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无当的转型?

2017-05-26 18:33岳松堂
兵器 2017年5期
关键词:美国陆军陆军装备

岳松堂

取得的成效

◎ “系统之系统”理念深入人心

FCS项目取得的最大成效是让人们认识到,其网络化“系统之系统”发展理念的正确性和创新性,使这个理念从此深入人心。

FCS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作战理念上以网络中心战为指导,依靠先进的信息系统夺取未来战场信息优势。

第二,在发展思路上,充分应用以网络技术为主的各种高新技术,研制由多种无人系统和有人系统通过网络集成的一体化的“系统之系统”。涵盖了侦察监视、指挥控制、火力突击、火力支援、工程支援、后勤支援、通信、维修、医疗、核化生检测等几乎所有陆军作战功能。和传统的以各个兵种和各项作战功能为中心的陆军武器装备发展思路截然不同,它从源头上防止了各自为政的发展模式,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以期解决陆军20年以后的装备发展方向和作战能力问题,体现出来的是全新的思维方式和采办文化,具有很强的超前性。

第三,在发展途径上,采取螺旋式渐进获取方式,且根据实战经验教训、经费保障情况和技术成熟度进行了各种调整。

FCS对美国陆军仍至世界其他主要国家陆军作战思想和装备发展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在FCS下马后不久,美国政府问责局采办与创新管理部主任说:“FCS发展理念应该继续指导陆军的现代化建设。”

◎ 催生“网络集成鉴定”

2008年,美国陆军确定战术通信网络是其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认为未来每名分队作战人员都应联接战术通信网络,具备接入和分发信息的能力,以获得作战优势。为确保技术领先、缩短为部队交付最先进网络装备的周期。在FCS下马后,经过两年的探索,美国陆军建立了一种具有革新意义的陆军装备试验与鉴定体制——每年进行两次网络集成鉴定试验。将来源不同、技术成熟度各异的多种独立系统集成在一起进行一体化试验,不仅分别评估各种装备的性能,还从“系统之系统”角度评估其互联互通能力,以加快战术通信网络的成熟和一体化,并逐步扩大列装和使用范围。“系统之系统”发展理念一直具体体现在历次的网络集成鉴定中。

网络集成鉴定由美国陆军副参谋长牵头组织,陆军的第1装甲师、作战试验司令部和装备采办部门等团队组成的大团队协同实施。网络集成鉴定每年春季和秋季各举行一次,一般为期3~6周,试验地点主要设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和得克萨斯州布里斯堡。从2011年6月开始到2016年5月,美国陆军已进行了十一次网络集成鉴定。

网络集成鉴定的创新之处是,通过将包括民用产品在内的众多信息装备集成到一起进行试验,改变了网络能力的获取方法;通过开发一种敏捷、自适应的采办方法,使陆军能够不断适应技术的变化,满足士兵在当前及未来对现代化装备的需求。

网络集成鉴定的指导思想是,通过“边研边试边改”促进产品性能的持续完善和列装的有序衔接,构建贯通单车、单兵的战术通信网络,使作战分队具备基于卫星和中间层的动中通能力。

网络集成鉴定的运行模式是,按时间顺序将参试产品划分为不同阶段的“能力组件”,通过部队试验和实战化对抗演练,检验性能、发现缺陷、提出改进措施,为美国陆军“以作战的方式训练,以训练的方式作战”带来了机遇。

网络集成鉴定的经验启示是,装备发展应以技术创新为前提,以应用效果为基准,以渐进方式运用新技术和提高关键性能,促进生成新战斗力。

美国陆军通过网络集成鉴定,验证战术网络需求,集成复杂网络与各种平台和系统,提高系统互操作性,最重要的是能够基于士兵反饋信息对系统进行改进。网络集成鉴定已成为美国陆军测试和评估新型网络技术能力及新兴战场能力与概念的主要方法,体现了系统集成的装备理念。它不仅加强了与工业界的合作,提高了采办效率,还解决了试验的安全性问题。美国陆军在试验中充分采纳部队的反馈意见,确保所采购的装备能满足士兵需求,在降低装备采办风险的同时还大大节约了经费。

◎ 组建专门试验部队的做法得到继承

美国陆军于2007年3月组建了由969人组成的专门用于验证FCS样机的陆军鉴定特遣部队(即第1装甲师第5旅战斗队,由于该师当时正式编制4个旅战斗队,所以将划归该师的陆军鉴定特遣部队称为第5旅战斗队)。作为FCS的第一个“真实用户”,陆军鉴定特遣部队将模拟重型装甲旅战斗队对FCS样机进行试验评估,并及时向陆军领导层和承包商反馈意见。

陆军鉴定特遣部队2007年10月开始接收FCS第一螺旋阶段分系统,主要包括用于共享战场图像的网络设备(到2007年10月共接收了18套网络设备)、用于实施精确火力打击的非直瞄导弹发射系统(从2007年11月开始共接收了7套系统)以及无人值守地面传感器、小型机器人车辆和排级Block 0型微型无人机(即排级无人机的初始型号)等。网络设备由能安装在现役“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和“悍马”车上的一体化计算机系统、改进型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FBCB2)终端和四频道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组成。

陆军鉴定特遣部队对第一螺旋阶段分系统进行了相关的操作培训、集成试验后,在2008年5月完成了这些分系统的部队发展试验与鉴定(FDT&E)工作。美国陆军2008年7月27日至31日在得克萨斯州布利斯堡附近一个用土砖建造的、由陆军士兵冒充村民的模拟村庄里,对第一螺旋阶段分系统进行了被称为“有限初始用户试验”的训练演习。演习方案是封锁并搜查某个地区并建立指挥所,类似美军当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遂行的作战行动。这次演习表明,和不装备FCS的步兵旅战斗队相比,装备了FCS的步兵旅战斗队在演习中做得更好。尤其是非直瞄导弹发射系统提供的精确火力打击能力和微型无人机提供的态势感知能力将大大增强美国陆军在拥挤城区遂行作战的能力。

组建专门的试验部队对FCS阶段性技术成果进行试验鉴定,目的是为FCS技术成果提供现成的试验平台、畅通的反馈渠道及合理的改进依据。这说明美国陆军非常重视大型研制项目的全过程试验、评估与鉴定,在节省研制经费、缩短研制周期、降低技术风险的同时,还有利于使用FCS新技术提高现役部队的作战能力,可谓“一举多得”。这一成功经验在后来进行的历次网络集成鉴定中得到继承,美国陆军第1装甲师第2装甲旅战斗队被指定为网络集成鉴定的专门试验部队,也称“陆军鉴定特遣部队”,是历次网络集成鉴定的主角。

◎ 具体技术成果得到应用

FCS下马后,一些发展得相对比较成熟的技术成果得到继续应用,主要是FCS项目的网络系统、10种无人操控系统之一的小型机器人车辆和8种有人驾驶车辆之一的非直瞄火炮。

美国国防部2009年6月在宣布取消FCS的同时,决定继续开发当时针对反恐作战需求优先发展的、技术上较为成熟的5个FCS分系统,分别是网络系统、非直瞄导弹发射系统、无人值守地面传感器、小型机器人车辆和排级无人机。后来,非直瞄导弹发射系统、无人值守地面传感器和排级无人机又相继下马,网络系统逐渐演化、扩展成网络集成组件,并成为前文提到的网络集成鉴定的主角,先后以“能力组件13”、“能力组件14”的形式装备部队试用,只有小型机器人车辆得以保留最初的名称继续研发。

小型机器人车辆是一种轻小、便携式的无人驾驶地面车辆,能够在城市地形中的隧道、下水道和洞穴内实施军事行动。小型机器人车辆能够协助执行人员密集型或高风险的任务,如城市ISR任务和化学武器/有毒化工原料(TIC)/有毒工业原料(TIM)侦测任务等,从而避免让士兵直接暴露在危险之中。小型机器人车辆的模块式设计允许以即插即用的形式配用多种负载。总重量低于30磅(13.62千克)的小型机器人车辆,能够携带的有效载荷达6磅(2.724千克)。美国陆军2011年6月20日宣布,已批准部署48辆XM1216小型机器人车辆在阿富汗进行作战试用。

非直瞄火炮的首门全系统样炮在FCS下马前的2008年6月9日问世,并于6月11日在华盛顿国会大厦前展出,然后于2008年夏季重返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进行验收试验,并于2008年9月在尤马靶场进行了6次发射试验。其相关技术成果(如自动化操控技术)后来大都用在现役M109A6“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改进上——最新改进型M109A7已于2015年4月进行了首批(3门)交付,未來将全部取代M109A6。

FCS的经验教训

伊拉克阿富汗反恐作战导致决策层观念转变是FCS下马的关键原因。FCS刚开始正式立项开展工程研制就被伊拉克战争打乱了步伐。一方面,旷日持久的反恐作战使美国陆军当前部队需求与未来部队建设之间争夺资金的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FCS的基本设想是“信息换安全”,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反美武装分子使用各种低技术含量的轻武器、火箭推进榴弹、简易爆炸装置和自杀炸弹袭击实施的游击战,使美国陆军所追求的网络化态势感知能力“无用武之地”的同时,还使其轻型化作战车辆“不堪一击”。所有这些导致FCS的经费保障和作战需求因反恐战争的“长期化”而变得“复杂化”,进而逐步导致以更加看重当前作战需求的时任国防部长盖茨为首的美军决策层对FCS利用信息优势弥补装甲薄弱的发展思路、继续发展FCS的紧迫性及其潜在使用价值产生质疑。盖茨于2008年5月13日说:“除了应对(大规模)全谱作战外,FCS必须继续展示其应对我们目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面对的各种非常规挑战的能力。”并对陆军“下一场战争将依赖那些为对付复杂军事威胁而设计的昂贵高端系统”表示担忧。至此,盖茨对FCS的不满溢于言表,最后发展到决定取消FCS。

第二个原因是技术不成熟。五角大楼承认,FCS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不亚于当年的登月计划。为了追求关键技术的“超前突破”和作战能力的“绝对优势”,FCS的技术门槛定得很高。根据设计要求,FCS旅战斗队必须具备从单兵到连、营、旅和师的网络通信与战斗指挥能力,并具备当前部队所缺乏的机动联网能力。FCS旅战斗队将利用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和战术级作战人员信息网组成战术通信网,并通过FCS的网络系统将全部有人和无人操控平台集成在一起,实现FCS所有平台之间以及FCS与其他武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使FCS旅战斗队具备可靠的C4ISR能力和网络化作战能力。

FCS如此高的技术门槛却是在所需的绝大多数关键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进入系统研制与演示阶段的。为了尽快促使技术成熟和应用,美国陆军采取了被称为技术准备级别(TRL)的技术途径。美国防部根据“最佳实践”装备采办原则制订的技术准备级别是衡量各种不同门类技术成熟程度的统一标准,共分为9级。其最低为1级(TRL 1),表明科学研究开始向应用研究和开发阶段过渡,最高为9级(TRL 9),表明该技术已经在作战使用条件下经受了考验。为减少装备发展风险,“最佳实践”原则规定只有技术达到TRL 7(在作战使用环境中进行了系统样机的演示)时才能转入工程研制阶段。但是,美国政府问责局于2009年3月12日发布的评估报告严厉指责FCS项目尚未达到获得国会和国防部全面支持所需的目标。该评估报告认为,在44项关键技术中,只有3项达到了TRL 7级,37项达到了TRL 6级,4项则仍处于TRL 5级。这项评估结果可能为国防部最终决定砍掉FCS项目提供了直接依据。

大多数关键技术不成熟不仅使FCS的研制进度一推再推,也使研发费用大幅增长。从2003年至2004年,FCS研发费用就增长了约51%,FCS的采办费用预算(装备15个旅)则从最初的914亿美元飙升到1600亿美元。

FCS研制和采办费用预算的一路攀升给陆军造成极大的经费压力,并引起美国政府问责局的高度重视,还遭到部分国会议员的强烈质疑。美国政府问责局指出,FCS项目“费用增长的后果将可能是灾难性的。”在2009年5月19日时任陆军部长皮特·格仁和时任陆军参谋长乔治·凯西参与的美国国会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听证会上,参议员约翰·麦凯恩指出,FCS的花费超支在第一件装备交付前已达45%。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使美军本已捉襟见肘的经费紧张状况更是雪上加霜,最终导致盖茨为保证当前反恐作战的顺利进行,对陆、海、空大型研发项目痛下杀手,砍掉FCS项目。空军的F-22战斗机生产项目、海军陆战队的新型两栖登陆车项目等也未能幸免。

经验与教训

美国陆军在装备研发过程中,深受“技术至上”思想的影响,妄图通过高新技术拨开“战争迷雾”,更多地赋予战争以“确定性”和“可预测性”,进而谋求全谱作战优势。但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的实战经验表明,只有信息优势无法完全弥补防护能力的不足,无法完全避免近战带来的伤亡。技术改变的只是战争的表象与特征,敌人在战争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即使是信息技术也不能改变战争的“艺术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的本质。装备占绝对优势的美国陆军迟迟无法击败技术装备低劣的塔利班就是明证。这也是FCS下马的关键原因所在。

“技术至上”思想还造成以下多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使陆军武器装备体系结构越来越复杂、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相互制约越来越多,一旦某些要害和关键节点出现问题,如信息网络遭黑客攻击或卫星被摧毁,就可能造成整个体系功能下降甚至瘫痪。二是用高价值武器装备打击低价值目标,用战略资产执行战术作战,用复杂程序完成简单任务,如用导弹打击恐怖分子等,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三是过度依赖技术,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指挥艺术,很可能影响指战员主动寻找作战机遇,导致坐失良机。而过分强调防区外远程精确打击则会使陆军官兵对战争的残酷性不再有充分认识和心理准备,影响需要短兵相接的反暴骚乱作战。四是过于强调打击重要节点而不是消灭敌有生力量,为敌人提供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且不能彻底打击对方军民士气,从根本上使对方军民屈服,塔利班在阿富汗卷土重来就是最好的例证。所有这些负面影响加剧了陆军作战体系的脆弱性,增加了作战成本,降低了作战效能,增大了作战风险。

美军的一些作战理论和由此形成的装备发展思想也存在过于“理想化”的问题,在实战中碰了壁。以“战略瘫痪”为出发点的体系作战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对手。某些实体和领域结构松散,体系特征不强甚至就不成体系,不存在重要节点,如塔利班、“基地”组织等。另一方面,很多实体内部互动关系过于复杂,各要素间的关系和节点是动态的,无法及时确认,因而难以从体系的角度进行评估分析。FCS所期望的完美战场态势感知也无法实现。即使是最先进的侦察监视系统都可能被伪装、隐藏、烟雾、假目标等简单的对抗手段干扰,还会受到城镇、高山、丛林等复杂地形以及恶劣天气的影响。对士气、民心、领导人、作战计划等很多无形的因素更是无法进行准确和量化的分析评估,特别是在敌方实施欺骗的情况下。敌方的自我恢复则导致很难准确评估作战行动的间接效果。面对上述对手,过于超前的能力和作战样式未来可能会无用武之地,如网络中心战、快速决定性作战、震慑等作战样式。

尽管美国在9·11事件之前就已多次遭到重大恐怖主义袭击,如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于1998年、“科尔”号导弹驱逐舰于2000年均遭遇炸弹袭击。美国地面作战部队在1993年的索马里摩加迪沙巷战中也吃过“大亏”。但是美国陆军21世纪前后的装备发展思路并未着眼于现实的恐怖威胁,而是继续着眼于大规模常规战争、挖空心思地为应对下一个“苏联”做准备,耗巨资研制FCS。当时国防预算只有10%用于反恐作战,50%用于常规战争准备,其余40%则用于“双重目的”。盖茨上台后,开始强调“不应因忙于准备未来的常规和战略冲突而忽视了正在进行的冲突”,直至决定取消FCS。

新型装备研发只有充分考虑并平衡好“作战适用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承受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取得成功。作为美国陆军转型和装备发展的核心项目,FCS在这三个方面处理得都不成功。

首先,它过于强调应对与势均力敌的假想敌的全面战争,未充分考虑应对当前反恐作战的适用性。盖茨认为FCS有人驾驶车辆采用“平底”设计,且底盘离地面不到半米,完全没有吸取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教训,是其脱离美军战场实战考虑的“致命伤”。因为美军在伊拉克超过一半的伤亡是由路边炸弹造成的,而路边炸弹将成为未来冲突中针对美军最常见的攻击方式。盖茨还认为,FCS有人驾驶车辆的重要设计思路,是利用信息优势来弥补防护能力的不足。实战经验教训表明,这一设计思路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今和未来的反恐作战需求。不是说反恐作战不需要信息优势,而是只有信息优势无法完全避免近战带来的伤亡。再如,被誉为过渡型转型装备标志的“斯特瑞克”轮式装甲车因过度强调快速部署性而牺牲了应有的火力和防护力,结果在伊拉克战场上屡遭路边炸弹袭击,最终变成了只能沿着公路行动的准军事警察装备。

其次,计划采用的大多数关键技术不成熟,不具备技术可行性。这不仅使FCS的研制进度一推再推,也使研发费用呈“滚雪球”式增长。从2003年至2004年,FCS研发费用就增长了约51%,FCS的采办费用预算(装备15个旅)则从最初的914亿美元飙升到1600亿美元,使其“经济可承受性”备受质疑。这也给其他大规模新装备体系的研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FCS以某种形式复活的可能性

在FCS项目下马前的“是非”争论中,主要集中在经费、技术、应对当时反恐作战的能力,以及当前部队与未来部队建设的矛盾等问题上,却没有人提及它能否满足未来作战需求的问题。而研制FCS的初衷却恰恰是为满足未来作战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反恐作战需求,并不等于不能满足未来大规模战争作战需求。

时任国防部长盖茨于2008年5月说:“除了应对(大规模)全谱作战外,FCS必须继续展示其应对我们目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面对的各种非常规挑战的能力”。这从一个侧面正好说明FCS的作戰需求依然存在,因为没有人能排除未来与强大对手发生全面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其实,国防部决定取消FCS在很大程度上是“技术上短期内难以实现”和“当前反恐作战需求压力过大”双重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并非未来部队不需要FCS。

在FCS下马后,有研究机构曾经过深入分析预测:“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迁,FCS也有可能以其对未来作战的创新构想和丰硕的技术蕴藏重获生机,再次占领美国陆军核心能力建设的舞台。”

后来的发展果真如此。2012年以来,随着伊拉克和阿富汗反恐战争的结束和国防预算的缩减,美国陆军回归基于能力的渐进性转型。在美国陆军协会2016年11月3日举办的作战车辆发展热点问题会议上,陆军卓越机动中心地面战车需求分析部主任提出了研发“下一代战车”设想。它可能是一个全新战车家族,与FCS类似,计划2035年前开始列装以取代“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等现役作战车辆,而不是陆军战车现代化战略曾提到的“未来战车”。

“下一代战车”如果立项研制,肯定会充分吸取FCS的经验教训。美国陆军计划2017~2021年开展分析论证工作,并于2021年征求工业部门对“下一代战车”的设计研发建议,与此同时开展相关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在2025年前将有发展应用前景的技术准备就绪。

猜你喜欢
美国陆军陆军装备
港警新装备
美国陆军士兵正在进行实战演练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年总目次
美国陆军侦察直升机选型受阻 国会质疑有人直升机时代结束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中国陆军司令外事“首秀”给了巴基斯坦
命运多舛的俄罗斯陆军总司令部
2019年的美国陆军规模仍未可知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