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活泼好动、阅历无限的动物而言,植物则显得有些呆板。其实,植物的聪明程度,尤其是对各种逆境的感知、抵抗和适应能力,绝非动物所能比拟。因为它们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语言体系,它们是真正地在用“心”“看”世界。
植物也有嗅觉、听觉,甚至还拥有不同类型的记忆,当它们陷于困境时会果断地做出防御,还能提醒周围的植物。
植物虽然没有意识,但是植物拥有所有生命体共同的生命特征,那就是趋利避害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让植物对外界环境的改变做出反应。比如含羞草,它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会把叶片瞬间收拢。
植物的生长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来进行自我调控。比如我们将同一种植物一南一北种植,那么植物生长的大小便会出现差異。简单来说,植物就像一张白纸,不同的环境可能造就不同的表象。植物的生长差异是因为植物受到温度、光照时间以及土壤性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在一片柳树林中,一旦某一棵树遭受虫害,其新叶中的石炭碱的分泌量就会大量增加。害虫吃了以后会非常“不舒服”——尽量远离这些石炭碱含量高的新叶,这就减少了虫害,保护了这棵柳树。更为神奇的是,在这棵遭受虫害的柳树周围约70米范围,其他柳树叶片中的石炭碱含量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尽管此时它们并没有受到害虫的侵袭。这说明,植物之间确实存在广泛的交流。
知识收藏
趋利避害:趋向有利的一面,避开有害的一面。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当然,也是人性的本能,这种本能是生物与生俱来的,也是生物不断向高级进化的保证。生物存在的两个充分的条件是:一、活着(求生);二、避免死亡(畏死)。趋利使生物获得更强的生存能力,避害使得个体生命得到延续,进而保证了物种的延续,其中的优胜者在大自然界的优胜劣汰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向高级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