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戏的艺术特征及其现代发展传承

2017-05-25 14:58郝志超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郝志超

摘 要:柳子戏作为我国丰富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很长一段时期促进了戏曲文化的发展,但文化的发展应当是与时俱进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赋予戏曲艺术在新时期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柳子戏;表演特征;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147-01

清丰柳子戏,又称“北(百)调子”、“柳子腔”、“弦子戏”。始于元明,盛于清,流行于河南的北部和山东的部分县区,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系由元明时期北方的弦索腔演变生成,是一古老而珍稀的戏曲剧种,是我国传统戏曲古老声腔之一。近几年,清丰县柳子戏艺术传承中心复排了《孙安东本》、《锦袍记》、《抱妆盒》等优秀时代结晶。创作了大型古装戏《孝廉张清丰》、并在清丰县各乡镇、河南省艺术中心演出,取得了极高的社会效益。然而目前全国很多稀有剧种的生存状况堪忧,如何巧妙提取这些文化精华,使其在新时期重新焕发活力,是我们作为文化工作者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柳子戏的艺术特征、柳子戏对不同地区艺术发展体系的影响以及柳子戏在新形势下的如何发展与传承作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一、柳子戏的艺术特征

1.演技。清丰柳子戏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大量借鉴民间舞蹈、武术、杂技等,结合唱、念、打的表现形式,塑造了无数惟妙惟肖的舞台角色,细腻的表演、生动的情节、宽阔的戏路使其颇受欢迎。柳子戏尤其擅长使用高难度动作去刻画人物,巧妙地烘托气氛,现场气氛一度被推至高潮。此外,柳子戏也会采用特殊技巧,比如现代电制造一些“火花四溅”“鞭炮轰鸣”等惊险刺激的画面,这些场面最初源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运用表演与武打的结合烘托除恶扶正的气氛。

2.表演程式。传统戏曲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清丰柳子戏的表演和练功行式因角色不同要求也有相应的变动,柳子戏的练功喊嗓讲究站在河边正对太阳升起的方向,注重增强顶、腿、腰的力量,一般练功程序就是:压腿、劈叉、翻身、飞脚等。

3.角色分工。柳子戏班一般由20~30人组成,有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生行主要为高官显赫,旦行主要是女性扮演者,净行扮演权势较大、性格粗暴的角色,末行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丑行多为滑稽、诙谐或者低俗的人物。

二、柳子戏对地区艺术体系的影响

清丰柳子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因颇受中原人民的欢迎,积累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促进豫、鲁、冀等地区的戏曲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与2008年6月被国务院扩展进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建国后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将清丰柳子戏作了整理编排,为河南省的文化建设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树立社会主义人文价值观念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柳子戏的现代发展与传承

1.剧团要进行市场管理。在管理体制上进行革新,由中心主任全权负责事务,制定严格配套的规章制度,做到权责分明。全力调动演员的练功积极性,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发挥演员的主观能动性。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做到人才合理分配,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2.演出内容的推陈出新。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观众的审美趣味开始多元化,欣赏水平也不断提高,柳子戲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想持续发展,就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打造一批文化精品。正确处理发展与创新之间的关系,用新颖的表演形式和性格鲜活的人物吸引更多青年人关心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多加入地方性特色口语,弥补以往生硬死板的缺陷,争取获得更多观众的好感。比如新编排的传统柳子戏《孝廉张清丰》,以张清丰的头炉烧饼贯穿全戏,讲述了张清丰通过口吮浓血挽救慈母的感人故事,独具匠心的戏剧编排,把张清丰淡泊名利、不慕虚荣的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给现场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震撼享受。

3.培养新人。柳子戏传承人作为稀有剧种发展的载体而存在,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柳子戏的人才培养主要以剧团内部培养为主。政府要发挥文化发展管理的职能,在财政和政策上大力扶持,提高柳子戏演员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加强相关院校建设,采用低收费扩大生源,鼓励热爱戏剧的年轻人进入院校接受专业学习,提高生源质量,为传统戏曲发展注入一股新鲜血液,将老一辈艺人所掌握的戏曲精华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4.拓展演出渠道。清丰柳子戏的发展应立足于传统市场,通过“送戏下乡”等活动扩大演出区域,提高知名度,也可以在当地电视台开通戏曲栏目,政府定期组织举办柳子戏表演晚会或者柳子戏竞赛,积极倡导大众参与,扩大社会影响,拓宽表演渠道。

四、结语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文化精髓,清丰柳子戏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结晶,承载着戏曲艺术上百年来的发展历程,融合了无数戏曲艺术家的汗水和心血,丰富了国民的日常文化生活。它的发展凝聚着我们民族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方式,我们应倡导更多热爱戏曲艺术的年轻人投入到发展传统艺术的洪流中去,世世代代传承华夏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参考文献:

[1]张丽兰.河南清丰柳子戏的表演及艺术特征探微[J].音乐时空,2013(03).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