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北京,在视察北京城建集团建设的新机场主航站楼、城市副中心A1工程时,连连称赞“现场管理井井有条”,鼓励我们“集成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全力把新机场打造成国家发展的新动力源。”
30多年来,北京城建集团从单一的施工企业发展成为千亿级综合性企业集团,我们的体会是,听党指挥、跟党走,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深度融合,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深厚的动力和最根本的保证。
抓纲带目 把党建融入全局工作
北京城建集团依靠党的领导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始终注重以党建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领航”。
一是加强统筹谋划。从战略层面系统谋划党的建设,将党建工作纳入集团“十三五”规划、写进企业章程,先后出台了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外埠境外单位党组织建设等文件,构建以组织、责任、制度、考评为基础的党建工作体系,明确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管思想、管干部、管组织、管人才、管和谐”,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政治优势。
二是完善体制机制。在23个全资控股单位、800多个项目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交叉任职率和党组织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均达到95%以上。将“三重一大”事项细化为61条,仅2016年经党委前置研究把关的行政事项就有64项,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机制进一步到位。
三是狠抓责任落实。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同奖惩。建立24项党建责任清单,开展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实行党政双签年度考核责任书,组织“两个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与班子成员年度风险收入进行3%的奖罚挂钩,在落实党建责任中加强党的领导。
铸魂固本 把党建融入企业文化
北京城建集团诞生于1983年7月1日。当时,3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重视党建工作是企业成立之初就具有的“红色基因”,“有一必争、有旗必夺”的优良作风、“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是企业独特的文化品质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是传承军旅文化,永葆斗志。我们坚持支部建到项目,实现工程建设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坚持34年连续开展一年一主题的全员教育,以基层党支部为主体,通过“师带徒学”传统、大课堂“讲”传统、大讨论“悟”传统、树典型“立”传统,激励一代代城建人带着信念奋斗、扛着责任致远。
二是搭建文化平台,广聚合力。我们坚持用文化强壮企业筋骨。持续開展“文明四区”活动,组织制定51项243条创建考核标准,推行CIS战略,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纲要》,确定每年7月最后一周为“企业文化周”,党建工作通过文化平台融入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诚信文化、质量文化、人本文化、科技文化广泛弘扬,创新、激情、诚信、担当、感恩的价值理念广泛凝聚力量,推动集团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连续多年在市属同行企业名列前茅。
三是勇担社会责任,彰显力量。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追求,始终是国企必须坚守的本色。我们先后在四川什邡、青海玉树、新疆和田、房山抢险援建中挑大任,实现了“一诺千金”的建设奇迹;我们在西非埃博拉病毒肆虐时,仅用70个日夜就为塞拉利昂援建出一座高品质的实验室,获赞“国家之重任,企业之担当”;我们的抢险大队“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出色完成了数百次公用设施抢险,被誉为京城百姓的“守护神”。
攻坚克难 把党建融入转型发展
这些年,北京城建集团能够抓机遇大发展,得益于800多个党支部都能拉得动、打得响,1.3万多名党员冲在前、当榜样;得益于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暖人心、鼓斗志。
一是让支部成为坚强堡垒。坚持百名领导千名书记讲党课,以组织生活凝聚支部战斗力;深入开展合格党支部和合格党员“两个规范”大讨论,实施支部考核对标管理,以达标创先激发支部创造力。在北京新机场主航站楼结构施工中,我们9个总分包项目全部建立党组织,87名党员划分为8个责任区,带领8000名建设者攻克世界级施工难题,创造出“北京速度”“铁军精神”“国匠品质”。
二是讓党员成为先锋旗帜。我们常态化开展党员先锋岗、“三亮三比三评活动”等,引导党员带头“创优、创新、创效、创和谐”。目前占职工总数54%的党员队伍,成为集团最优秀的资源;两级领导班子中,96%是党员;重点项目上,党员经理超过95%。坚持创新的“北京学者”李久林、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专家书记”李国庆、劳模“项目经理”刘奎生等党员成为“北京国企榜样”。
三是让“生命线”律动。我们坚持五年召开一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围绕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加强“生命线”的全覆盖,实现“人与楼共成长”。对十万劳务工人做到思想上一样教育、生活上一样关心、行政上一样管理、施工上一样要求、报酬上一样合理,营造出同生共赢的和谐发展氛围,党建工作成效有力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责任编辑:丁兆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