;在5~30℃的环境中仅能保存10d。
猪丹毒弱毒菌苗为冻干苗,需要使用20%氢氧化铝生理盐水进行稀释,无论大猪小猪都可采取皮下注射的当时,注射量均为1 ml,注射后7d能获得免疫力,免疫效果持续6个月。该疫苗也可口服,每头服用2 ml,服用后9d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
2.2 加强消毒管理
猪圈内肮脏潮湿,粪便不能及时清理,能够诱发该病的发生,在平时的饲养中,要加强猪舍和周围环境的消毒管理。猪舍内的垃圾,粪便,剩料等要及时清理,每周要冲洗1次猪栏,并对猪舍的地面、墙壁、设施器具、猪只进行带猪消毒,合理计算消毒液浓度,消毒区域要全面不留死角。
每2周要对猪栏、猪舍,猪场道路等环境进行1次彻底清洗消毒。
猪舍内外要设置消毒池,放入3%的烧碱水或消毒剂。保证每周至少更换2次,并在消毒池脏后及时清洗更换消毒剂。
对病死猪停留过,拖行过的地方需使用3%的烧碱液进行泼洒消毒,发挥消毒作用2h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如果环境内还有其他猪只,可以选用腐蚀性较弱的消毒药处进行消毒,对于发疥螨,可以使用火焰喷射器进行灼烧。
在有疾病发生时期,紧急防疫时期或其它特殊情况下,应根据猪场的管理要求实施强化消毒措施,封锁猪场或疾病发生区域,限制人员进出,并进行全场紧急消毒,消毒频率可以每3d1次或者每天1次,对使用过的医疗物品进行焚烧处理。
3 猪丹毒的治疗
猪丹毒根据病型种类的不同,使用的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通常情况下,急性及亚急性败血型,肌肉注射2~3 d青霉素G钾和长效菌毒星,每日天2~3次。病愈后,要继续用药1~2 d,以加强疗效。根据多年的治疗经验,中西药结合治疗效果更好:每天肌肉注射2次青霉素
80万IU及安乃近10 ml,同时配合用中药,土大黄150 g、蒲公英200g、银花藤300 g、车前草200g,混水煎服,每日3次。
慢性关节炎症状的病例采用木通、甘草各10 g;陈皮、柴胡、防已、秦艽、白术各15 g,神曲、山楂、大黄各30 g,芒硝60 g,煎服2次,效果顯著[2]。
4 小结
猪丹毒是持续时间较长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多年来仍未能够完全净化,给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可通过免疫接种和加强消毒管理来预防。
参考文献
[1]邹垚,朱晓明,苑文涛,张亚宁夏雨婷,李玉峰. 1株猪丹毒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畜牧与兽医,2015.2:11-14.
[2]文明华. 猪丹毒诊断及防治[J].兽医导刊,2015.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