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平++王融
【摘 要】国际技术转移是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提高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能力,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根本。本文通过分析国际转移的形式、影响因素和现状特征,总结出五点关于提高技术转移服务能力的建议:(1)培养专业型服务人才;(2)构建创新评价体系;(3)疏通国际技术转移通道;(4)鼓励技术创新;(5)加快技术转移步伐。
【关键词】形式特征 影响因素 技术转移服务 企业创新
1 引言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体现国家实力的关键支撑。任何国家或地区只有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在大环境的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是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關节点。
十六大会议中就已提出“走出去、引进来”的经济发展战略。国际技术转移是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提高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能力、完善服务手段,帮助企业清除国际合作道路上的绊脚石,消除创新障碍和不确定性,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根本。
2 国际技术转移主要形式与影响因素
国际技术转移主要指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技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技术转移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缩小技术差距,达到创新与提高的目的。
国际技术转移形式多样,主要有:(1)国际技术合作,即在完成一个技术项目需要大量资源时,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国家的人力、技术和资源合在一起;(2)国际间合作生产,或称之为外国直接投资,即由甲国提供技术和某些元件,乙国提供劳动力和某些辅助元件,最终在乙国组装;(3)特许,即一方按照性能要求和所付酬金给另一方使用产品或加工工艺的专利、版权、商标或技术知识的权利,特许是一种快速易行的技术转移方式;(4)情报交流,通过参加国际科技专门会议,交换科技文献资料,转移和推广技术知识;(5)人员交流,如交换留学生、访问学者、雇用外国专家、在国外开设培训班等,推进跨国技术转移合作与交流。
国际技术转移的过程和成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1)技术供给方的合作意愿及技术能力;(2)技术接受方的合作意愿及技术能力;(3)技术供给方、被转移技术、技术接受方、技术转移发生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4)被转移技术的选择、转移方式。
3 国内外技术转移现状与特征
当前,我国正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积极融入国际技术转移大熔炉,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国际技术转移。然而,我国技术转移的进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技术引进多于技术输出;(2)沿海发达地区技术转移能力强于偏远欠发达地区;(3)缺少统一的、规范的、规模性的国际技术转移体系,尤其缺少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国际技术转移专业机构和高水平的技术转移服务人才;(4)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体制与机制尚需完善;(5)技术引进成本高、技术开发后劲不足。
国际技术转移的现状特征主要表现为:(1)涉及的高科技领域越来越多,如有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性能医疗器械、现代农业等;(2)技术转移形式逐步从直接投资转向合作开发和资源共享;(3)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技术转移的主体,发展中国家技术开发量少、技术水平低、合作领域狭窄;(4)跨国公司已成为当前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载体;(5)以专题研究、产品开发、技术合作为目的,不同国家、企业和科研机构相互联合形成的战略联盟正成为一种新的技术转移方式;(6)对外直接投资成为技术转移的重要渠道,且发达国家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持续下降。
4 提高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能力
通过分析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影响因素和重要特征,本文将从如下那么五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能力。
4.1 培养国际技术转移专业型服务人才
技术转移就是让科技与市场结合,为科技项目找市场、找资金,为企业、为资金找科技项目。高素质技术转移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沟通协调能力、能吃苦耐劳和专业敏感度,还应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专业型复合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集专业知识积累和技能实践为一体,通过反复实践提高专业服务能力。此外,政府应加强对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转移从业人员的引导,为培养和发展专业型技术转移服务人才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平台。
4.2 构建国际技术转移创新评价体系
科研考核评价体系是构建科技创新制度体系的关键内容,也是提高科研质量的重要支撑。只有进一步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制度,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转移创新评价体系,才能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具体可通过如下措施:(1)加快建立全覆盖的科研人员分类考核体系;(2)积极引入符合国际惯例的“同行专家评级”为主的定性评论;(3)建立对科研成果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为质量导向、注重研究成果考核的多样性;(4)建立科技创新考核评价的保障支撑。
4.3 疏通国际技术转移通道
健全和完善技术市场法律体系,制定财政、金融、税收、产业、技术、激励等多方面政策措施,形成较为完备的鼓励技术开发和技术转移、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体系,完善市场环境。建立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增加技术市场的对接效率。
4.4 鼓励技术创新,实现多方共赢
鼓励企业创新,通过税收、补贴等优惠措施作为激励,调动企业与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着力推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多方共赢。
4.5 加快国际技术转移的步伐
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大力发展技术输出,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增强“走出去”意识,积极开辟国际技术合作渠道,建立创新合作模式。
5 结语
只有通过培养专业型服务人才、构建创新评价体系、疏通国际技术转移通道、鼓励技术创新、加快国际技术转移的步伐,才能不断提高技术转移服务能力,帮助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参考文献:
[1]聂汉香.国际技术转移路在何方-浅析我国的国际技术转移现状和应对措施[J].宏观观察,2010年第4期(上),30-32.
[2]高飞,马美茹.技术转移过程中创新能力的体现[J].科技论坛,2013年第5期(下),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