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文末有彩蛋一样,我没想到,那段最难捱的时光居然激发出另一个自己,让自己有能力随时跳出自己厌恶的圈子,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好每一天!从此,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为了孩子,我要离婚!
我一度坚守不离婚的信念,不管遇到怎样的状况,都先尽量去适应,去忍受。为了给孩子一个爸爸,但凡能忍受的我都忍受,尽量找正面的东西以及理由来帮他掩盖并为自己的坚守、忍耐开脱。我无数次地剖析自己,总以为是自己做得还不够,一定是自己哪里做错了,长此以往,我变得更加脆弱和自卑。
在离婚前,我有很多顾虑,查了很多关于“什么样的关系对孩子成长更好”的资料——离婚会不会对孩子有影响?孩子从小会不会因此缺少榜样,而失去力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与其让孩子看到一个打人的爸爸,生活在一个家庭关系冷漠、家庭情绪不稳定的环境中,还不如早点结束看似完整实则互伤的关系。是时候叫停了。痛定思痛,为了孩子我也要离——婚。
有很多人也许有各种各样的不离婚的理由,最终归结为一句——为了孩子,凑合过吧。其实,为了孩子更不应该凑合。我曾经坚持“不离婚”的时候,忽略了自己的一个潜能——离婚的能力。通常,我们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习惯关注结婚,关注完整,因此,一想到离婚,会有各种恐惧、担心,现在我才明白,离婚不会比之前变得更差,單亲妈妈既不可悲也不可怜。离婚、单亲,仅仅是个中性词汇,之前我们赋予了它们太多消极的负面,现在,我可以笃定地赋予它们更多积极的正面。
一个人养育两个孩子,还要工作,的确很辛苦。记得有一次,阿姨要辞职回老家,我一听,都忍不住哭了。但我也会大方地跟孩子们说:“妈妈需要你们的帮助!”妈妈越忙孩子成长越快,他们也有了自己更多的空间和自由。离婚后的这段日子,我收获了不一样的亲子时光,我和孩子互相支持、互相照耀、互相启发,我们越来越默契,这段时光是我和孩子共舞的美好时光。
现在想来离婚前后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我逼自己问自己很多问题,也重新认识了自己,也越来越自信,那么难过的日子我都过来了,现在的每一天都很开心,都很值。
人生不总是薄情与伤害
当孩子捕捉到我的磨砺与成长,我的强大与包容,他们也会更懂生活,更开阔和开朗。
离婚后,两个孩子适应得很好,情绪也很稳定,他们能感觉到家庭氛围变了,有了更多稳定的、愉快的家庭时间,而不是之前的一会儿爱一会儿不爱,一会儿好一会儿咆哮。其实,我们做父母的往往低估了孩子的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对于变动引起的负面效应过于关注,却忽略了积极的影响。前夫也有了自己的女朋友,他的女朋友有个比我女儿大一点的女儿,每次他来接孩子,我都会跟孩子们说,看,你们又多了一个姐姐,姐姐对你们那么好,你们又收获了一个大家庭。
而我也遇见了一个温暖、平和的男朋友。因为他说英语,和孩子们交流有语言上的障碍,这让他们有点隔阂。半年后的一个暑假,我们带着两个孩子去澳洲旅行。男友正好是澳洲人,所以,整个旅途,即使语言不通,孩子们在陌生的地方一下子就能感觉到他满满的善意。他带孩子们采摘果子、做游戏……这真是一次有温度的旅行,彻底打破了语言上的藩篱。现在,男友经常帮我去学校接孩子,孩子们与他的互动越来越自在、自然。
现在,是的,又是现在。我和男友有意见、有想法就会说出来,不会像从前那样忍着,吵架后也会有沟通,但不会有人身攻击。我也会不停地练习和强化我们的沟通方式:不生闷气,直接坦承。这样与男友交往,没有心结,没有疤。我是想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更多在痛苦的婚姻中不是不能自拔而是不敢自拔的女性朋友们,我们需要一个心理健康、可以沟通的人,而只有在健康的关系里才能沟通和解决问题。委曲不能求全,反倒给自己和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早割肉早愈合。
曾经,我以为自己没有重新再爱的能力了,不相信爱,不信任婚姻。遇见男友,他让我的情感修复得很快。原来,人生路上不总是薄情与伤害。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的一篇热文《徐静蕾说我爱的人会爱我,蒋方舟说她被挑选,你更喜欢哪种态度呢?》中的一句话:“很多女孩都有喜欢坏男人的经历,不是女孩做得不够好,是你选择的人有问题,改变自己的趣味比改变一个人要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