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提升高校教学管理素养的研究

2017-05-30 18:35:16邢晓楠
高教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研究

邢晓楠

摘 要:文章探讨了信息化环境下提升高校教学管理素养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提高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教学管理素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9-0037-02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cessity of promoting college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quality in informatization environment.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college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so as to enhance the information level of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Keywords: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quality; research

2012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高校应优化信息化应用与服务环境,促进信息化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目前,各大高校已经建立了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但由于教学管理的不足,使得信息化管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是关键。

一、信息化环境下提升高校教学管理素养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变革与创新、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同时给高校教学活动带来了明显的冲击,传统的教学模式遭遇了极大挑战,与之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管理中,教學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拟定、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编排、及其他日常教学活动,都采用“人为经验式管理”,管理过程缺乏民主性和人性化。自从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量急剧增长,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融入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中。根据教育部的指导精神,各大高校纷纷落实信息化建设,构建教学管理信息平台来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管理,将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直接关系着教学管理的质量。而教学又是高校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成为衡量一所高校整体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硬件配套设施有待更新

正方软件公司是目前国内各高校普遍使用的教务系统平台,但在教学管理平台和教务系统软件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某些教学管理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例如学生在大规模选课时,会出现系统崩溃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成绩统计分析时,因数据库信息量打,统计时间比较长,有时甚至会出现黑屏和死机的情况。某些可以通过教学管理平台上传的教学信息,仍需教学管理人员手工收集,统计完上报给教务处。尽管很多高校已开始推广无纸化办公,但教学管理过程中,学籍管理、学位管理、教室管理等方面仍采用传统的行请示报告的方式,这样极大的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导致了某些程度的人力资源浪费。

(二)基层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本科教学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因此教学管理工作也凸显其重要性,同时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又是极其琐碎的。上至学校的教务处,下至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办公室,教学管理工作量相当大,尤其是二级学院的教学秘书,一个人负责整个二级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对接教务处所有科室的工作。教学无小事,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教学事故。工作量繁重,还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而且由于学校岗位设置的关系,教学管理人员在职称晋级方面,面临一个瓶颈。评到助理研究员以后,几乎没有晋级的空间。所以导致教学管理队伍,特别是基层的教学秘书,流动性很大,出现了大面积辞职和换岗的情况。

(三)高校教学管理行政化气息浓厚

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参与制定教学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进行监控。虽然高校注重“以人为本”,将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但某些规章制度过于严格,没有给教师和学生极大的自主空间,服务化意识不强。某些高校会召开师生座谈会,调研中发现在全校的行政管理部门中,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管理部门的满意度较低。教学管理部门没有真正的做到为一线教师和学生着想,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提升高校教学管理素养的措施

(一)加大教学管理硬件设施的投入,定时更新教学管理硬件

高校在追求科研成果的同时,也要加大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根据教学管理不断变化的需求,设计、开发新的硬件端口,以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同时,还应该鼓励广大教师积极申报与教学管理信息化相关的教研教改项目,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力求搭建信息资源能够高度共享的平台。

(二)建立适当的鼓励机制,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学校应建立相应的鼓励机制,来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其有意识、自觉的提升教学管理能力。大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职称聘任走的是管理岗系列,也有部分高校将其归到教学管理系列。但无论归口是哪个系列,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都没有很大的晋升空间,职称聘任往往会受到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像专任教师,只要达到硬性的要求,就可以申报高一级职称。此外,学校应鼓励教学管理人员申报科研和教研教改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为其创造一定的科学研究平台,这将有利于教学管理队伍的健康发展。

(三)定期组织教学管理人员进修和培训

在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教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对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组织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岗位培训、进修、研讨会等活动,是提高教学管理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学校应利用现有的资源,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信息化相关的培训学习,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更新教学管理理念,有助于提高本科教学管理质量和办学水平。

(四)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当前大学教育强调的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去行政化,树立切身为师生考虑,增加为师生服务的意识。教学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自身角色的转变,从政策的制定者、监管者转换为教学活动的服务保障者,确保高校教学活动顺利、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陈阳.高校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2]陈杨健.教学管理与学术研究——高校本科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3]郭亦鹏.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

[4]刘虹.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刍议[M].中南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24:221-222.

[5]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7]岳若惠.现代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M].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信息化环境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模式的研究
中国经贸(2016年20期)2016-12-20 15:42:13
试论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
浅析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