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秋鸿
【摘 要】文章阐述了美术课程的实践性,从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设置美术活动及重视评价和交流环节3个方面介绍美术实践活动的作用,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美术实践活动;摄影;拍摄微电影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7-0093-03
很多美术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教学感受,美术课上,老师在教授学生赏鉴和分析作品时,学生的听课率很低,但是如果在教学时引入相关的小故事,教学效果会稍好一些,如果再结合视频教学,学生的听课率会大大提高。但是,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满足了学生的喜好,老师又会觉得对学生的各项能力的提升没有实质作用。那么,怎么才能既让学生喜欢,又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呢?这是美术课程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笔者找到了较好的解决的方法,即让学生动起来,将学生吸引到丰富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美术课程的乐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美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通过画、刻、染、折、拍摄等多种手段创作艺术作品。在此过程中,由于美术的情意性和不确定性的学科特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参与到美术实践活动中,由被动的、依赖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的、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也不再局限在课堂的40分钟内,有一些美术实践活动可能要持续一个学期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到美术、语文、物理、历史及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科整合,使课程更具开放性、综合性、实用性,教学内容更丰富。
美术实践活动要想达到预期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形成探究氛围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好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重要,这与教师设置的课题内容密切相关。教师平时应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只有这样,设置教学内容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广西柳州市九中高二年级选修教材,任课老师选择了摄影摄像课程,该课程是高中美术五项系列教学模块中最具时代性的,而学生对新兴的流行文化最感兴趣。这门课程的设置对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和发展其个性成长空间、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及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现在智能手机普及率相当高,我们可以将手机作为帮助我们学习的辅助工具,例如摄影和摄像都可以用手机为媒介完成作品。
例如,在《摄影艺术欣赏》一课中,老师的做法如下:打开手机,展示一条教师曾经发在朋友圈的消息,这条消息的内容是教师暑假去云南旅游拍摄的精美照片和朋友们的评价。不出所料,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立刻引起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有的给教师提意见,有的询问照片上的地点,有的点赞……在这堂课上,教师与同学愉快地分享了拍摄经历。此时,老师的身份已经悄悄改變,跟同学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师生像朋友聊天一样的轻松自在。有的同学提问:“为什么我拍的照片效果没那么好呢?”学生的主动提问说明教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此环节的设置创设了民主、和谐、愉悦、开放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了平铺直叙的刻板说教,使教学生动有趣。同时,良好的教学情境能紧密师生的关系,使教与学更加协调,学生能心情舒畅地学到知识,也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人对自己拥有的东西、自己经历的事情,或是曾经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东西怀有喜爱之情。因此,要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就要从学生身边寻找课题。
课堂上,教师让同学们用学到的摄影知识来评价一组摄影作品。这组作品是关于学生们生活的城市——柳州,请同学们当评委,评选出学生们心中的一等奖。课堂上同学们都很兴奋,与周边的同学热烈地讨论起来。作品呈现的景物都是学生熟悉的美景,例如湾塘路的紫荆花、三中路的绿树、柳江的雾、柳州的夜景。“紫荆花节的时候我也去拍了很多照片”“我家小区的那条小路也很美,回去我也要拍”“最喜欢柳江边那张,很像水墨画”。学生们热烈地点评和讨论,教师最后再进行讲评,从构图、主题表现、拍摄手法、色调处理等专业角度帮助同学们分析作品,让他们对摄影的基本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又如,在《摄像:拍摄微电影》一课中,先让学生观看学校前几届学生拍摄的作品和其他学校学生拍摄的作品。首先打消他们认为自己拍摄微电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念头,其次让他们看到了学长的优秀表现,引导他们能用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同学们都很感兴趣,跃跃欲试。学生拍摄的作品都是反映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情感及追求的,拍摄的场景都是大家熟悉的教室、操场、宿舍、饭堂等,因此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而且,很多班级都积极组织拍摄小组,筹划开拍自己班级的微电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内在动力,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过程也会变得轻松而有成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让他们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 设置美术活动,吸引学生加入
有了第一步的铺垫,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就要引导他们进入下一步的实践学习。例如,广西柳州市九中的摄影课上,教师设置主题为《留住身边的美好瞬间》的摄影比赛活动。这个活动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实践活动准备结束时以班级学习小组为单位,由每个小组推选出3张作品参加班级优秀作品评选,然后推选最优秀的作品参加学校的摄影展。这种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景物,并用手机记录,地点可以是学校、家或者其他公共场所。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向学生强调前面所学的知识,学生也不断地巩固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此外,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并给予讲评和鼓励,以此带动更多的学生加入活动。
广西柳州市九中的美术课任课教师在摄像课中设置的主题活动是《我们》校园微电影展示。该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同学们自己拍摄一部反映高中生学习、生活的微电影。让学生尝试通过这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社会及其亲人、朋友、同学、教师等的感情和看法。教师帮助各班选出同学组成摄制小组,主要成员搭配是导演、编剧、摄像、后期制作。由导演组织其他成员完成剧本的编写、拍摄技巧的使用、镜头的剪辑。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热情高涨,有的班级副导演、副编剧都有好几个,没有分配具体任务的同学也到拍摄现场观看、帮忙。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让学生们熟悉了拍摄流程,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尝试、体验,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参加美术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过程”,只有亲身参与,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每一个完美画面的呈现,每一个难题的迎刃而解,都是同学们付出汗水得到的最好回报。实践活动使学生身心愉悦、积极奋发、充满自信,同时又能磨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
3 重视评价、交流环节
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最后的成果展示环节很重要,教师们不能因为课时安排不了就免去,或只是进行简单的小结,这对学生来说,是失去了一次很好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失去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成果展示是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总结,对同学们付出的劳动给予充分肯定,也是为下次继续开展活动做好准备。教师可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中使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掌握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在摄影课和摄像课后,广西柳州市九中举办了校园展览、微电影首影交流会等活动。在校园橱窗展出了由各班推选出来的共30幅优秀摄影作品,再次引发了同学们的拍摄热潮。同时,在课堂上请获奖的同学讲述自己的拍攝心得,与大家交流经验。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角度、主次、色调、主题、情感等专业角度进一步赏析作品,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广西柳州市九中的拍摄微电影活动已经开展了5年,积累到现在,学生完成的作品已有4部。首部微电影拍摄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制作和张贴演职人员见面会宣传海报,在各班美术课前2分钟播放电影预告片,做好充足的宣传工作。因此,演职人员见面会开得很成功,教室里早早就坐满了闻讯赶来的“粉丝”,在问答互动环节也非常热烈,几位主演也成为校园明星。学生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的作品在各班播放,获得大家的热烈欢迎。作品同时也上传到优酷网上接受来自各界的评价。随着一部部作品的诞生,师生共同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下一届学生的拍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广西柳州市九中微电影作品的质量也一步步提高。如今,学生拍摄微电影表现的主题更多样化了,不再局限于课堂,他们把目光延伸到了社会、家庭,而且后期制作更精良,还加入了一些特效,同学的表演也更到位了。
广西柳州市九中开展的美术实践活动获得的宝贵经验充分说明了学校开展美术实践活动的必要性。美术实践活动的资源非常丰富,我们还会继续寻找更加贴近学生的内容引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得到体会、领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体验到成功。
参 考 文 献
[1]段鹏.见微知著,历久弥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试验稿比较分析[J].中国美术教育,2013
(1).
[2]戴建.浅谈美术课程的“四性”[J].科学大众:教师版,2012(12).
[3]李康平.小学美术课程中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性思考[J].才智,2015(3).
[责任编辑:陈泽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