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慧
摘要: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鹅、火鸡等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在养鸭场是常见、多发病,是南方养鸭场鸭子死亡量很大的疾病之一。临床剖检主要见到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纤维素性气囊炎等病理变化,易与大肠杆菌病混淆造成误诊,同时本病病原容易产生耐药性变异,养殖户往往因不能正确选择药物延误治疗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4]
关键词:香鸭;鸭疫里默氏杆菌;纤维素性炎症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9-0052-02
1基本情况
2016年7月份玉林市陆川县某养鸭场饲养的20000羽柳州香鸭,因病每天死亡10~30羽前来就诊,就诊时21日龄,已发病3d左右,平均体重约0.6kg左右。本批鸭子放养在水库,水库边建有简易鸭舍供鸭子晚上休息,环境卫生较差。鸭子曾免疫传染性浆膜炎和鸭病毒性肝炎疫苗,其中传染性浆膜炎的免疫使用的是高免卵黄抗体,免疫时间是3日龄,每只鸭子颈部皮下注射0.5ml。鸭子发病后未曾采取治疗措施,经本人诊断后治疗1个疗程病情得到遏制。
2病鸭临床症状
19日龄开始发病,部分鸭子食欲下降,不喜下水,精神不振,体温升高,排黄白色稀粪,脚软不愿活动,脚蹼龟裂,咳嗽、流鼻液,部分病鸭出现歪头、扭颈、转圈等神经症状。
3病死鸭剖检病理变化
取5只病死鸭子进行尸体剖检,主要病理变化记录如下:
3.1纤维素性心包炎
3只病鸭心包膜增厚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包裹,不易剥离。
3.2纤维素性肝周炎
5只病鸭肝脏表面均附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厚度不一,容易剥落。
3.3纤维素性气囊炎
5只病鸭的气囊均有浑浊、增厚、不透明,其中2只气囊有干酪样物质。
3.4 脑膜炎
2只病鸭脑膜不同程度充血、出血,颅骨瘀血,颅部皮下出血。
3.5 脾脏坏死
3只病鸭脾肿大,表面有黄白色坏死灶。
3.6 鼻窦炎
4只病鸭鼻窦黏膜充血、出血,内有干酪样渗出物。
4细菌学检查
4.1 细菌形态检查
采集病死鸭的肝脏、血液制作组织标本片,甲醇固定后分别进行革兰染色法和瑞氏染色法染色,镜检见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瑞氏染色见呈两极着色,初步判断为鸭疫里默氏杆菌。
4.2 细菌分离培养
将肝脏中的细菌分别接种于巧克力平板培养基和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提供10%CO2培养48h,巧克力平板培养基上细菌生长良好,菌落灰白色、边缘整齐、光滑、露滴状。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培养基上菌落细小且很少。取菌落制成标本片镜检见所见细菌同组织标本片所见细菌一样。
4.3 细菌鉴定试验
细菌做生化实验前先进行纯化培养,用纯化后的细菌菌落做生化鉴定试验,结果如下:
4.3.1糖发酵试验
4.3.2 硫化氢试验:取菌落接种于2支硫化氢生化管,37℃培养48 h不产生硫化氢。
4.3.3 明胶液化试验:将菌落接种于12%明胶培养基37℃培养48 h后放入冰箱冷藏室冷藏2h明胶不凝固,本菌液化明胶。
4.4 动物接种试验
取5日龄健康雏鸭10羽,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雏鸭。取纯化培养菌落生理盐水做10倍稀释,给试验组5只雏鸭每只皮下注射0.5ml。结果24 h后出现精神食欲下降,眼睛时闭时开,眼内分泌物增加,48 h后死亡3只,56h后另2只死亡,对照组雏鸭无临床症状。取病死雏鸭心血、肝脏分别划线接种于巧克力平板培养基,37℃培养24 h后长出灰白色、边缘整齐、光滑、露滴状菌落,形态和染色镜检特征与接种菌一致。
根據以上检查结果将该细菌判断为鸭疫里默氏杆菌。
5诊断结果
5.1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诊断的主要指标
5.1.1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日龄为2~4周龄鸭多发,病鸭主要症状为下痢、咳嗽、流鼻液、脚蹼龟裂。
5.1.2 剖检主要见“三炎”: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
5.1.3 其他主要病理变化:鼻窦炎、脑膜炎、脾坏死。
5.2 确诊主要依靠细菌学检查
5.3 结论
将该群香鸭群所出现的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与鸭传染性浆膜的临床诊断主要指标作对比再结合细菌学检查的结果,确定此病例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6治疗措施
6.1 治疗常用药
氟苯尼考、安普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蒽诺沙星、利高霉素、壮观霉素、头孢噻呋钠、敌菌净等。[1-4]
6.2 药敏试验
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多种抗菌素极易产生耐药性,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本次药敏试验选择环丙沙星、硫酸庆大霉、氟哌酸、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头孢王,结果如下:
6.3 治疗方法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头孢王50g+5mg/ml地塞米松15ml+生理盐水5000ml混合肌注,每羽1.3ml,肌注,每天1次,连用3d;氟苯尼考按3‰的比例溶入饮水中,连用7d。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发病、死亡停止。
7讨论与小结
7.1 鸭传染性浆膜炎常见于2~4周龄鸭,1周龄以内和8周龄以上很少发病
主要经呼吸道、损伤皮肤黏膜,自然感染发病率在20%~70%左右,发病鸭死亡率5%~80%,耐过者多为僵鸭。
7.2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
7.2.1 育雏环境差是养殖场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平时鸭舍及周围环境的消毒工作一定要扎实到位。鸭疫里默氏杆菌不能形成芽孢,抵抗力一般,一般常用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
7.2.2 进雏前地面可用火碱、菌毒敌、络合碘等泼洒消毒,育雏室最好高锰酸钾和甲醛进行熏蒸消毒,同时要及时清理鸭舍内的粪便、更换垫料、适当通风,保持舍内干燥。
7.3 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常用疫苗有鸭传染性浆膜炎、禽大肠杆菌病二联油苗、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
7.3.1 鸭传染性浆膜炎、禽大肠杆菌病二联油苗免疫,3~5日龄皮下注射0.5ml,16日龄皮下注射0.8ml。樱桃谷肉鸭因饲养期短不宜作二免。
7.3.2 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雏鸭首免7~10日龄,每羽皮下注射0.3ml,种鸭产蛋前加强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ml,可使雏鸭获得母源抗体。
7.3.3 预防不可使用高免卵黄抗体。本案例的发生主要是养殖户盲目相信高免卵黄抗体的作用,宁愿多花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经费用高免卵黄抗体也不用疫苗的结果。高免卵黄抗体的问题一方面是高免卵黄抗体多为非法生产,质量无法保证;另外高免卵黄抗体的免疫期仅能维持2周左右,不适宜作为平时一般预防,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适合用于紧急预防和疾病的早期治疗。
7.4 正确投放预防药物
7.4.1 多发鸭场可在易感日龄作预防性投药,预防也可以使用氟苯尼考、安普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蒽诺沙星、利高霉素、壮观霉素、头孢噻呋钠、敌菌净等,但要科学合理的使用药物,定期更换药物,有条件的最好每年定期进行2~3次的药敏试验。[4]
7.4.2 本病发病较早雏鸭处在生长阶段,投放药物要避免使用毒性强、对肝脏、肾脏有损伤、对雏鸭生长影响较大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庆大霉素等。同时注意使用药物的疗程不宜过长,投药期间充足饮水。[4]
参考文献
[1]李生涛主编《禽病防治》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1.12:1-5.
[2]鄒洪波主编《禽病防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9.1:132-135.
[3]刘振湘,王晓楠主编《养禽与禽病防治》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2015.6.10:208-210.
[4]曹礼静、古淑英主编《兽药及药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4.5:6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