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华
长期以来,社会动员力建设始终是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环节之一,是解决政党自身与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问题的重要方面,成为衡量执政党执政能力和群众基础的关键性指标。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市场化的稳步推进,群众经济利益的获得与政治忠诚之间渐次脱钩,加之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和理论的不断涌入以及宗教势力的渗透,一部分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群众在转型期提出的新的政治与利益诉求,基层党组织一时又难以有效回应,由此进一步加剧了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疏离感,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党组织应有的社会动员力。当前,如何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感召力、组织力、向心力,从而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动员力,成为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以典型培育增强感召力
“感召力”这个词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神的魅力”,是一种不依靠物质刺激或强迫,全凭人格和信仰的力量去领导和鼓舞的能力 。在这个意义上而言,党组织的感召力则是来自于党员干部的高尚人格、执着信仰和崇高实践。回顾党的建设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历来重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激励作用,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到新时期党的好干部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每个时代的先进典型,都教育和感召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对提升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感召力,首先就是要抓好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1.强化典型挖掘的责任意识,不留“遗珠之憾” 。任何一个组织或群体,不是没有典型,关键在于有没有挖掘典型的意识,有没有发现典型的“慧眼”。强化挖掘典型的责任意识,既是对基层党建工作高度负责的体现,也是对党员干部高度负责的体现。但典型的發掘绝不是主观臆断,更不是一时兴起的短视行为。相反,它有自身的客观规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来说,典型的发掘既要满足时代需求,又要保证真实可信;既要注重群众基础,又要具备发展潜力。在这方面,地处赣西的宜春市关于
“好人文化”的培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宜春是革命老区、禅宗圣地,文化积淀厚重。近年来,该市通过大力弘扬好人文化,把好人文化建设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载体,成效显著,被媒体称之为“宜春模式”。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在于该市建立的先进典型发掘培育机制。为了让好人不断“涌
现”,该市在全市各级各单位成立文明委,由各级党委负责人任文明委主任,全市195个乡镇(街道、场)、
1000多个社区村全部设立身边好人评选委员会,对各类典型进行“原生态”挖掘;同时,适时出台监督评价机制,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发掘推荐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标杆项目并纳入考核体系。截至2016年10月,宜春入选“中国好人榜”达到151人,约占江西全省的三分之一,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2.营造典型成长的健康生态,贵在“见贤思齐”。典型需要大力发掘,更需要精心培育。因为任何一个典型的成长,除了主观努力,还需要一个健康的组织生态。从宜春的好人文化建设实践来说,一方面,该市引入了公民道德荣誉档案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公民道德荣誉档案,对英模进行褒奖帮扶。通过将先进典型、好人好事确认登记,并且载入档案,及时推荐为党代表候选人、身边好人、优秀教师、烈士、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切实维护英模群体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该市建立了英模褒奖帮扶机制。设立了“见义勇为基金”“慈善救助基金”“英模好人褒奖救助基金”等专项帮扶基金,建立就业创业帮扶、小孩入学帮扶、结对子帮扶等机制,解除做好人的后顾之忧,传递好人有好报、行善不吃亏的价值导向,让见贤思齐蔚然成风。由此可见,要根据典型的自身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一是要制定培养计划,杜绝一劳永逸。对于已经树立起来的先进典型,要制定典型培育计划,由相关部门分工负责,一旦发现问题和不足,要及时进行跟踪、帮助和指导,让典型不至于昙花一现。二是要营造良好环境,切忌包办代替。典型的成长需要氛围。小到单位,大到社会,一个正气充盈的健康氛围对典型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典型的成长也需要放手。组织不是“保姆”,组织放手的关键在于激发典型的内在活力,组织培育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指导,又不能越位;既要帮助,又不可包揽,让典型在实践的摔打锻炼中成长起来。三是要创新培养机制,防止“千篇一律”。典型的培育,不能靠“流水线”,而是要尊重各类典型的自身特点。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不同任务中,典型的成长往往会面临不同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创新典型的培育机制,不搞模式化,不做流水线,真正使典型“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
3.创新典型推广的体制机制,点燃“燎原星火”。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力究竟有多大、教育感召力究竟有多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典型的推广成效,尤其要在扩大社会影响力和教育感召力上下功夫。近年来,宜春在好人典型的宣传推广方面,探索成效明显。该市通过举办学英模谷雨诗会、好人事迹演讲大赛、国学论坛、百姓讲坛等活动;创作广播剧、采茶戏等文艺作品,让典型人物走进人们的内心世界,引发强烈社会情感共鸣;通过与《光明日报》联合举办全国好人文化理论研讨会,多次承办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全国关心关爱道德模范座谈会,深度挖掘好人文化的内涵,把道德实践引向价值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当前,创新典型推广的体制机制,一要做好典型层次的科学分类。这实际是一个典型定位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典型,影响力度和范围也不同。对典型的层次和类别定位要着重弄清树立某类典型的目的是什么,主要面向何种层次或领域,这个层次或领域的受众有哪些特点和偏好,等等,如此,才能定位准确,火力集中,针对性强。二要丰富先进典型的推广渠道。典型的推广需要新视角、新思维、新方法。要在充分发挥传统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作用;充分运用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以及歌曲、影视、诗歌、报告文学、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典型感召力,着力构建新闻宣传、社会宣传、理论宣传、文艺宣传相结合的立体式推广机制。三要做好典型推广的效果评估与反馈。典型的推广不能只满足于宣传报道、介绍经验、转发材料,而是要注重推广的实际效果。因此,在典型推广过程中,要经常“回头看”,了解推广成效、检查推广进度、交流推广经验、找准问题症结,多了解群众对典型的认知程度和状况,及时调整宣传推广的策略和方式,确保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力和教育感召力达到预期目的。
二、以宣传发动强化组织力
早在1989年,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在一篇题为《干部的基本功》的文章中就明确指出,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有许多困难和问题,究竟从哪里入手去解决问题,依靠什么去战胜困难?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谈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来。但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可以发现,这就是一部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光辉历史。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靠宣传发动人民群众、把党的正确主张化为人民群众的行动自觉来完成的。宜春地处赣西,属欠发达地区,历来为传统农业大市,工业基础薄弱,但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底蕴厚重,举办“月亮文化节”即是当地党委政府着眼当地资源优势和发展中的问题积极“谋势”的结果,旨在依托当地文化资源实现“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将其办成“城市的名片”“企业的盛会”“招商的平台”“市民的节日”。至今历时十载,“月亮之都”已然成为该市一张响亮的名片。回顾该市“月亮之都”的打造实践,一个重要的启示便是善于谋势、蓄势、造势,以宣传发动强化组织力,提升社会动员力。
1.要善于谋势,把稳宣传发动的方向。谋势,就是谋大局,是指基层党组织要跳出一时一地的局限,着眼全局,放眼长远,多多观察、分析、研判、谋划一些带有整体性、根本性、方向性、趋势性的问题,增强预见能力。基层党组织既要从政治的高度去研判形势,提升明辨是非、洞察本质的政治鉴别力,又要善于从影响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关系中去研判形势;既要从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去研判形势,又要从与古今中外的比较中去研判形势。只有对形势做出正确研判,基层党组织在发动群众时,才能真正做到有底气,有自信,有方向,有动力。具体来说,一要以舆论导势。在发现舆论风向发生偏离时,要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公开事实真相,控制舆论导向,防止公众受歪曲或不全信息误导而产生负面影响。二要以思想教育导势。要善于做利害关系人的思想工作,通过宣传政策法律,发布权威信息,公开事实真相,争取多数,孤立打击少数。在进行思想引导时,要重视和讲究方法技巧,放下架子,深入浅出讲道理,以真情实意取得群众信任。三要以奖惩机制导势。古人讲,国家大事,唯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在宣传发动工作中,要奖罚分明,鼓动先进,鞭策后进,激发正能量,规避负能量,从而树立正确的导向。
2.要善于造势,营造宣传发动的氛围。造势,是指基层党组织要凭借前期的谋事蓄势,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开展工作的态势和格局。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善于开局造势;率先打破过去沉闷的局面,让群众看到,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起到抓住人心、触动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善于舆论造势;我们正处于一个新媒体时代,信息交流的开放性、平等性、匿名性与交互性,信息传播的全天候、全覆盖、迅捷性、裂变式特点,给我们提供了更加强大的舆论造势工具。基层党建工作者要善用舆论工具,为提升社会动员力服务。
3.要善于蓄势,积蓄宣传发动的动能。如果把蓄势作为一种策略,具体落实到提升党组织的社会动员力问题上来,首要的是要未雨绸缪,做好预案。预案的制定既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又要注意完整性和规范性,决不能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其次是要注重舆情的收集和研判。对于宣传动员的有关事项,我们要善于研究群众期盼和诉求,判断舆情发展趋势,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应对策略。最后是要建立和培养媒体关系。党和政府同媒体的健康良好关系,是我们提升社会动员力的重要杠杆。与媒体建立关系,不是用物质或者利益去讨好诱惑记者,而是要做到善待、善管、善用媒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在宣传发动前如满弓利箭,蓄势待发。
三、以多元参与激发向心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其中首次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差,却彰显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根本转变——即突出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中央的正式提法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这就从根本上明确了多元主体在共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宜春市在探索现代治理的多元参与机制中,以宜春市义工联合会和宜春市中华助残网这两家民间组织的实践较为引人注目。其中,前者关注失学儿童,成功资助60多名贫困学生;辅导问题青年80多人,90多孤寡独居者受益,200多贫困家庭得到帮助。累计服務达5500多人次,服务时间5000多小时,向社会弱势群体捐赠款物几万元,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义工发展之路。后者是江西省首家助残公益组织,是全国首家无障碍助残服务网站。每年提供志愿服务1万余人次,累计志愿服务达到20多万人次。其开创的“个人结对,团队帮扶,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模式入选《全国基层残联专门协会优秀案例100例》,由中国残联向全国推广。中华助残网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评为全省“残
疾人之家”等。因其显著的社会效益,站长刘真受到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20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当前,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就必须致力于建构多元参与的治理格局,坚持党和政府是主导,社会组织是中坚,人民群众是主体。
1.坚持党和政府是主导。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最具根本意义的方面。但是,战斗堡垒的力量究竟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成效。在这个方面,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基层党组织的软弱涣散问题。一要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主动深入基层“接地气”,摸清实情。在基层调研中,少看亮点,多看弱点;少听汇报,多问群众。切实掌握党组织软弱涣散的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的目标任务、措施办法和时限要求。二要优化组织结构。当前,各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结构问题。主要表现为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党员队伍青黄不接;知识结构老化,党员文化程度偏低;流动党员占比较大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质量重于数量的原则,重点在生产一线、致富能人和优秀青年中发展新党员,积极探索城乡基层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农民工入党新机制,同时,疏通党员“出口”机制,着力改善和优化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结构。三要善于分类指导。对于不同类型的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具体“病灶”,建立分类指导机制。农村党组织要着力解决好领头人不强、队伍整体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社区党组织要着力解决好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企业党组织要着力解决好作用不突出的问题;机关等其他类型党组织要着力解决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
“两张皮”的问题。四要落实责任机制。基层党组织工作,必须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平时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同时,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情况,作为干部奖励、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整改成效不明显的,要进行约谈和通报批评,追究领导班子的责任,切实强化党管责任制的落实。
2.认识社会组织是中坚。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组织建设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准入门槛的降低,社会组织开始快速增长。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一季度,我国社会组织数量已经超过66万家,主要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基金会 。社会组织历来是把双刃剑,引导得好,就是国家和谐、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力量;如果引导不当,就可能成为社会和谐的障碍,甚至成为社会不安定的诱因。因此,社会组织能否发挥正向作用,关键在于党和政府能不能正确引导。关于这一点,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抗击“5·12”汶川地震的实践经历,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应对特大自然灾害,除了我们党强有力的领导和动员能力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类社会组织的踊跃参与。有资料表明,在汶川地震发生时,慈善组织几乎与军队同时到达震区,反应之迅速,可见一斑。民政部救灾司原司长王振耀曾经评价说,在紧急救援阶段,如果没有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参與,光靠政府是拿不下来的。
3.牢记人民群众是主体。进入新时期以来,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快速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党群、干群关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直接导致了我们党和政府的社会动员力有所下降。以宜春市来说,近几年,该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体制的创新,大量“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社区人”。在七大非工业系统国企改革中有10.05万职工移交社区,成为“社区人”,还有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涌进社区,给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社区工作带来重重压力。此外,物业管理、征地拆迁、商品房质量、市政基础设施、小巷卫生死角、治安防范等社会问题同样复杂棘手。在这种情势下,该市坚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以三大机制建设化解难题,成效显著。
一是以更加务实的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提升向心力。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该市通过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让每个党员干部相对固定地联系一个基层单位,以点带面,与群众保持经常联系。特别是重点联系好“三类”户,对于信访户,重点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对于困难户,重点做好帮扶救济工作;对于示范户,重点做好服务引导工作。另一方面,该市着力完善党员干部调查研究制度。通过开展党员干部进百姓家活动,变“上
访”为“下访”。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以“建设幸福社区”为主体的“三
进四民”活动(进社区、进楼宇、进家门、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帮民富),帮老百姓办了一些实事、难事,有效拉近了党和群众的距离。
二是以更加有效的教育引导机制提升向心力。宜春的实践告诉我们,教育引导群众,首先要善用群众语言。说好“群众话”是一种重要的工作能力。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就为我们做出了极好的示范。比如,他用“缺钙”“软
骨病”来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
门”来形容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用“墙头草”“推拉门”来描述干部队伍中的好人主义,用“鞋子合不合适,自己穿了才合适”来说明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等等。这些浅显易懂的群众语言,堪为说“群众话”的生动示范。其次,要洞悉群众心理。宣传党的政策,不一定非要正襟危坐,不妨放下架子,多和群众拉些家常;与群众打交道,最重要的是讲出道理,同时也要晓以利弊,讲清利害关系,让群众对自己的得失做到心中有数。最后,要关心群众生活。当前,农村信教群众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信教群体从过去的“三多”(老年妇女多、病患者多、文盲多)向“三增多”发展(男性增多、年轻人增多、知识分子增多),我们要重视这个问题,从群众的基本素养和群众的文化生活方面着手,充分考虑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与复杂性,坚决杜绝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以慎重严谨的态度,落实好党的宗教政策,同时也要适时因势利导,利用宗教中的某些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三是要以更加健全的信访工作制度提升向心力。信访是基层党组织倾听群众心声和诉求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宜春市妇联大力推进阳光信访、依法信访、网上信访,不断规范信访工作机制,提升信访工作水平。在信访件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理率、群众满意率方面达到较高水平,社会效益显著。当前信访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员干部现场接访、带案下访、重点约访,做到来访必接、随来随接。完善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各级信访联席会议综合协调、组织推动、督导落实等职能作用,形成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工作合力。建立健全解决特殊疑难信访问题和统筹督查督办信访事项的工作机制,逐步完善由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信访联席会议组织实施、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督查督办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解决和化解信访突出问题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党和政府与百姓声息相闻、脉搏相通,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动员力才能切实得以提升。
(作者单位:株洲行政学院 )
(责任编辑 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