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有“雷”

2017-05-26 18:40宋心荣
兵器 2017年5期
关键词:工兵圣战者雷区

宋心荣

在前苏联侵略阿富汗的战争中,地雷战无疑起了重大作用。据侵阿苏军统计,地雷给苏军造成了最大的伤亡。当然,在阿富汗,不仅游击队会布雷,侵阿苏军为了弥补自己人数上的不足,在保卫军事基地和封锁“圣战者”活跃的地区时也常常实施布雷。苏军工兵和“圣战者”在阿富汗展开了激烈的地雷战。

“圣战者”的地雷战

在20世纪80年代的阿富汗乡间,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景象:一小队装备齐全的苏联工兵牵着4条腿的排雷犬紧张地行进在尘土飞扬的乡间小路上。他们身后是焦急等待的苏军摩托化纵队。在阿富汗,“圣战者”实施的地雷战给苏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1980年初,阿富汗的抵抗力量还尚未完全组织起来,抵抗苏军的骨干是叛变的阿富汗政府军。但是,他们手中的苏式地雷太过老旧,使用地雷的战术也太过呆板,所以未能给苏军造成实质性的损失。1980年4月,美国国会授权向阿富汗抵抗运动提供“直接和公开的支持”后,阿富汗“圣战者”接收到的武器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極大地提升。

“圣战者”手中仅反坦克地雷就有苏制的TM-46地雷,意大利的VS- 2.2地雷,美国的M19地雷,英国的马克-5和马克-7地雷等多种型号。至于人员杀伤地雷,“圣战者”更是得到了包括苏制的PMN地雷,意大利的TS-50地雷和美国的M18A1地雷。

“圣战者”自己偶尔还将苏军未爆炸的炮弹改装成地雷。有趣的是,“圣战者”手中的苏制地雷大多来源于此前苏联对阿拉伯国家的援助。这些在苏联技术援助下生产出的地雷,日后却被用到了苏军自己身上,这也算得上是对苏联对外政策的一种讽刺吧。

经过阿富汗战争前几年的较量,“圣战者”渐渐摸出了实施地雷战的合适战术。在阿富汗战场,苏军最易受打击的环节就是交通线。苏军控制的阿富汗重要交通线总计长达1600千米,而侵阿苏军的绝大多数补给均靠公路运输。于是,沿着交通线布雷就成了“圣战者”的重要战术之一。

除了沿交通线布雷,在自己的营地四周布雷,阻碍苏军进攻是“圣战者”的常用手段。阿富汗战场的“圣战者”一般选择在隐蔽的山区修建营地,储存粮食和弹药,进行训练,作为开展游击战的基地。这些基地就成为了侵阿苏军第40集团军优先打击的对象,每次苏军的诸兵种协同攻势都是旨在消灭这些营地。

保卫营地的布雷方式是:在营地附近山区的小径、洞穴、水井边和建筑物的入口处布施人员杀伤地雷。而在通往山区的主干道上则大量布施反坦克地雷。在道路上布雷时,“圣战者”往往偏好在拐弯处布雷,令苏军防不胜防。即使苏军占领了营地,那些在取水处、生活设施入口处的地雷也可以给苏军造成重大杀伤。这一战术由于“圣战者”发达的情报网络而被运用的炉火纯青。通过混入阿富汗政府军的间谍,“圣战者”往往能提前知悉苏军的行军路线,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布雷。

苏军工兵的排雷措施

“圣战者”地雷装备的提升,以及其地雷战战术的成熟,给侵阿苏军带来了重大伤亡。据第40集团军统计(见表),阿富汗战争期间地雷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头号因素。

在战争后期每年被地雷炸伤的苏军士兵数量比战争前期增加了25%至30%,这正是 “圣战者”地雷战术日渐成熟,装备也更加先进的结果。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侵阿苏军第40集团军当然不能坐以待毙。苏军迅速加强了工兵部队,扩充了扫雷手段,以应对“圣战者”地雷战的威胁。

按照苏军标准编制,苏军第191摩步团的工兵连仅有70人。然而,到了1986年2月,根据第40集团军的命令,该连的人员被扩充到了120人,比苏军的传统编制几乎高一倍。而且,和其他兵种不同,工兵连的补充兵包括工程师,文化程度很高。大学生就有3位,其中1位还来自著名的莫斯科鲍曼高等技术学院。

除了扩充人员,苏军工兵的扫雷手段也得到了加强,运用了更多综合性的措施,而不是仅仅依靠人工排雷。在排除一个地区的地雷之前,苏军会通过专用直升机进行详细地航拍,分析可能布雷地点。另外,苏军还广泛地对俘虏,当地居民进行讯问,进一步排查雷区情况。只有在摸清情况之后,苏军才会出动工兵前去排雷。

工兵分队一般行进在行军纵队的最前方,在战区执行任务时,还会混编步兵、坦克兵加以护卫。工兵分队负责扫除大部队前进方向的雷区和路障。这样的工兵分队一般由1-2个携带探雷和排雷装备的工兵排、2-3个牵着探雷犬的工兵小组、2-3辆工程坦克以及数辆探雷车组成。其护卫则由一个摩托化步兵排负责。这类分队的指挥官往往由经验丰富的军官担任。他们久在阿富汗作战,对这里的“圣战者”的战术很清楚。这些工兵一般搭乘BMP-1步兵战车奔赴战区。

战场扫雷一般分为两个阶段:机械化探雷和步兵扫雷。在机械化探雷阶段,工兵驾驶着扫雷车缓慢前进,发现地雷时,扫雷车会自动停下,发出告警信号。这时,步兵战车上的工兵就会下车,用手持探雷器和排雷犬确定地雷的精准位置,再一一排除。一般来说,苏军工兵只需要负责把摩托化纵队前进的公路、道路两旁以及必要的采水点附近的地雷排除干净就可以。

经过此番改进,苏军工兵的扫雷效率大大提升。1980年,侵阿苏军工兵全年仅仅排除了1032颗地雷。而1986年的前10个月,苏军就排除了35000颗地雷。

然而工兵自己却成为了伤亡率最高的兵种,第191摩步团工兵连就是最好的例证。1986年2月16日,扩编仅仅半月之后,在巴格拉姆附近的澤兰卡地区作战的过程中,“圣战者”布设的地雷炸坏了第191摩步团大量的装甲输送车,令该团的推进受阻。该团不得不派出工兵连排雷。暴露在外的工兵成了“圣战者”最好的目标,伤亡极大。在此役中,补充兵中来自莫斯科鲍曼高等技术学院的卡欣踩中了地雷,当场被炸身亡,此时距他加入工兵连服役仅仅十余天。而工兵连连长弗拉基米尔·皮梅诺夫也在此役中阵亡。无数年轻的苏联工兵战士就这样把生命留在了异乡的土地上。

除此之外,面对苏军扫雷水平的大幅提升,西方教官开始给“圣战者”教授了一些更致命的招数。如用装满煤油或柴油的塑料袋包裹住地雷,以蒙蔽苏军的探雷器。“圣战者”还把大量的金属碎片分散地埋在地下,以迷惑苏军,大大加大了苏军工兵的扫雷负担。苏军工兵不得不仔细辨别探雷器声音信号的细微差别来辨明真假。而一种意大利生产的塑料外壳地雷尤为难缠。这种地雷除了引信外几乎没什么金属部件,探雷器很难发觉,加之部署隐蔽,极难排除,苏军工兵只有凭经验去寻找它可能埋藏的地点。

苏军的布雷

苏军布雷主要是用于保护自己的机场、营地。苏军有时也在“圣战者”活动频繁的地区布下大量地雷,以封锁代替进攻。布雷行动由苏军工兵单位实施,主要使用ПМЗ-4拖式布雷车。在布雷行动中,苏军面对的最大困难是无法明确“圣战者”活动范围的边界,所以难以规划布雷区域。另外,阿富汗的砂石土壤也给苏军的布雷行动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为了避免苏军士兵或当地民众误入雷区受伤,苏军将军事设施附近的雷区都用铁丝网围住,铁丝网上还有标注着俄语、普什图语的警示语“前方雷区,禁止通行!”。不过,苏军也担心仅凭雷区不能阻止“圣战者”向军事基地渗透,所以还在雷区附近设置了机枪火力点。

除了外围的雷区,在军事基地内关键的设施(停机坪、仓库)附近150至200米范围内,苏军还布设了隐蔽雷区。这里布设有大量的人员杀伤雷,而且没有铁丝网和告示牌。

苏军在运用地雷杀伤、封锁“圣战者”方面也有一套。苏军在“圣战者”活动频繁的区域的道路、山区小径和干涸的河床,以及偷运武器的“圣战者”商队的必经之路上都会布雷。苏军工兵使用的主要是OZM-72、MON-50破片杀伤地雷,偶尔也使用PMN爆破型防步兵地雷。不过有的时候,对于难以到达的偏远山区,苏军也会使用飞机或火箭布雷车实施布雷。苏军的地雷封锁在道路有限的山区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阿富汗战争中后期,侵阿苏军开始广泛使用特种部队,这时地雷就成了配合特种部队伏击“圣战者”的利器。苏军特种部队会悄悄接近“圣战者”,在其前进的方向上布下破片杀伤地雷。这种作战,在阿富汗战争后期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虽然苏军的地雷战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往往只能取得一时之效。归根结底,是本乡本土的“圣战者”比苏军对地形熟悉得多。他们的地雷战给苏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并间接促成了苏军的最终撤离。

影响至今的地雷

阿富汗战场长达10年的战争是地雷这种武器在现代战争中依然有效的有力证明。不过,遗留下来的地雷也使得阿富汗成为世界上地雷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当地人民的生活至今仍受到极大影响,每天都有人被炸死或炸伤,大量田地因此而无法耕种。

更为严重的是,经过阿富汗战争,地雷战术被进一步地扩散到了全球。大量极端组织乘此机会掌握了地雷战的战法。在2016年进行的伊拉克摩苏尔之战中,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正是通过大量布置各式各样的地雷延缓了政府军的攻势,从而得以继续负隅顽抗。

在21世纪的全球安全挑战中,地雷和地雷战无疑还是一个绝对不可忽视的因素。

猜你喜欢
工兵圣战者雷区
谨防“勾股”中的“雷区”
你要避开的 “雷区”
因式分解八大“雷区”
神奇的工兵铲
工兵猪
一起来扫雷
巧过雷区
Brag about Father老爸有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