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悦
摘 要: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每个时代的青年也都有不同的青春之梦。而在时代之下,不同的青年团员也有更加具体的成长发展需求与期待。“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高校思政工作需把握好新生入学时期这一关键阶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做到关注青年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与西部的学生,了解其在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的特征与需求,将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思政工作的着力点,用更贴近青年的方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整合资源,形成师生合力,线上线下同步的工作体系,为青年学生提供精准且具特色的服务,在青年学生开始大学旅程时,与他们共同系好第一颗纽扣,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并坚定不移的朝着对的目标前进。
关键词:新生;农村与西部;生源;特征与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9-0169-02
Abstract: Each era has its unique features and the youth in each era has their own versions of dreams. In this age, different members in the Youth League have proposed their own needs and expectations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ell-diggers start to dig a well with a low pit before reaching dee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s in the college should size the crucial beginning of freshmen's college life and seek continuous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methods. Th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young students, especially those from rural and western areas in China by getting to know and understand the features of different growing stages. The actual needs of young students are where the strength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s lies, to approach the youth in a more engaging way, thus enhancing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s in the college.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resources, students and teachers work together through a synchronized online and offline working system to offer accurate and unique services to young students. When these students start their journey of the college life, it is necessary to help them to fasten the first button, and instruct them to build correct pursuit for values and march on to the right goals with determined minds.
Keywords: freshman; rural and western area; student source; features and needs
思想政治工作是共青團工作的生命线,切实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塑造青年的品德是思政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曾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精准思政工作实效,需要对青年团员的需求有精准的认识,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避免盲目性和“一刀切”的问题。将扎实做好新生团员的思想教育,作为服务青年团员成长成才的第一步。在农村生源与西部生源逐步增多的现实情况下,聚焦学生的实际特点,将青年团员的成长所需,作为思政工作的着力点。
一、从特征入手,精准认识新生特点与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逐年扩招,我国现行的高校招生制度也为农村生源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创造了条件。在我国部分高校中,农村生源学生甚至在学生总数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由于地质行业工作环境相对艰苦的特点以及就业对口的石油行业形式低迷等原因,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学生生源在构成上呈现新的特点:农村生源多、西部生源多、专项入学多(南疆专项贫困专项),志愿调剂多。学院学生生源中来自农村和西部地区的学生占50%以上“。入学的新生大多为95后,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同时,他们在学习上目标与动力尚未明确、情感心理尚未成熟,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形。来自西部和农村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在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苦恼不安,其中一部分学生难以化解他们面临的矛盾与冲突,导致其成长过程中出现偏差。
(一)学习方面的不适应性
大部分来自农村和西部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由于农村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于学习。但在大学的教育中,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高分数不再是人才培养的唯一标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学习方式需要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在学业上,不再有高中的高压环境,全靠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意识,部分学生难免会困惑,这会使其在学习状态上出现两级分化:一类学生仍只专注于学习,不能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虽然学习成绩得以提高,但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却无法发展;另一类则在丰富而又新鲜的课余生活中,放松了自制力,或沉迷游戏,危及学业。
(二)心理状态方面的不适应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大部分西部、农村家庭收入偏低。 来自西部与农村的学生,克服了物质生活与学习环境的艰苦,考入大学,并在成长中锻炼出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品质。他们是众多农村学生的佼佼者,带着亲人的期盼与祝愿,满怀信心与憧憬开启大学生活。可现实中他们不仅要努力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也要面对条件优越的城市学生的对比,亲人的期望嘱托更加重了心理的负担,这些让他们急需心灵上的陪伴和更全面的引导帮助,但自卑、不善交际的特征却困扰和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
(三)关心就业,急于从教育投资中获取回报
在与新入校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在入学后新生提出的最高频问题往往不是如何过好眼前的大学生活,而是就业如何。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直遭遇“寒流”,地学专业对口石油行业低迷。另一方面,大学生所谓的“就业难”,实际上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满足心理预期的工作。部分学生在就业中仍存在盲目自信,将择业目标定得过高。尤其是农村学生和他们的家庭来说,他们急需并且相信在高额的教育投资中应获得及时合理的回报补偿,将高薪酬回报作为主要的择业依据,并出现就业挤向大城市的趋向,而这无疑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而长远看来,一旦来自农村与西部的大学生毕业后不能及时就业,对学生本身和他们的家庭无疑是一个打击。
二、从需求入手,切实增强思政工作实效性
综合以上考虑,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在大学的起点为学生释疑解惑,帮助学生认知到人生应该在哪儿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在对农村及西部生源新生开展工作中,应形成“教师与学生合力,线上与线下同步”的工作体系,加强思想引领工作的实效,主动给予青年学生关怀陪伴与心理疏导,帮助其加强专业、学业认知与,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
(一)理论指导行动,党建带动团建
从新生入校开始,通过开展党史知识主题课程与入党知识培训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青年团员认识党、了解党、相信党、热爱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上好第一堂团课,以轻松活泼形式,生动详实的内容,力求深入新生的内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邀请学生老党员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让新生团员见到身边乐于奉献,勇于奋斗的榜样,引领青年学生自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规划前行之路,点亮理想之灯
可将研究生支教团的宣讲介绍与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相结合,以身边支教服务前辈的实际经历和往届赴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实际案例,结合地质勘探的专业特色,在学生心中,种下“服务基层服,务西部”的种子。引导新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树立正确的成才观,逐步改变西部及农村学生毕业后,单一的以大城市及高物质汇报作为择业的标准,鼓励学生回到家乡回到基层,将所学贡献国家所需,自觉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
(三)聆听分享思考,榜样助力成长
2016年12月起,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院学院党团委发起设立地球学院“成长讲堂”。邀请校内外名师与优秀企业精英作为嘉宾,通过名师事迹,感染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和拼搏进取,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与名师和前辈的交流中,说出成长的困惑,不仅能收获指导,也学会主动思考。
另一方面,针对新生的成长特点及心理需求,开展“同伴引航,牵手成长”主题活动,选聘优秀高年级学生志愿者,走进新生宿舍,为新生树立身边的榜样。在学习方法、生活实践等方面,主动为新生提供指导与帮助,形成橫向互动的优良学习氛围,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创造性,让性格内向不善求问的新生,实现快速适应健康成长。
(四)网传青年之声,凝聚组织力量
随着高校网络工作平台的建设发展,网络新媒体已经越来越多的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扎实开展网上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工作模式。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建立健全网络教育专栏,用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以重大节庆日、历史事件纪念日等为契机,以青年的视角打造网络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青年之声平台的建设,推广其在青年学生中的使用。在现有的活动中开设青年之声线上分场;结合热点主题开展团支部层面、专业层面、学院层面的主题讨论。让团组织在青年团员的生活中具象化,让新生团员在进入大学后能找到组织,依靠组织,将团组织生活日常化,在团组织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参考文献
[1]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范伟艳,陈芳媛.农村大学生适应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N].群文天地,2011-01-25.
[3]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N].人民日报,2016-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