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磊
于权伸是吕正操将军手下的三大“虎”将之一。在血雨腥风的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冀中军区吕正操司令员领导下,机动灵活,敢打敢拼,始终坚守在敌后抗战最前线,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下面,我们就摘录他冀中抗战的几个故事与大家分享,权当对这位开国将领的缅怀和纪念。
转战冀中 令侵华日军闻风丧胆
1937年9月24日保定沦陷后,国民党军队丢盔弃甲,一路南逃。为了阻滞日本法西斯的南侵铁蹄,1937年10月,吕正操在河北晋县小樵镇易帜,将所率部队国民党第53军130师691团改编为冀中人民自卫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誓师抗日。易帜后,吕正操将691团分为三个总队,他手下的三员干将赵承金、于权伸、沙克分别担任了一、二、三总队的队长。
1937年11月,部队在高阳县进行了扩编。成立了3个步兵团,1个特种兵团,于权伸任2团团长。于权伸奉命驻守在高蠡边界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当时,团部和二营驻高阳县的南于八,三营驻北于八,两村相距不足千米。这一带,曾是高蠡暴动的中心区域,群众基础很好。在南于八西南三里的地方,就是河北游击军司令孟庆山的家乡万安村。
1938年1月15日夜,于权伸在地方民兵的配合下,率两个营的兵力突袭了日军的石桥据点。
1月16日傍晚,南于八战斗打响,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100多日军除20多人侥幸逃脱外,全部被我军歼灭。日军山口联队第三中队队长汉川丹治大尉被击毙,活捉了中村颜映等七名日军,缴获了机枪、掷弹筒、野战炮和步枪70多部。
南于八战斗,是于权伸将军在抗战初期亲自组织指挥的第一次重要战斗;也是冀中人民自卫军对日作战的第一个歼灭战。此次战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煞灭了日本法西斯的威风。
按冀中军区司令部的战斗部署,于权伸的任务是以蠡县为中心,开辟抗日根据地。可是,鉴于当前形势,于团长没有在蠡县多作停留,而是选择了靠近日军大本营(保定)的清苑县。那里形势险恶,斗争情况激烈复杂。
1938年1月底,正值农历年关。于权伸率领二团1000多名官兵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清苑重镇王盘。
王盘村人口众多,扼守保衡公路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交通便利,红色势力活动频繁。1932年高里暴动失败后,一部分有幸脱险的红色势力就隐藏在这里;刚刚成立的清苑县抗日民主联合政府也在这里驻扎。
当时,驻保日军经常派出扫荡队四处讨伐,烧杀抢掠。先后在市区周边制造了数起惨案。闹得当地百姓谈“日”色变,人心惶惶。
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于权伸一边宣传、教育和发动群众,建立人民自卫武装;一边着手谋划歼敌之策。半月之内,他多次派出侦探,化装贩夫走卒,深入到保定市区察看敌情,准备一场更大的偷袭行动。
1938年2月中旬,刚刚扎根王盘的自卫军二团曾经两次长驱北上,预谋袭击保定南关之敌。但令人遗憾的是,12日、17日两次行动均在行军途中遭到当地民团的阻击和袭扰。只是在2月17日截获了石桥向保定运送物资的日伪大车数辆,消灭了押车的鬼子。
2月底,于权伸酝酿已久的袭击计划终于成行。他亲率2团主力穿插至府河南岸的八里庄,乘夜色袭击了日伪保定南关车站和伪警备队军营。不但炸毁了车站许多基础设施,还打死、打伤日伪警察多名,又一次震慑了日本法西斯的野蛮暴行。
1938年5月,冀中人民自卫军和孟庆山领导的河北游击军统一改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于权伸任第8支队长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
同时,在于司令的关心、发动和指导下,清苑县人民武装自卫队和清苑县工人抗日救国会相继在王盘成立。许多村都成立了“游击组”“青抗先”和“儿童团”。大批青年人参军入伍,广大群众努力生产,除奸反特,站岗放哨,全民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1938年8月,两名美国观察员和国民党省政府冀中视察团先后慕名来王盘访问视察,对清苑的抗日形势都给予了很高评价。
1938年12月,就在人民自卫军带领冀中军民前仆后继,英勇抗战的同时,盘踞博野、蠡县、安平一带的国民党军旧阀张荫梧却纠集其手下的反动武装河北民军,发动了“博野政变”。乘机在冀中地区扩张势力,抢占地盘,打死打伤抗日军民,多次制造“摩擦”事件。
1939年春,为了遏制张荫梧的扩张野心,于权伸按照冀中军区的指示精神,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略,与张荫梧反动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最后,终于在贺龙师长的亲自指挥下,冀中人民武装配合八路军120师和北上挺进支队联合出击,在深县南部的张骞寺将张荫梧的反动势力全部歼灭,张在孙殿英部队掩护下带领部分亲信突围逃走,其余残部被迫接受改编,更名为冀中民军。
张荫梧残部接受改编后,于权伸又率部深入到藁城、无极一带,镇压了接受日军委任的藁无地区反动会道门武装“大刀会”。消灭了盘踞那里专与八路军为敌的杂色武装,为我党开辟藁无抗日根据地扫清了障碍。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开始。于权伸按照冀中军区的作战部署,率部在平汉、石德、沧德等交通要道,指挥和带領主力部队破公路、扒铁轨、炸桥梁、端炮楼、拿据点,保护秋收。神出鬼没,灵活机动,搞得热火朝天。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于权伸所部第二军分区的两个团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连续作战27次,击毙日伪军392名,击伤287名,俘虏日伪军和汉奸196人,炸毁机车1辆、车箱8节、坦克1辆,破坏铁路、公路80余里,收割电线上千公斤,缴获轻机枪1挺、长短枪47支、战马14匹、骡120匹、大车75辆。
1942年“五一”反扫荡开始后,在抗日战争最为惨烈的危险环境下,于权伸又先后率部作战178次,击毙日伪军2000余人,击伤4000余人,多次粉碎敌人的围剿计划。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铁壁合围”做出了突出贡献。
买卖公平 以铁纪打造文明之师
“买卖公平,照价以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于权伸一贯坚守的行为准则。在长达八年的冀中抗战中,于司令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有关规定,坚持公买公卖,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受到了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称赞。
1937年12月,人民自卫军主力部队在吕正操、孙志远带领下赶赴路西完县整训。月底,于权伸带队冒雪返回冀中。在部队途经定县时,看到车站附近有一家美国人开办的教会医院--救世军医院。该院坐落在空旷野外,四周远离民居。因为抗战时期药品奇缺,于团长就想进去买些急需药品。
这天夜晚,二团一营悄悄开进医院院内。听到敲门声后,院长身披棉袍,打开了房门。当他看见院里站满了军人,不由一阵惊慌,以为要大祸临头。教导员翟家骏因负责政治工作,又是冀中(高阳)人,便走上前去告诉医院主人:“院长,劳驾了,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请你不要害怕。”接着,又说明了来意。医院院长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队伍,并没有什么深刻认识。但他看到人民自卫军规规矩矩,纪律严明,一颗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一阵寒暄过后,他推了推眼镜,若有所思地问询起来:
“你们知不知道吕正操团长?”
“我们就是吕团长的队伍。”听到问话,于团长立即走上前去回答。
院长听了回话,立刻如释重负,适才的惊恐、疑虑全然消失,脸上也流露出赞赏和信任的神情。满口答应了人民自卫军提出的要求。
等卫生处的人拿了药,回到客厅掏钱结账时,院长摆摆手,坚持不收分文。见此情景,翟家骏走上前去对主人说:“人民自卫军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何况是这么多的贵重药品!”看到人民自卫军这般诚心,院长才象征性地收下50元钱。但又说明,他之所以把款收下,完全是出于对人民自卫军执行纪律的尊重。临别时,细心的院长还给了一些其他常用药品,并把名称和用途一一作了说明。
此事发生后,当时美国人约翰·鲍威尔在上海开办的英文版《密勒士评论报》曾给予了详细报道。报道中,该报记者对人民自卫军的严格军纪和文明行为大加褒扬。
此事的发生,以铁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裝,是一支有信仰、守纪律的文明之师。
1938年1月,于权伸团长率部进驻王盘后,司令部就设在了该村老商铺“中和号”的后院里。
当时正值年关,因为当地百姓连年欠收,刚刚成立的抗日民主政府无法按时征集公粮,加之部队兵员众多,给养问题一时无法满足。为了解决抗日队伍的燃眉之急,中和号店铺的冯掌柜表现很大度。他主动打开了号里的粮仓,保证了战士们的伙食供应。当时部队手中没有余钱,为了打消店铺顾虑,于团长亲自打下借条,暂时赊欠。等部队宽裕后,再如数奉还。
部队开拔后,少数不明真相的人都为冯掌柜捏了一把汗,一致认为目前兵荒马乱,战事吃紧,自卫军一走不知何时再来,放出的粮食恐怕也打了水漂……
一个月后,人民自卫军夜袭保定途中,在高保路口截获敌人运送物资的大车数辆。清点造册后,于团长立即派出军需科长带着一班护卫连夜赶到王盘,送去大洋60块。当时,中和号的冯掌柜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他翻来覆去,推辞半天后,只好如数收下。日后,无论走到哪里,老人家逢人便说:“我老汉活了这把年纪从没见过这样的军队,真是仁义之师啊!这样的队伍要不打胜仗那才怪哩,甭管环境多么残酷,共产党八路军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基于对共产党和人民自卫军的信任与爱戴,冯掌柜立即将新婚不久的长子冯树欣送到冀中17团当了文书。同年,又动员三子冯树荣(化名李代峰,解放后曾任沧州盐山县县长)也加入了地下抗日组织。
1945年8月,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那艰苦卓绝战争岁月里,于权伸将军在冀中这块英雄的热土上,整整浴血奋战了八个年头。如今,他的英雄业绩早已载入史册,也永远铭记在冀中人民心中。
建国后,于权伸担任了河北省军区副司令。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3年11月24日,于权伸将军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病逝,终年69岁。
(作者单位:解放军驻保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