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胜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的发展与扩展,猪巴氏杆菌病的发病频率及影响范围不断提升和扩大,给我国猪养殖业发展带来不少挑战。为此,需加强对该病的研究,尤其是诊断与防治方面的研究。文章结合实例,从一起猪巴氏杆菌病的病例分析入手,探究关于该病具体诊断与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巴氏杆菌病;诊断;防治;病原;猪肺疫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7-0137-01
猪巴氏杆菌病,又称之为“猪肺疫”。该病是猪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疫病,主要是因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所致,具有发病急、传播迅速、致死率高等特点。临床上,该病最突出的特征为猪发生急性败血症。近些年,随着我国猪养殖规模与数量的扩大与增加,猪巴氏杆菌病的发生频次与传播范围呈上升态势,给不少养殖场带来严重损失。为进一步遏制与防控该病的发生,则有必要加强对该病的研究,尤其是诊断与防治方面的研究,从而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思路和参考。以下,笔者将结合一例关于猪巴氏杆菌病的具体案例,来深入研究与探讨关于该病的诊断与防治。
1病例概况
2016年8月27日,某个育有1002只生猪的养殖场内某一圈舍共出现5只病猪,病猪表现出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咳嗽等病况。在发现这一情况后,养殖户马上将5只病畜进行隔离,同时对病畜待过的圈舍与相邻圈舍进行紧急消毒。但在第二天,该圈舍内15只其他猪只仍然出现感染症状,且原5只病猪也发生死亡。养殖户察觉此情况异常,便立刻向当地的动物卫生防疫部门报告此情况,经防疫人员诊断后确认其为猪巴氏杆菌病。经过及时的防控与治疗后,该养殖场内20只病猪治愈12只,病死8只。
2临床症状
从该案例分析中可以得出,第1天发病的5只生猪为最急性型感染,主要表现为初期病畜呼吸不畅、食欲衰减、体温骤升,数小时后病畜死亡,期间无其他明显症状。第2天发病的15只病猪为急性型感染,病发时,患猪体温明显上升,约达41℃,且伴有呼吸困难、急促,口鼻流带血粘液,发生痉挛性干咳等症状。发病4d后,有12只病畜从干咳转为湿咳,通过触诊病畜胸部观察到其具有明显的痛感。发病7d后,12只病畜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且并发结膜炎,所有病畜都出现先便秘后腹泻的情况,其中有3只病情严重的病猪在病发后第8d衰竭而死。
3病理剖检
此次疫情共造成该养殖场内8只病畜发生死亡。通过对这8只病死猪进行剖检发现,最初发病且死亡的5只病死猪均出现全身性浆膜、黏膜以及皮下组织严重出血症状,咽喉及周围结缔组织呈现出血性浆液浸润现象。剩余3只病死猪则主要表现为皮下结缔组织出现黄色胶状病变,且伴有黄色透明性液体流出,其喉头处有分散的出血点,胸腔内遗有大量混合絮状物质的浑浊积液。其中,有2只病畜出现肺脏淤血与水肿的症状,1只出现心包扩张和心包内有积液的症状。通过剖检观察到,8只病死猪的支气管内都存有大量的粘液,且出现全身性淋巴结充血肿胀现象。
4实验室诊断
4.1细菌学检查
取病死猪心包积液、支气管及其渗出物作为病料样本,并在无菌环境下制成涂片,同时进行革兰氏染色,通过镜检观察发现,涂片两端出现被染色的短杆状菌落,其中多数细菌单个排列,有少数呈双排列,镜检观察在该短杆菌具有荚膜。将病料接种至血液琼脂培养基上,静置24h,观察到培养基上形成露珠大小、颜色为灰白色的细菌菌落,菌落四周存有溶血環,挑取菌落制成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观察,则观察到两端为被染色的阴性短棒菌。
4.2生化实验
开展糖类发酵实验,得出该细菌不能分解肌醇、乳糖、菊糖等,同时在分解葡萄糖、半乳糖以及蔗糖过程中只产生酸,不产生气體。
4.3药敏实验
经抗身素扩散试验得出,细菌对氟苯尼考、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药物高敏,对四环素、青霉素、阿莫西林、链霉素等低敏。
4.4动物实验
选取病料研磨制成糊状物质,经10倍生理盐水稀释至悬浊状液体,取0.2ml量运用皮下注射的方式对白鼠进行注射发现,白鼠在24~48h内均发生死亡。再选取死亡白鼠的肝脏切片作为病料样本,制成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观察涂片两端有被染色的阴性短棒菌。
综合该病的发病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结果等可以确诊其为猪巴氏杆菌病。
5治疗方法
在确诊后,则可以根据该病的诊断结果及药敏试验反应等,选择病原菌高敏的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在本例中,选用氟苯尼考注射液进行治疗,用量为生猪净重每千克注射20ng氟苯尼考注射液,每48h注射1次,持续3次。针对病情严重者,还需配合使用安乃近注射液,用量为10 ml/只,每日1次,持续3d。经治疗后,共有12只病畜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巩庆亮,刘海防,吕品,等.猪巴氏杆菌病的诊治与体会[J].今日畜牧兽医,2006,(11):25-27.
[2]滕金玲,谭善杰.猪巴氏杆菌病的诊治实例[J].山东畜牧兽医,2016,37(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