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问题思考

2017-05-27 02:19李新平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13期
关键词:反贫困西部地区农村

李新平

摘要: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由于长时间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地经济非常落后,多数在贫困线上徘徊。因此,若要缓解西部地区农村贫困问题,各级政府必须增加扶贫力度,合理规划扶贫措施。此研究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

我国政府经过几十年的农村反贫困治理,取得了辉煌成绩,逐渐改善农村地区贫困现象。但是,在一些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的西部地区,农村贫困问题依旧比较严峻,可以说解决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问题,十分艰巨,意义重大。在中国贫困问题中,西部农村贫困问题位居首位,合理规划和开展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对策,对于新时期的扶贫工作来讲非常具有典型意义。

一、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产生的根源

(一)自然环境原因

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其对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严重的制约作用。我国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具體分布在沙漠荒漠地带、高原山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等等,上述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常会发生自然灾害。很多地区,已经被专家学者认为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在四川省中,全省土地面积大约是48万平方千米,但是比较富庶的成都平原面积,仅仅只有1.4万平方千米左右:并且川西高原和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的盆周山地,则多达4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90%左右。在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中,造成近七万人遇害,同时造成近四万人受伤,2万左右人群失踪,直接导致经济损失八干亿元左右。在2010年发生的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导致一千多人遇难,失踪人群三百左右,直接导致经济损失2亿人民币。

(二)文化教育原因

我国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受到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当地区的农村经济得到了有效发展,但是在一些偏远山区中,由于农民思想比较传统,没有及时转变生活生产方式,并且受教育程度和农业技术应用意识比较薄弱,普遍文化程度低。如果想要切实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善贫困农村一穷二白的现状,必须加强当地区文化教育投入力度。根据近些年的实际效果分析,在西部地区的减贫过程中,文化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西部地区平均受教育的教育支出的减贫弹性、以及受教育年限,均远远不足全国的平均水平。

(三)机制原因

机制原因可以从下面三点内容展开探讨:1.贫困治理的机制性障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针对扶贫开发工作加强了力度,在多年的扶贫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直到如今,我国也没有建立完善一部反贫困法律。尽管在我国西部地区,比如说四川地区的各级政府,均已经成立了扶贫开发办公室,也制定了一些相关条例,但是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比如说扶贫开发政策之间存在矛盾、扶贫机构职责不清、出现重叠机构、扶贫缺乏监督等等:2.扶贫开发资金投入受到约束。西部农村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西部地区政府将中央政府下发的扶贫资金,集中由于国家确定的贫困地区。并且,西部地方政府在财政方面、以及行政方面,具有较大的费用支出,但是其中很少投入到贫困农村地区的各项设施建设中。而当地区的经济比例中,传统农业经济占有主导作用,尤其是普遍存在的家庭式的生产方式,规模较小,导致扶贫资金无法满足机械化要求:3.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作用虚化。在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过程中,比如说四川省的一些基层党组织,存在着领导班子边缘化、派性化等问题,甚至存在无钱办事和无章理事的问题,种种问题均会对党的公信力产生影响,致使基层党组织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二、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相关政策与法规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的反贫困,需要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大力支持,以此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必须探寻出新的政策和法规,但我国还没有完善具体扶贫方面的反贫困法律。尽管存在一些政策,比如说《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但是依旧不能够实现西部地区农村人口脱贫的目标,所以有必要对《反贫困法》进行进一步完善。考虑到我国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具有人口数量多、返贫压力大等问题,因此在制定和完善扶贫政策时,必须根据现如今的社会发展情况,对贫困线进行适当提高:并进一步扩大扶贫范围;制定符合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贫困补偿衡策,以此加快当地区农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结合将当地区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和扶贫开发政策,使农村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得到充分的完善。通过国家政策的财政的有效扶持,有效的推动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西部农村地区贫困人口数量的下降。

(二)加强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人口素质

在我国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有必要实施有效的文化教育,以此解决当地区经济落后状况。比如说四川省农村贫困地区,由于长时间受到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地人力资源和劳动力素质存在一些问题,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制约。所以,在扶贫工作中,必须强化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农村贫困人群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技能。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1.实现均衡发展基础教育,保证文化教育质量,确保当地区的劳动力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以此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从根本上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2.构建科学可行的技能培训机构和体系,聘请社会上专业的人员,对农村贫困地区展开技术培训,以提高农民的谋生能力:3.国家可以完善相关的补助政策,鼓励更多的知识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加入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活动中,并且召唤社会各级力量,对西部贫困农村地区给与足够的帮助,进而构建良好的全社会扶贫环境。

(三)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首先,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和开发贫困地区的资源,发挥出其旅游资源的性质,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实现西部农村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当地区人民经济水平的提升。推动当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四川省农村贫困地区,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具有壮观美丽的风景,还有历史悠久的古迹,同时还有绚丽的民族风情。基于此发展旅游业,一方面能够实现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优化,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吸引外资来此解决基础设施问题。考虑到四川省具有较多的少数民族,开发旅游产业实施反贫困策略,可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其次,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利用当地区特色农业进行扶贫,也就是结合当地区的市场发展情况,加强对科学技术的运用,将农产品作为原料,利用当地区具有特色的产业,实施品牌带动基地建设的途径,以此从整体上提高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条件,提升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所以,在西部农村贫困地区,需要贯彻落实协调发展、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加强对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充分突出优势农产品,开辟全新的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需要对下面三项内容提高注意程度:1.落实各种优惠政策,以此为特色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2.推进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产品生产、供给、销售一体化体系:3.合理规划和布局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时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形成龙头企业,以此提升自身的抵抗市场风险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依旧众多,反贫困工作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对反贫困工作提高了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加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同时鼓励西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特色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双管齐下,切实提高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改善人们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反贫困西部地区农村
基于反贫困的农村区域金融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基于反贫困的农村区域金融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