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

2017-05-26 17:50胡丽娟
未来英才 2017年8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胡丽娟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大胆探索,动手操作验证,得出科学的数学结论,从而达到学生的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目的。现代教育论认为:数学教学的最基本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中所隐藏的数学知识,达到科学地应用所获取的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地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知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自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寓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探究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的观察、操作、思维、创新能力得到尽最大可能的发展。简言之,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一、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之火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走进美妙的数学世界,其关键是要在学生的头脑里洒下一粒火种,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之火。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数学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学中,教师要提倡“童言无忌”,努力倡导学生“思维无禁区”,让学生畅所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奔放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一个发表“错误”观点的机会,留下“宽容”的精神财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1、学会宽容。教学实践得知: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具有独立与依赖、自觉与幼稚、积极与懈怠等错综复杂、相互矛盾的不成熟的特点,发展与停滞,优点与过错,前进与反复在所难免。数学课堂应是未知方向前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按固定的路线前行。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情况,巧妙的在于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差异性特点,积极开发并充分利用这些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如教学60×30=()在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师:请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60×30=()的?

生1:我是这样计算的:6个十乘3个十得18个百,也就是1800.生2;我是用竖式计算的60×30=1800

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还有别的算法吗?

学生一阵沉默之后,平时爱动脑筋的言辞勇敢地举起小手。

师:言辞请你来说一说。

言辞:我是这样想的;6×3=18??还未等言辞把话说完,孩子们就一起高喊:错了、错了??

孩子们的喊叫声真是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此时的言辞满脸通红,困惑地看着我。看着言辞求助的眼神,我用手示意孩子们保持安静,而我也没有做出肯定与否定的评价。

这样的处理方法就是给予孩子们一次极好锻炼思维的时机,给了孩子们一个能够充分、自由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生活氛围,给孩子创设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活跃孩子的思维,才能实现孩子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探究历程。

2、学会倾听。众所周知:“人人都需要尊严,尊严是人生的丰碑,尊严的丰碑树立起来,人生就会创造奇迹。”为此,教学中教师都应牢记,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教师都要用心去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因为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而交流对话的前提是听清楚别人的发言,并能抓住重点,更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或嘲笑出错的学生,而是耐心地让学生把话说完后,再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上例,等言辞心情平稳后,让他继续说出自己的想法。

言辞:我是这样想的:因为6×3=18,然后再在18的后面添上两个0,也就是60×30=1800。

这种创新的思维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要乐于接受学生的不同观点,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更要充分利用学习中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开放的思维表达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教学与学生的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情境的创设,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让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1、诱发学生生活画面再现生活情境。众所周知:“创设教学情境是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一种思维载体。”开课时段里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给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后,教师应该打破教学常规,跳出原有的教学方式,由老师提供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变为教师诱发学生生活画面再现生活情境来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教学0加几时,教师可以直接出示5+0这个算式。

师:你能直接算出5+0的结果吗?

生1:可能是5吧!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猜的。

师:有时候,凭直觉解决问题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生2:5+0的结果一定是5.我就举个例子来说吧:左边盘子里有5个梨子,右面盘子里1个梨子也没有,我把这两个盘子合在一起,结果还是5个梨子。

师: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写出了:5+0=5 6+0=6 0+6=6 ??

让学生主动猜想、乐于思考,充分诱导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境解释算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找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科学方法。

2、唤醒学生生活经验活现生活情境。教学经历告诉我们:“创设情境固然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但是在计算教学中,都以此为方法来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说,反而会禁锢学生思维,形成呆板的单一的思维模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容易找到答案的,具有丰富的数学经验和良好的数学直觉作为支撑的教学内容,可以试着摒弃开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实”的不同感觉,唤醒学生生活经验活现生活情境,主动从大脑里寻找已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去尝试解决问题,反而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方式。例如教学235+467=()你能笔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学生齐答;“能!”那你们就动手试一试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教材的编排特点,灵活、科学地处理数学教材,让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生,他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例子解决数学问题,而那些抽象思维占优势的学生,他们则利用已学过的加法法则去尋找算式的结果。为此抛弃不必要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能唤醒学生生活经验活现生活情境。这样能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回放学生生活经历呈现生活情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得到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数学教师的教学职责就在于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去探究“深藏的奥秘。”从教学内容、学生本身特点寻找学习生活情趣,揣摩孩子的心理,挖掘课程资源,把广阔的数学世界中捕捉到的学生生活经历呈现生活情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感悟数学思想,体会数学方法,数学课堂由此充满情趣,迈向具有丰富内涵的世界。例如:教学:找规律,写得数。

15×2= 30×2= 60×2= 150×2=??

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

然后通过两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去探究“深藏的奥秘。”一是分组讨论;二是全班交流。最后得出:一个因素不变,另一个因素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的数学结论。

最后小结:要想发现事物中所隐含的规律,就必须学会观察与比较,还要善于总结。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

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顺应学生学习需要,让数学课堂弥漫着生活气息,凸显生活底色,捕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之火。在数学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生活画面再现,生活场景活现,生活情趣呈现,变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学生的生活感受,变数学问题的解决为生活问题解决。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成了一幅幅美妙的生活画卷,学生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数学学习为经历生活,以促进学生真心地学习数学,真切的体会数学,真情地感悟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的学习乐趣。

参考文献

[1] 徐丽英,周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5(02):137.

[2] 李萍.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6):213.

[3] 李宁宁.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517.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