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眼中的海外剧

2017-05-29 19:38陈丽娟
综艺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日剧美剧年轻人

陈丽娟

从1979年,央视引进第一部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起,海外剧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38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观众追剧的工具从电视机到DVD再到电脑和手机,对内容的选择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在《综艺报》针对16-35岁人群做的问卷调查里,“喜爱的国外电视剧排名”中,“美剧”以压倒性优势(37.36%)位列第一,日剧在沉寂多年后卷土重来(14.88%)。

那些看《生活大爆炸》的青年

为何美剧会高居年轻人观剧榜首?先要从历史渊源说起。自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央视就引进了第一部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这部剧让蛤蟆镜、喇叭裤成为风行一时的街头潮流。此后,美剧就一直兼具着“中国人看世界的窗口”的职能。《加里森敢死队》《神探享特》《成长的烦恼》在电视上的热播,更是培养起一批忠实的观众,并为其后的美剧热奠定了深厚的价值基础以及审美习惯。

到90年代,全民学英语的风潮让《六人行》作为最好的口语教材迅速在知识青年间传播并风靡。热爱此剧的观众为保持同步性,养成了追剧习惯,与此同时,美剧的高成长性、分季播放也开始深入人心,以F6为首的美剧论坛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随着论坛的发展,同好越来越多,遂有了字幕组。

随着网络视频进入字幕组时代,受众数量一路直线上升,到2005年《越狱》开播,更是开启了网民追美剧的风潮。

在众多年轻人看来,美剧吸引人的特点,一是类型多,喜欢看史诗奇幻的可以看《权力的游戏》、喜欢破案的可以看《犯罪现场》、喜欢心理的可以看《心理追凶》、喜欢时尚的可以看《绯闻女孩》、喜欢科幻的可以看《西部世界》、喜欢政治的可以看《纸牌屋》,甚至一些边缘题材都能找到相关的精品剧。二是制作精良,以单集制作费用超千万美元的《权力的游戏》为例,无论场景布置、特效、道具,都是堪比电影级的存在。

但是,美剧最强的还是它的创造力和人文内涵。对海外剧有着多年研究的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卢蓉认为,美剧对受众的吸引力,除了视听制作水准卓然,以及对商业元素的纯熟运作外,更是体现了编剧的智力贡献,对题材的翻新能力,想象力,对故事内涵、人性刻画的深度和复杂度开采等方面。“一些能够存活数季的优秀美剧探讨的是人性普遍的矛盾和挣扎,人类共同的困境,乃至对人类未来命运的诘问……这些人文诉求是超越文化隔膜的。”

在“知识青年聚集”的中国豆瓣网上,美剧最高分得主是9.6分的《老友记》,但评分人数最多的还是《生活大爆炸》,超过17万人给它打出了9.4的高分。这两部剧也有共通之处,都是十分接地气的轻喜剧,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没有狗血的一波三折,讲的就是年轻人的生活。

在被问到为什么沉迷《生活大爆炸》时,网友CaptainMiracle的理由是,“开心又温馨,很多嘲讽的梗其实挺高段,几个小伙伴做的荒唐事也都似曾相识。”网友王斯特的回复是,“这个时代,人人都觉得自己是怪咖,所以当你看到《生活大爆炸》里面的四个奇葩在一起的时候,就觉得,能有人理解你的怪异,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儿。”

日剧重装上阵

《血疑》《排球女将》《东京爱情故事》《悠长假期》等经典日剧曾在中国观众中有着深厚的观众基础。沉寂多年后,曾经势微的日剧渐有抬头迹象,近期在B站点击率排行榜上表现亮眼的《东京女子图鉴》《四重奏》就在年轻群体里引发了刷屏热议。

B站是一个活跃用户超过1亿的年轻人聚集地,17岁以下的用户超过一半,18到24岁的用户在30%以上。B站是弹幕的始发地,这种大量评论以字幕形式在屏幕上同时出现的追剧“玩法”如今在年轻群体中的使用比例已占到总体的四分之一,早已挥别小众。

追溯B站的起源,其实最早是动漫爱好者的大本营。动漫不仅是日本年轻人的潮流文化,更是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这也让在中国日益增多的动漫爱好者们找到共鸣。日本人热衷于漫改就像是中国热衷于文学改编一样,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漫改影视剧出现在荧屏——《朝5晚9》《失恋巧克力职人》等在年轻人中很受追捧,与我国的“IP”热异曲同工。

从去年开始,国内各家影视公司公开的片单中,一大波日本IP已经或者正在被改编、引进的路上。曾经被大量韩剧占领的视频网站“海外剧”频道更是上线了多部日剧以取代韩剧的缺位。虽然目前引进日剧在视频网站的播放量并不算很高,但视频网站更看重的是日剧用戶的黏性和长线铺设。

随着时代的进步,日剧不再对纯爱一类的主题感兴趣,而是更愿意反映社会问题,引导观众去思考和探索人性。以现象级的爆款剧《半泽直树》来讲,它的核心讲的并非“爱拼才会赢”的职场奋斗史,而是生存与道德原则冲突下,人性的摇摆和最终的选择。换句话讲,当代日剧的实验色彩更浓厚。

卢蓉在分析海外剧中日剧回暖的现象时指出,基本原因大概是市场驱动的“IP为王”观念下,国内IP被买得差不多,在国内IP的天价反推之下,自然转向了性价比更高的海外IP。更为直接的原因是受“限韩”影响,转向日剧也算是行业井喷期的必然产物。

“日本并不缺好IP,像东野圭吾等作家又在中国读者群颇有基础,加上日剧在中国社交网站上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但卢蓉也表示,并非东野的每部小说或者每部日剧都适合拿来改编,“因为日剧牵扯到很复杂而现实的社会问题,这个本土化过程难度要远大于韩剧。而且海外剧改编要注意故事整体的落地效果,除了版权运作能力的更新升级,真诚的创作态度和人文关怀的内涵仍然是最重要的。”

悬疑烧脑剧正当红

在年轻人里,一直流行着一条看剧“鄙视链”,即英剧>美剧>日剧>韩剧……

有着深厚戏剧文化底蕴的英剧,以其惊人的原创力和精湛技术,独特的视角与个性,一直居于其他对手无法撼动的鄙视链顶端的位置。在美剧大行其道的今天,就有不少耳熟能详的美剧都是翻拍自英剧,比如:《纸牌屋》翻拍自1990年的英剧《纸牌屋》;《无耻之徒》翻拍自2004年的英剧《无耻之徒》;《基本演绎法》翻拍自2010年的正式播放版《神探夏洛克》。

在卢蓉针对大学生群体所做的调查研究中,英剧的受欢迎程度超过美剧,这一结论与豆瓣的评分人数相吻合。被喻为神剧,永远让你猜不到结局的《黑镜》,评分人数达到18万,《神探夏洛克》更是创造了21万评分人数的最高纪录。当后者这部人气最高的英剧第四季第一集《六座撒切尔像》上线时,很多学生是定了清晨6点半的闹钟起床来追的。

无论英剧或美剧,排在点击率和话题度前列的“悬疑烧脑类”占到了一半以上的比例。目前,已经有视频网站将“烧脑剧”作为一个类别专门列出。很多网友在观看的同时,还会发帖、跟帖,讨论和推测剧情发展,因为要想看懂“烧脑剧”必须要入戏,所以观众参与度高也是“烧脑剧”最有乐趣、与众不同的地方。网络时代的年轻人,想要展示高格调,力求站在鄙视链上游。观看烧脑类英剧,似乎真的会让他们多一些智商上的优越感。

情感治愈需求

去年美剧的黑马是《我们这一天》,该剧首播收视率2.8,在NBC排名第一,也是去年美国所有电视台中首播最高收视率的剧集;在IMDb,该剧获得8.8的高分;在烂番茄,该剧获得了91%的新鲜度;而在豆瓣上,该剧评分9.4,甚至高出了《西部世界》和《黑镜3》。

与其他刺激肾上腺素的重口味美剧相比,以四个同天生日年轻人为主角的《我们这一天》赢在“扎心”,它通过鸡毛蒜皮,平淡温馨的家庭生活,展现了“亲密关系”中的危机与治愈,通过温柔绵长的镜头细致记录生活里那些欣喜与失落的重要瞬间,所以会有网友直呼,“在这个满是麻辣烫的年代竟被这碗鸡汤给暖到了”。

在焦虑与压力如影随形的现代社会,年轻人无论多么“欲壑难填”,最终求的还是一份简单真挚的暖心慰藉。这或许对我们的电视剧制作者来讲也是一个提示:无论类型,一部好剧的真正核心,还是要回归到观众对情感层面的需求,这一点,无分年龄国籍。

猜你喜欢
日剧美剧年轻人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日剧为何难吸引中国人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你猜不到一个做饭的年轻人在想什么
年轻人如何理财
美剧基金
水木剧
美剧台词秀——House of Cards 纸牌屋
美剧Suits里的职场生存法则:不打无准备的仗
Is Watching Amerircan Se ries HeIpful to EngIish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